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跟男孩子同居過了,哪還有正經小夥子願意要你啊,現在很多離異的男的,有錢還年輕,我覺得也挺好的啊。」
我不太相信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說的話,還跟她確認了一遍:「這真的是你媽媽的原話嗎?」
小茶笑笑說:「她說出這種話,我一點都不奇怪,她讓我相親的理由,沒有一個是真的為我考慮的。她說:你都25了還不找對象,鄰裡會說閒話的,以後年紀大了,想生個孩子可能都難。我就很鬱悶,鄰裡愛說閒話,讓他們說就是了,我的日子又不是為他們過的,孩子生不了就不生不行嗎,生孩子是女生的權利是自由,又不是義務。」
01
傳統家庭思想與新女權下的博弈
小茶出生於蘇北農村,18歲離開家鄉到南京讀大學,此後在南京工作,已經在南京七年了。
從小茶的自述和對母親的描述中,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母女之間有著很深的代溝或者說是嫌隙。
一邊,是中國式傳統的家庭思想,小茶的媽媽希望她學成之後,在老家找份穩定的工作,早點結婚生子。
一邊,急於衝破原生家庭傳統思想的禁錮,成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媽媽張口閉口,就是家庭觀念,生孩子的重要性,穩定生活的舒適性,並列舉了考公務員的表姐,和做老師的堂妹的幸福生活加以佐證。
小茶則喜歡跟媽媽說那些商業大佬,獨立女性的故事,尤其是董明珠、胡瑋煒,表明自己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家庭並不是女孩唯一的歸宿,老家這種落後的思想,早該結束了。
媽媽的話,小茶無不鄙夷。
小茶的話,媽媽無法理解。
「這就好像,我和我媽從小生活在井裡,有一天,我順著繩子爬上去了,我媽還留在井裡,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開放與多彩。這時候我媽說,井裡真舒服,你回來吧。這不是有病嗎?那你培養我讀大學幹嘛呢?我要是初中畢業,啥也不懂,留在老家打工,可能也就順著她的心意活著了。小時候,她告訴我,要好好讀書,上好大學,出人頭地。現在真到了該出人頭地的時候,她又叫我回老家過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我能聽你的嗎?她自己說的讀書改變命運,我現在正改變著呢,你來拖我後腿,我能答應嗎?」
02
媽媽給我找的相親對象,全是離異男子
「我到現在還一直認為,是媽媽逼我男朋友跟我分手的。」小茶說。
小茶大學的時候交了個男朋友,男朋友是安徽人,兩人畢了業一起留在南京工作,一起租了個房住在一起。
可當媽媽知道小茶和男朋友住在一起的時候,不但把小茶狠狠罵了一頓,還勒令小茶一個人搬出來住。
當然,小茶沒有聽媽媽的,可那之後不久,男朋友就跟自己提了分手。
「我當時感覺莫名其妙的,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太累了,沒以前那麼喜歡了。這種分手理由你說怎麼讓我接受。」小茶說這話的時候,面露兇狠,看來這件事,她至今都沒有釋懷。
小茶當初就質問過媽媽,但媽媽不承認也不否認,只說跟這樣的男朋友在一起沒有未來,早分早好。
而小茶媽媽口中的沒有未來,只是因為小茶的男朋友跟小茶的家庭條件一樣,同樣出生農村,買不起南京的房。
「不否認,不就是承認了嘛!」小茶篤定地說:「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她活生生拆散我和我男朋友之後,居然天天勸我早點結婚,男朋友都沒有,你勸我結哪門子婚?後來我想通了,她的想法一定是這樣的:她想讓我回家,過她設計好的生活,可是他發現我有男朋友,而她把我男朋友當成實現她幹預我人生計劃的絆腳石,所以第一步,她要拆散我和我男朋友。然後安排她喜歡的人跟我結婚。」
「曾經連著兩次假期回家,我媽都在沒有告知我的情況下帶男人回家吃飯,我知道那是在給我介紹對象,最不能讓我接受的是,那兩個男人雖然年紀不大,但都是離過婚的。第一次我忍了,只是沒給好臉色看,大家不歡而散。第二次,我直接叫他滾了。後來恰逢節假日我能不回去就不回去了。」
03
家鄉不懂我
說到節假日能不回去就不回去,我問她:「你一直在南京,不會想家嗎?」
小茶說:「會想家的人,肯定有個溫情美好的家鄉,而我沒有。我只要一回去,不管是鄰居還是親戚,他們見你面第一句總是關於婚嫁的,沒人關心你在外面工作辛不辛苦,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他們唯一想到的就是,你是個25歲的姑娘了,該嫁人了。說得就像25歲不嫁人,是多大的罪過一樣。」
關於家鄉,小茶說的最讓我印象深刻並且感同身受的一段話是:「最讓我費解的是,我和我家鄉那些選擇留在老家工作的朋友,都無法聊到一塊去了。我的那些小學中學同學,從小到大玩跳繩捉迷藏過家家一起長大的朋友, 去年過年的時候約了一次飯,發現他們的話題,也都是關於相親,關於結婚。」
「有個曾經跟我關係特別好的女孩,小學時經常一起跳繩,中學時一起追過林俊傑,去年她媽媽給她相了一個男生,本來她也不願意,因為她真的不喜歡,可現在在眾親戚的勸說下,也決定結婚了。我說,這可是關係到你一生的事情啊,怎麼可以就這麼輕易地妥協了呢?她說,還是要考慮父母的感受,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我覺得女孩子早點結婚也沒什麼壞處。」
「我很震驚,我兒時最好的朋友,現在的想法居然跟我媽一模一樣,那時我就開始意識到,如果我還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一定不可以回到這個地方,耳濡目染,對自己思想的摧殘太強大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徹底被洗腦了。」
04
期待婚姻,但不會盲目婚姻
「你不想讓你媽給你介紹對象,是不想結婚嗎?」我問。
對於這個問題,小茶猶豫了一下,然後用一種比前面都要柔和的語氣說:「其實我對婚姻還是抱有一定期待的,但不會盲目,而且我肯定不會接受我媽給我安排的那種婚姻。」
「父母親戚都勸我早點結婚,理由有一條是,結了婚生活才會越來越好。這種話,簡直就是可以預見的鬼話,我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從他們的婚姻來看,一個個全是反面例子,我爸媽的婚姻裡充滿了爭吵,常常因為晚上誰洗碗這種小事都能吵個兩個小時,這種婚姻既不幸福,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你們的婚姻都過成這樣,現在你來告訴我,結了婚能迎來美好生活?對不起,我真的不信!」
小茶說,她希望以後可以找個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另一半。
如果實在找不到,這輩子不結婚也不是不可以。
「我對不幸福的婚姻的恐懼,要遠遠大於孤獨終老的恐懼。」小茶說。
在與小茶的整個對話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她對家鄉,對自己母親的怨念。
在這怨念背後,是她強大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追求,以及對衝出原生家庭束縛的渴望。
我其實不太認同她對待自己家人的方式,太直接粗暴,我覺得其實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
不過,她有很清晰的目標,也非常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我選擇寫她的故事,是因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出生低微,打拼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的影子。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至少我覺得,她的某些地方,跟我真的很像。
文章原創首發於公眾號「柒七叨」一個致力於把所有小確喪都變成小確幸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