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香港學生因授課語言衝突?一場並不存在的「罵戰」

2020-12-03 人民網

  近日,一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因授課語言問題爆發「罵戰」,引發微博網友關注,內地一些媒體也跟隨報導。然而,涉事老師及學生表示,根本沒有報導渲染的那麼誇張,「罵戰」是子虛烏有。香港城市大學也向師生發出了澄清電郵。

  據該香港媒體報導說,香港城市大學一個碩士課程的內地學生,選讀了以粵語授課的「中國文化要義」,上課時卻要求老師改用普通話授課,引發內地與香港學生「罵戰」,稱坐了約百人的演講廳「火頭處處,擾攘一時,雙方勢成水火」。報導還說,老師最終同意「雙語授課」,本地生課程進度因此大受拖延。

  授課的陳學然助理教授在澄清電郵中詳細介紹了事件經過。他說,修讀該科目的學生有不少來自內地,他們大部分聽不懂廣東話,所以,老師用廣東話授課之餘,對關鍵內容以普通話再講解一遍。

  第一周授課後,有5位本地學生和兩位內地學生留下來,與老師討論授課語言的問題。本地同學擔心,採用普通話作過多解釋,會影響教學進度;內地同學表示,會儘快學習廣東話,早日融入粵語授課環境,希望本地同學能諒解。

  陳學然介紹,他在廣泛聽取本地和內地同學的意見,並通過電郵與學生討論相關問題後決定,按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採用廣東話授課,只有一些較為關鍵或較艱深的內容,才輔以普通話講解。

  陳學然說,他樂見以後繼續出現熱烈的學術討論甚至論爭,但十分反對有任何同學視這種良性互動或問題討論向媒體描述為「爭執」。

  當時在場的一位內地學生在微博上介紹,陳學然老師的「中國文化要義」是專業必修課,中文系原計劃上學期廣東話授課,下學期普通話授課,但因課程設置不足,部分學生上學期不修該課便無法畢業,於是不少內地學生只好選了廣東話授課的該課程。但該學生表示,在課上或課下,大家都相處融洽,氣氛很好,「何來『罵戰』之說?」

  香港城市大學一位老師說,看到報導很「愕然」。因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一個月,問題早已解決,不知為何現在又拿出來當作「兩地矛盾」炒作。

  據介紹,香港城大的中文文學碩士課程,內地學生較多,本學期「中國文化要義」科目,有91名學生選讀,內地生佔60%。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5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馬立誠:香港雜糅三種文化 和內地衝突較尖銳
    第一個方面,香港和內地在文化與制度方面的差異是比較大的。第二個方面,香港和內地的觀點衝突比較尖銳。第三,就是特區政府(容許我在這給特區政府提點建設性意見和批評)在政策的制定上有些缺失,應對也不夠及時。  下面我來談談陸港衝突的問題:  先談第一個,內地和香港的文化制度差異還是非常大的,雖然都是黑頭髮黑眼鏡的同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差別。
  • 港校在內地褪色?香港八大院校內地生申請人數下降引發議論
    與去年相比,各校所錄取內地生並無太大波動,但高考狀元選擇來港升學人數減少,三甲亦不多見。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今年錄取內地各省市三甲生人數從去年的42人減到17人,校方沒有透露當中是否有狀元考生。近年香港特區政府鼓勵各所大學招收非本地生。但是去年遼寧省高考狀元劉丁寧入讀港大一個月後,因不適應而返回內地讀書,引發熱議。
  • 難懂內地酒桌「禮儀」 香港大學生煩惱文化衝突
    這位香港大學工商管理與法律雙學位的本科五年級學生,結束了在上海為期兩個月的暑期實習。這不是她第一次來內地,卻是她第一次來上海。「說不定過幾年我還會再回來」,她告訴記者。  同為香港大學本科生,陳兆祥與唐嘉雯一起來到上海參加暑期實習。陳兆祥學的也是雙學位:社會科學,政治學與法學。此前,他完成了社會科學3年的本科學業,並將在今年秋季開始政治學與法學的第二學位學習。
  • 赴港內地生專訪 看香港讀大學有何不一樣?
    很多內地生初到港校時,都會經歷一個語言尷尬期,對此,馬夢龍深有體會。「我們學的英語很應試化,會寫會讀會考,卻無法開口說。」馬夢龍說,剛開始時,教授課上說的每個單詞,自己都必須在腦子裡翻譯成中文理解,等到明白後,教授已開始新的討論,感覺自己總比香港本地學生慢幾拍。     香港教育學院大二學生張琳來自遼寧撫順,因就讀英文系,授課時對學生英文水平要求相當高。
  • 聚焦香港教育體制改革:為學生減負與內地接軌
    「334新學制」便利內地學生赴港深造省卻一年預備課程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趙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3日在此間表示,香港實施「334新學制」——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使得香港學制與內地接軌,省卻了內地高中畢業生赴港後為期一年的預備課程,極大便利了內地學生赴港深造。
  • 內地籍考DSE與內地港籍生有何差別?香港大學的升學率相同嗎?
    內地考生參加DSE的缺點錄取學位有限香港DSE接受任何國籍任何戶籍的學生報名參加,不僅限於提供給港籍學生報名。但是按香港教育局所規定,每所大學設定留給非聯招收生的學位數量上限只有20%,而這20%的名額中,只有3-4成是給內地學生的名額。
  • 崔永元方舟子微博罵戰鬧上法庭 "人渣"證據引鬨笑
    昨晚10時,崔永元在奧體中心舉行小型媒體發布會,稱其與方舟子的官司堅決不接受調解。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因「轉基因食品該不該吃」產生罵戰,方舟子(原名方是民)和崔永元從微博鬧上法庭。
  • 內地學生尋夢香港:體驗多元文化 機遇挑戰並存
    (人民網記者 史江民 攝影)這些天,香港各大高校陸續開學。一大批內地的青年學子來到香港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活。他們是一些什麼樣的學生?為何選擇到香港讀書?他們對人生、對未來有什麼樣的設想?人民網記者走進香港各大高校,探訪這些新鮮的面孔。
  • 香港「兇宅」價格低廉 內地學生不信風水搶租
    8月是內地學生在香港租屋高峰期,「價廉物美」的單位特別難求,學生搶租單位情況到處可見,萬料不到連「兇宅」也成搶租目標。近年來赴港的內地學生人數激增,香港院校宿舍規模跟不上擴招速度,大量學生需自行租房,導致香港租務市場緊張。而香港的「兇宅」通常被切割成幾個不同的房間出租,「兇宅」租金比同區的房子低得多,因此能夠吸引到租客。
  • 內地老闆一場酒,喝黃了本已到手的香港生意
    很快,結果反饋回來了,原來人家覺得雙方所持的原則、理念衝突太過嚴重,生意上還是不合作好一些,但不妨礙大家做朋友。具體原因,對方指出四點:一是合同還沒有籤訂就請我們吃飯,雖然我們多次推脫,你們仍不改初衷,其實我們一直很為難,因為這有商業利益輸送的嫌疑,我們去吃頓飯要冒著被廉政公署調查的風險,很糾結。
  • 香港各界呼籲培養好下一代,教育界改革從哪開始?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11月30日)在出席電臺節目時也表示,近段時間以來,香港中學及大學生頻頻作出不合規矩、期望,甚至違法違紀的行為,包括跳閘、堵路、參與非法集會、與他人發生暴力衝突等。楊潤雄表示,從種種情況來看,香港學校確實有必要檢視一下在培養學生價值觀方面的行為和做法,反思一下學校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上是否可以做更多,包括辨別信息真偽、處理與他人發生的衝突以及個人發展和成長等方面。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梁美芬認為,有必要檢討中小學教育,而要想改善教育存在的問題,必須不能再縱容。
  • 孵化出大疆的香港科技大學,還有哪張王牌?
    在無人機行業內,大疆一直是「獨角獸」般的存在,有機構預測,大疆的估值將在2022年超1000億美元。這家被評為具有「時代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是創始人汪滔於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讀研究生之時與其導師李澤湘教授共同創立的,可以說,大疆的成功與創始人在香港科大的研發積累和導師李澤湘教授的幫助不無關係。
  • (面向國際學生)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MPA-EMBA雙碩士學位項目2021...
    如為其他語言的文件,須同時上傳該文件原件及英文或中文翻譯公證件。請用掃描儀將相關文件彩色掃描後上傳,不接受手機或相機拍攝的文件,不接受複印件。3. 上傳申請材料的同時須在線支付申請費(中國政府獎學金申請者也須支付申請費)。請在安全場所上網申請、支付申請費,因自己操作失誤或網上支付帳號和密碼洩露造成的損失,我校概不負責。
  • 港報:內地新生靠QQ等網絡工具適應香港生活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9日報導,在線社交網絡幫助內地學生適應香港生活。香港的大學剛剛開啟新學年,一場社交盛會正在展開。學生們交往融合的方式是僅僅幾年前還無法採用的——那就是使用社交網站。
  • 微博罵戰黃奕是非纏身 霍思燕無懼坐牢(圖)
    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被傳因爭搶男友的內地女星黃奕與霍思燕,最近在微博掀起罵戰,黃奕透過工作室向霍思燕發出「警告」聲明,霍思燕作出還擊,繼續針鋒相對,於微博留言指自己不怕訴訟,也無懼坐牢。昨天(10月19日),黃奕在深圳公開露面再次重申若必要時,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 聽港生講述內地求學故事:香港青少年應更多到內地感受這邊的社會文化
    【環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9月2日,全國高校正式開學,內地高校迎來1.6萬餘名香港新老學生入學、返校。在近日香港緊張的局勢下,不少來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內心都有一些壓力。《環球時報》記者聯繫了幾名在內地上學的香港大學生,聽他們講述如何融入內地校園生活,如何深入了解內地並丟掉曾經的偏見。
  • 3名內地遊客在澳門因吸菸與警察起衝突:警方鳴槍,3人被拘
    3名內地遊客在澳門因吸菸與警察起衝突:警方鳴槍,3人被拘 張雅/北京青年報 2019-01-04 16:16
  • 從香港到內地,一場跨越30年的時尚教學
    張路路然而那時候的內地服裝市場和香港相比,還幾乎是個嬰兒,許多人還不太明白什麼是設計師品牌。在香港發展的印尼華僑設計師張路路就說,自己的設計在當時還沒有太多內地顧客可以理解。張路路在1990年代把自己的設計師品牌帶到了內地。她1992年創立品牌terra rosalis,1996年又以自己名字成立品牌LU LU CHEUNG。當時,致力為香港公司開拓商機的香港貿易發展局帶領了一批包括張路路的香港設計師,進入北京、上海和大連,做時裝展覽。​「那個時候內地所有配套設施都不成熟,我想要買花,可是根本沒有地方買,只能去殯儀館買花。」
  • 內地遊客香港機場非禮女職員 疑因服務生爭執
    原標題:內地遊客香港機場非禮女職員 疑因服務生爭執   原標題[疑因服務生爭執內地遊客香港機場襲擊非禮女職員]  中新網7月27日電據香港明報網站消息,4名(3男1女)內地旅客凌晨在香港機場疑因服務問題與2名機場女職員爭執,4人更涉嫌非禮及襲擊職員被捕。
  • 何建宗:疫情以來首次往返內地和香港,內地朋友都在問一個問題
    導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封關」狀態也持續數月。也許是去年以來「修例風波」街頭暴亂餘波未了,再加上今年中央政府堅決實施香港國安法,香港一小撮反對派和「港獨」便藉機將疫情與政治攪和在一起,屢屢散布荒謬言論,挑撥離間,製造不信任,企圖阻礙兩地合作抗疫及香港國安法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