《芝麻胡同》京腔京味的演繹嚴振聲一家在民國時代的悲歡離合,刻畫了一幫社會底層小人物在那汙濁亂世的心酸與抗爭。劇情精彩,引人入勝。魚樂泉就目前播放到18集來看《芝麻胡同》的優勢與劣勢。
《芝麻胡同》優勢之一
《芝麻胡同》在語言上採用京腔京味,在語言表達上就很地域化,讓觀眾覺得非常接地氣,很有市井平民生活氣息。
在京腔京味上,何冰(飾嚴振聲)、畢彥君(飾俞老爺)、方子哥(飾牧爸)、劉蓓(飾林翠卿)、馮文娟(飾寶鳳)、海一天(飾吳友仁)等都是一口純正的老北平口音,各種老北平的方言與京腔京味讓《芝麻胡同》在臺詞上地方特色濃鬱且非常生活化。
《芝麻胡同》京腔京味的口語化臺詞讓劇情顯得更加具有老北平的時代質感,讓《芝麻胡同》的故事顯的愈加鮮活生動。
《芝麻胡同》優勢之二
《芝麻胡同》藝術表現方式很討巧——採用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的藝術表現手法。
《芝麻胡同》沒有表現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只是聚焦一家小小的醬菜園子沁芳居,鏡頭對準了以沁芳居老闆嚴振聲為主,還有與嚴振聲有關的下人、家屬、還有仇人,採用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的方式,管中窺豹的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四兩撥千斤的巧妙反映了時代風雲下人與人、人與大時代的關係與命運。
《芝麻胡同》優勢之三
《芝麻胡同》的劇情安排巧妙,處處鋪墊,時時伏筆。
細看之下《芝麻胡同》的編劇非常高明,可以說《芝麻胡同》的劇情處處有鋪墊,時時有伏筆。
在《芝麻胡同》任何一個劇情都不是孤立的,它所提到的任何一個劇情都是前有交代,後面必定會有呼應的。前面看似一個無關緊要的情節,在後面的劇情中都可能是預先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前有車後有轍,後面的果必有前因。
說完了《芝麻胡同》的三個優勢,再來談談《芝麻胡同》的兩個劣勢。
《芝麻胡同》劣勢之一
《芝麻胡同》女一號王鷗在演繹牧春花上可圈可點,但是其一會兒說幾句不標準的京片子,大多時候說的是與全局臺詞風格不統一的普通話,這一點讓魚樂泉時不時的跳戲。
當然王鷗不是北京人這一點也是難為王鷗的京腔京韻了。導演劉家成應該把《芝麻胡同》很有戲很濃墨重彩的絕對女一牧春花一角,應該堅定不移地找位土生土長北京籍的女演員來演才是。
王鷗普通話的臺詞有些破壞了《芝麻胡同》整體京腔京味的氛圍。
《芝麻胡同》劣勢之二
《芝麻胡同》嚴振聲個人感情的戲份過多,過於拖沓。
魚樂泉知道講小人物命運的《芝麻胡同》離不開主角感情方面的戲份,但是《芝麻胡同》嚴振聲的感情戲份也太過於拖沓了,讓魚樂泉不由感慨,這《芝麻胡同》的編劇肯定也是一位瓊瑤迷,這囉裡囉嗦的愛情戲份把《芝麻胡同》生生拖成《情深深雨濛濛之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的編劇在感情戲方面濃墨重彩,繪聲繪色,莫非編劇以前是寫愛情小說出身的?
《芝麻胡同》雖然有兩個劣勢,但瑕不掩瑜,原因在這——《芝麻胡同》本身的故事夠吸引人,人物的命運代入感超強,所以《芝麻胡同》的無限精彩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