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身房達人們,人手一個的蛋白粉運動搖杯來看,確實越來越多人在喝蛋白粉了。 對於增肌的舉鐵人士來講,一份蛋白粉補劑,比日常的雞蛋牛肉蛋白來的更為直接。
比如從美國的市場調研來看,2018年全球蛋白補劑市場價值14億美元,以乳清蛋白為代表的粉狀補劑佔64.8%。幾乎大部分全球健身人士都在「喝粉」。
喝粉成為健身人士增肌的標配,而對於非健身人士來講,蛋白棒開始擺上零食架。
2018年,美國蛋白棒RxBar以6億美元被收購的故事還在流傳,Quest Bar 2016年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讓人看到了普通用戶,對於健康食品蛋白棒的強大消費能力。
甚至在中國,更多中小蛋白棒品牌開始出現,寄希望以健康代餐的方式,取代不算太健康的「士力架」。
RxBar
蛋白粉、蛋白棒,蛋白補劑看起來已經成為一門不可忽視的生意,但在這門生意興起之前,蛋白粉只是少數健美肌肉男的比賽用品。
上世紀30年代,蛋白粉隨著美國Mr. Olympia等健美比賽興起。甚至在中國,直到2002年,《健美先生》雜誌中乳清蛋白的售價為898元,要知道當時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不過1035元。
施瓦辛格
蛋白粉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中,長時間遭到不少誤解。
比如「蛋白粉為激素,傷腎」,甚至在最近風波不已的小紅書上,蛋白粉是被誤解的頭號健身補劑,甚至更長時間來看,健美肌肉男和蛋白粉,在中國的被誤解程度不相上下。
2016年開始的健身浪潮,帶動了蛋白粉的增長,而大眾消費市場對「健康」標籤產品的需求,讓人看到了零食貨架上擺上了更多蛋白棒。
在健身房大浪潮之外,健身的蛋白粉,和代餐的蛋白棒,正迎來機會。
小部分人喝的「奇怪補劑」
有很多科學論據,證明蛋白粉對增肌的效果。核心原理是,人體六大營養元素之一的蛋白質,有助於抗阻運動後的肌肉恢復。
美國《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相關研究認為,對於健力、健美訓練來說,每公斤體重攝入1.2-1.6g蛋白質可能最有益於訓練後恢復及進步。
以一個70公斤的健身人士來說,同樣蛋白質量等同於14顆雞蛋。 也就是說,對於健美人士來說,喝粉是比日常膳食更為高效的事情。
來源: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但即便如此,早期的蛋白粉只是非常一小部分人在喝的「奇怪補劑」。
20世紀50年代,由大豆與甜味劑製成,名為Hi-Proteen的蛋白粉,是第一個出現在美國市場的蛋白補劑。 但是,Hi-Proteen面向大眾營銷效果並不理想。
Hi-Proteen Drink的雜誌廣告
原因在於,美國推崇肌肉力量與耐力的健身文化,在1977後才開始發展。 所以上世紀50年代時,蛋白粉受眾最廣的健美運動仍然是亞文化。
1965年第一屆Mr. Olympia健美比賽誕生後,美國健身熱潮開始,更多的蛋白粉補劑品牌在快速湧現,比如美國營養補劑品牌Met-RX美瑞克斯,在上世紀健美運動,進入90年代的黃金時期後出現。
健美運動推動了蛋白粉補劑的發展,也因此,更多觀看健美比賽的大眾用戶,開始嘗試食用蛋白粉。
90年代健美黃金時期
即便如此,早先的蛋白粉市場來說價格並不便宜。
比如2002年的《健美先生》雜誌上的補劑價格表中,5磅乳清蛋白粉售價898元,400g穀氨醯胺售價達749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035元。喝一袋粉幾乎要用上半個月工資。
2002年《健美先生》雜誌補劑價格 來源:知乎用戶 kmlover
電商時代,開啟了蛋白粉的快速增長。 美國body building.com健身網站成為蛋白粉的垂直電商平臺。 在中國,淘寶京東等的線上渠道,讓更多國外品牌有了平行競爭的機會。
不論從價格、使用人群,蛋白粉開始從一小部分人在喝的「奇怪補劑」,走向大眾。
蛋白粉走向大眾
蛋白粉走向大眾的最直接例子,便是銷量的增長。 很多商業數據,表明蛋白補劑在全球的快速增長。
全球市場研究公司AMR曾分析指出,預計到2025年,全球蛋白補劑達到87.17億美元,從2018年到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7.4%。 即將超過健身房總體的增長速度。
全球蛋白粉市場趨勢 來源:allied market research
增長的原因,毫無疑問是更多大眾人群,正在食用蛋白粉等健身補劑。
而有關於「蛋白粉傷腎」、「蛋白粉是激素」等觀點,開始被科普糾錯。 更多健身營養背景的教練,甚至開始把主動的蛋白膳食和補給,向大眾用戶傳遞。
Equinox私人教練
以美國高端健身房Equinox為例,Equinox共有4個教練層級,其中最高層級的Tier X指導內容包含了涉及睡眠,運動拉伸,以及膳食營養指導規劃。
教練為蛋白補劑的傳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回到中國,淘寶網上關於蛋白粉的關鍵詞搜索數據,看到了更多人對於這個補劑的更多需求。
報告分析,2011到2016 年,健身營養品網絡銷售佔比從 16.3%增長為 21.9%。同時,「蛋白粉」詞條以198970條,佔據2018淘寶保健品熱搜,成為運動營養類相關詞條的第一名。
來源:淘寶
而從價格來看,蛋白粉已經開始更為親民。 以5磅的乳清蛋白為例,在各大電商平臺可以看到,各補劑品牌定價浮動均在500元以下。
甚至更多健身KOL,加入到了蛋白粉帶貨的行列中。
比如英國運動營養品牌MyProtein,籤約不少健身博主通過KOL視頻帶貨,在中國,蛋白粉甚至成為很多健身KOL變現的唯一方式。
來源:bilibili NowFitness
健身的蛋白粉,代餐的蛋白棒
蛋白粉在健身人群中快速流行的另一大趨勢,是蛋白棒的大眾人群中開始嶄露頭角。
比如美國兩大蛋白棒品牌RxBar和Quest Bar,年銷售均過億美金,一年售出過億條蛋白棒。 其中RxBar創立於2012年,到2017年以6億美金被家樂氏公司收購,幾乎是美國發展最快的蛋白棒公司。
蛋白棒構成
而在中國,以新品牌為主要代表的蛋白棒正在嶄露頭角。 三個蛋清、六個杏仁、四個腰果,看起來製作門檻並不高的健康代餐食品,正在替代可能並不算健康的傳統巧克力能量棒。
棒支、粉末、奶昔、五穀雜糧,這些以蛋白、能量、低碳等標籤的健康零食,正成為運動人群辦公室零食的替代品。
一支蛋白棒10-25元/支左右的價格,讓泛健身人群找到了蛋白粉補劑之外的替代。
甚至有更多公司,開始以蛋白質水等形式,迎合健身用戶。
除了在便攜性,口感層面提升的蛋白質水、蛋白棒以外,以植物來源為基礎的蛋白補劑、食品也正在拓展,追求素食健康,以及乳糖不耐受的用戶。
蛋白粉的趨勢,和健身人群的增長几乎相當。 而在健身房之外,更多期待補充蛋白質的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也正在嘗試蛋白棒、蛋白質水等。
瑜伽節
變化的背後,是中國健身人口的快速增長,也是健康生活方式之下,健康標籤對食品飲料的快速改造。
健身的蛋白粉,代餐的蛋白棒,這個以蛋白粉發起的蛋白質生意,正在中國市場成為一大健康標籤的食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