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左右即可實現產業化養殖 海腸將告別天價重回餐桌

2020-11-24 中國水產養殖網

  近幾年,在山東煙臺市場上,海腸價格從十幾元一斤漲到現在的140元一斤,被人們稱為「天價海腸」。產量急劇減少是價格飆漲的根本原因。據介紹,海腸苗繁育成功,是核心技術的突破,預計3年左右即可進入產業化養殖階段。屆時,產量的不足將不復存在,海腸也將告別天價,重回百姓餐桌。

  「海腸140元一斤。」7月1日,在九田國際水產批發市場(原環海農貿城)一店鋪中,當被問及海腸價格時,老闆回答。老闆說,海腸價格雖然高,仍然供不應求,每天進100多斤的貨,很快就賣完了。

  利盛源水產店老闆王學利做了20多年水產生意,也賣了20多年海腸。他說,以前海腸很便宜,一斤才幾塊錢。那個時候海腸產量大,一天能賣兩三千斤。而現在,想多進點貨都沒有,「整個市場的貨加一起也不到1000斤,一天只能拿到100來斤。」

  「就目前的情況看,任何一種水產品,不搞養殖,價格一定會越來越高。」煙臺市水產研究所所長陳相堂分析,以前海參的價格很高,養殖發展起來以後,價格就降了下來。還有大菱鮃,以前都上百元一斤,規模化養殖發展起來後,價格也逐漸回歸理性。「有資料統計過,煙臺市場上有近七成的海鮮都是養殖的,靠自然捕撈根本滿足不了需求。」

  據了解,隨著近幾年的過度捕撈,海腸產量逐漸減少,供不應求成為海腸漲價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指出,突破了海腸的養殖難題,規模化養殖發展起來後,海腸價格將逐步回歸理性,海腸將重回百姓餐桌。

  陳相堂說,煙臺海腸苗種繁育成功的消息一經傳出,不少大型水產品企業如獲至寶。「上周六聊天說起來這個事,有個企業老總周二就趕過來了,要和我們合作搞規模化養殖。」陳相堂說,企業負責人不僅想搞養殖,甚至連一系列的深加工都打算好了。

  「預計3年左右就能進入產業化養殖階段。」陳相堂說,煙臺北部沿海部分海域因灘平、水淺、底質特殊,造就了海腸理想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以盛產海腸而聞名全國。研究人員將進一步擴大試驗規模,逐漸摸索經驗,同時嘗試與企業合作,將科研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經濟效益。「海腸苗長到成年大概需要一年時間,所以很快海腸將重回百姓餐桌。」

  適用於增殖放流 有利於修復生態

  萊州漁民李明滋捕撈了十多年海腸,除了休漁期3個月,其他時間都在撈海腸。「今年價錢還不錯,就是量太少了。」李明滋說,去年出一趟海,還能撈上200來斤,而今年只能撈100多斤。

  李明滋說,目前傳統的「猛子」下水捕撈海腸的越來越少;為提高效率,越來越多的人利用機械捕撈。原理是:機器將泥沙一同吸起來經過一個管道,管道出口是一個網,泥沙在水的衝刷作用下流出,海腸則留在了網裡面。而這樣會對海腸的生長環境造成很大破壞。

  煙臺市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分析,規模化養殖發展起來後,海腸的生長環境就不會被破壞得那麼厲害,同時,繁育成功的海腸苗也適用於增殖放流,這對修復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促進飲食文化 擦亮城市名片

  「海腸養殖業發展起來後,對煙臺的飲食文化也是一種促進。」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說,在中國,海腸是魯菜的重要原料,用海腸配以頭刀韭菜製作的「韭菜海腸」就是響噹噹的膠東名菜,海腸在煙臺被譽為「餐桌上的尊崇」。來煙臺吃海鮮,海腸必不可少。

  「煙臺海腸鮮品每百克含蛋白質≥9.5克、脂肪≤0.25克、鈣≥160毫克,每千克含硒≥2.0毫克……這些數據都是經過實驗考證的。」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2013年,單環刺螠以「煙臺海腸」名稱成功獲得農業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成為煙臺又一張城市名片。煙臺海腸養殖技術上的新突破,對「煙臺海腸」的名稱也是一種擦亮。

  記者 李靜

相關焦點

  • 煙臺海腸人工養殖成現實 核心環節苗種繁育成功
    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市水產研究所的專家表示,產業化的核心環節———苗種繁育,目前已經成功,今年全市將開展推廣技術研究,破養殖技術規程、確定適合品種生長區域,相信不久即可讓市民享受到實惠的美味。   海腸價格走高成「貴族菜」  18日上午,記者來到芝罘區紅利市場,這裡爬蝦、鮁魚、海參等海鮮產品琳琅滿目,但甚少能尋覓到海腸的身影。
  • 海腸子將成煙臺「絕響」? 專家:或將大規模養殖
    原標題:海腸子將成煙臺「絕響」? 專家:或將大規模養殖長相奇醜無比,入口卻是傾國傾城。外地雖有,煙臺最好。它,就是鼎鼎大名的煙臺特產———海腸子。從無人理睬,到奇貨可居,再到將成絕響,走完這樣一個循環,海腸子僅用了30年。
  • 山東煙臺海腸120元一斤成為海鮮「新貴族」
    目前在海鮮市場上,海腸是絕對的貴族,在價格上,已遠遠將海參這個昔日貴族甩在了後面。  鮮海參目前的價格是60-70元/斤,相比一兩年前的110元/斤,身價大跌。一兩年內海參價格大跳水是節儉風勁刮的結果,也與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有關。所以,儘管今年夏天受了災,海參價格還是上不去。貴族這個稱號也成了昔日的光環。
  • 海腸成海鮮「新貴族」 產量稀缺價格昂貴(圖)
    目前在海鮮市場上,海腸是絕對的貴族,在價格上,已遠遠將海參這個昔日貴族甩在了後面。  鮮海參目前的價格是60-70元/斤,相比一兩年前的110元/斤,身價大跌。一兩年內海參價格大跳水是節儉風勁刮的結果,也與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有關。所以,儘管今年夏天受了災,海參價格還是上不去。貴族這個稱號也成了昔日的光環。
  • 120元一斤海腸身價連續破紀錄 成海鮮市場「新貴」
    海腸成海鮮「新貴族」  一斤120元!目前在海鮮市場上,海腸是絕對的貴族,在價格上,已遠遠將海參這個昔日貴族甩在了後面。  鮮海參目前的價格是60-70元/斤,相比一兩年前的110元/斤,身價大跌。一兩年內海參價格大跳水是節儉風勁刮的結果,也與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有關。所以,儘管今年夏天受了災,海參價格還是上不去。貴族這個稱號也成了昔日的光環。
  • 山東煙臺:海腸捕撈難滿足需求 發展養殖是趨勢
    記者 李靜   3日,煙臺海腸苗繁育成功的消息一經發出,一些喜歡吃海腸的市民樂了,「搞起了養殖,產量多了,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據了解,市場上6成以上的海鮮都靠養殖供應,捕撈根本無法滿足需求。業內人士指出,過度捕撈海鮮產量一定會越來越少,發展養殖才是以後的方向。  對於海鮮產品,發展養殖意義確實很大。煙臺市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隨著海水汙染嚴重和過度捕撈等原因,大海越來越瘦,海裡的漁業資源越來越少,促使部分海鮮價格越來越高,從而驅使一些人加大捕撈力度,形成惡性循環。
  • 海腸味美價高,如果人工養殖,我們該如何做呢?
    人們真正把海腸用來製做菜餚,擺到餐桌上,不過50多年的歷史,海腸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具有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作用,特別適合男性人群的食用。現在野生的越來越少,那麼如何人工池塘養殖呢?1、建制池塘。池水深度在1.5m左右,池底質為沙質底或泥沙底,以沙質底為最好,含沙量是7比3或者6比4為宜,並且水質一定要好。
  • 75元一斤海腸成餐桌「貴族」 價格超過海參
    2013-06-15 14:55:26  來源:齊魯晚報  [大中小]   本報6月14日訊一直以來,「韭菜炒海腸」是煙臺的一道名菜。休漁後,市場上鮮活的海產品漸少,海腸成了餐桌上的貴族,每斤高達75元的價格讓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
  • 浙江寧波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育苗並實現養殖產業化
    浙江寧波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育苗並實現養殖產業化2016-03-03 14: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30多年前就研究人工繁殖香魚  自1979年開始,寧波大學的李明雲教授就開始了野生香魚的養殖馴化、繁育和遺傳育種研究,歷經20餘年,突破了人工繁養、發眼卵大量獲取、工廠化育苗、水泥池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等多個技術難題,實現了香魚育苗和養殖的產業化。
  • 王樓煤礦長江鰣魚養殖實現產業化
    □朱來路 陳賓「目前,鰣魚存塘量約6.48萬尾,可用養殖面積1萬餘平方米,無論從存塘量還是養殖面積上來說,我們都稱得上是北方地區最大的鰣魚養殖基地。」山東能源臨礦集團王樓煤礦喻興園總經理邢建福興致勃勃地說。
  • 濫捕野生蚯蚓轉養殖能否實現產業化? 專家:前景大
    那麼,是否可以養殖蚯蚓,走向產業化?這並非天方夜譚。海南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徐文說:「存在濫捕野外蚯蚓的行為,就意味著有商機,我們完全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引導,讓其走上產業化道路。」海南蚯蚓走向養殖,實現產業化發展,究竟應該如何做?有零成本零風險的生意誰還願意去找地學技術養蚯蚓?
  • 寧波高山梯田養殖成功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人工養殖成功的溪坑石斑魚。記者 魯威 攝溪坑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數量稀少,市面上已難得一見。奉化養殖戶袁嶽寧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大雷山上利用梯田建起養殖基地,引進山澗泉水,流水養殖溪坑石斑魚。昨天,記者來到位於奉化溪口石門村金竹地自然村扁擔嶺頭的養殖基地,看到沿著山坳梯田建有8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溪坑石斑魚在覓食。
  • 海腸大水面池塘養殖應用示範通過專家驗收!
    項目成功打通了海腸人工養殖的最後一關,為海腸大範圍人工養殖和資源恢復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海腸學名為「單環刺螠」,是一種長圓筒形的環節動物,渾身軟糯無毛刺,呈淺粉黃色,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韓國沿海地區的名貴海鮮食材,是我國山東、河北和遼寧沿海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珍品,被譽為「裸體海參」,海腸撈飯、海腸水餃等均為大連、山東等省市地方名菜。
  • 海腸都有哪些吃法做法 海邊人教你幾種海腸的做法 趕緊收藏吧
    海腸不知道大家見過沒,它是一種海中的生物,在以前,人們海釣的時候喜歡用海腸來作為魚餌,不過現在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海腸的高營養價值,所以人們開始將其作為美食擺上了餐桌。吃海腸,講究必須是活的,用剪刀把兩頭帶刺的部分剪掉,把內臟和血液洗淨。
  • 圖:威海烤海腸最高賣10元 今年海腸價堪比海參
    「現在,每斤雞蛋才5塊錢左右,吃串烤海腸,一斤雞蛋就沒了。」他說。  市民孫先生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30多串烤海腸,花了我200多元錢。」市民孫先生的幾位朋友從濟南過來,想嘗嘗烤海腸,他們就去市區長春路一家燒烤店點了30串海腸,沒想到花了這麼多錢。孫先生說,當日他們詢問了3家餐館,只有那一家有海腸,「價格這麼高,以後都不敢吃了。」
  • 煙臺海腸身價漲四成貴比活海參 多飯館將其"開除"
    原標題 :海腸身價如今漲四成貴比活海參 多飯館將其"開除"  「除非是星級酒店和專門料理海鮮的,一般的飯店進貨都不大敢要海腸。」
  • 讓養魚告別化學藥物 "魚疫苗"的中國標準或將在上海誕生
    原標題:科創新地標 | 讓養魚告別化學藥物,「魚疫苗」的中國標準將在這裡誕生多寶魚、石斑魚、三文魚、鱸魚……餐桌上我們常見的魚,應有盡有。這裡是中國首個水產疫苗研發基地——上海海洋動物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的核心工作,是突破主要水產健康養殖和疫病控制關鍵技術,創製高效特異性疫苗。它將引導中國的水產養殖業從「抗生素時代」跨入「疫苗時代」。
  • 特稿:大黃魚重回中國人餐桌的傳奇
    多年鍥而不捨的努力終獲回報:他和團隊先後實現了大黃魚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的突破,1995年以後,大黃魚海上養殖在閩東興起,撐起百億級產業。曾經瀕危的大黃魚,如今重又繁盛生長。從捕魚人到養魚者劉家富出生在福建省連江縣的一個小漁村,年少時和父親出海捕魚時,對這種會呱呱叫的魚產生了濃厚興趣。
  • 讓生態養殖「子梅魚」遊上餐桌
    讓生態養殖「子梅魚」遊上餐桌 2019/08/01 07:1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2986
  • 全人工養殖小黃魚,今年將遊上寧波人餐桌
    今天上午,由象山縣人民政府、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象山全人工養殖小黃魚發布會」舉行。這標誌著該縣小黃魚全人工養殖向產業化方向大步邁進。樓寶科研團隊與合作社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小黃魚人工繁育和養殖技術研究,將這批小黃魚苗種進行馴化養殖。同年11月,科研團隊用活水船將存活的2000餘尾小黃魚,運至舟山普陀區西軒島室內水泥池,進行越冬馴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