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謝明宏,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馬克斯·韋伯生活的年代,除了他高舉女性主義大旗的妻子,應該是接觸不到什麼「網紅」的。但韋伯卻給網紅們指了一條明路:「人是懸掛在由他們自己編織意義之上的動物。」
網紅可以創造意義,也可以被受眾二次賦予意義,形成一種新形式的文化權利。就像「吐著信子」的郭老師並不迷人,迷人的是粉絲的二次創作;「吃著碳水」的徐大sao並非好胃口,好胃口的是圍觀吃播者的擬態想像。
網際網路的圈層化與網紅的後現代化,一起促成了「傳播玄學化」。一邊是郭家軍苦修《郭語》,誇著郭老師的有趣、真誠、善良;另一邊是旁觀者的大型困惑現場,批著郭老師的粗鄙、低俗、卑劣。
雖然一個活躍在快手、抖音,另一個基地在B站,但郭老師和徐大sao無疑是「互為鏡像」的。不僅是性別上的分野,更是兩極化的同質。前者是「人品差VS很真誠」,後者是「看著香VS生理不適」。明明大家聽得是同一段「郭語」、看得是同一盤「sao菜」,怎麼就壁壘分明了?
這已經不能用「get到」與「get不到」來解釋了,畢竟也不是審美高下和笑點雅俗的範圍。郭泫雅與徐大sao就像是動漫裡的「電波系」,頻率對上那叫「金風玉露一相逢」,頻率對不上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而調頻的螺旋,那是一種近乎於「先天」的選擇。若你心中住著一個「鄉野村婦」和「城鎮煮夫」,那郭徐二人就在波段內。若你心裡是「濾鏡網紅」和「清新料理」,那郭徐二人就是不存在的。
我們不妨把這種現象,稱為「網紅唯心論」。「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外無物,網紅亦然。試圖抵制與逢人安利,都是徒勞。
在郭泫雅找到草莓的念法之前,在徐大sao找到「吃頓好的」的藉口之前,他們的粉絲就已經存在了。這並非網紅們的成功,而是人的審美對抗網際網路馴化的失敗。
女明星的水果盛宴
風吹柳花滿店香,郭姬拈果勸客嘗。
郭老師的吃播裡,遠近聞名的一招便是「戰術欺騙」。拿起蘋果,大喊「聘鍋兒」,介紹它是冰糖心,變調為「餅糖欣」。嘴裡說著「嘗一下,我們嘗一下」,轉臉就尖叫一聲「嘿,沒嘗到!」
兵者詭道,平平無奇的吃播被郭老師搞得一波三折,小孩子要是飯桌上這麼鬧準挨爹媽揍。
而除了戰術的多變,《郭語》也躋身當代「網際網路諸子百家」,以「難學」著稱。
難學,給模仿者帶來了一種「技術性優越感」。大家都不會的郭語,你掌握得惟妙惟肖,能不受到語文課代表一樣的妒恨?每當有神似者,大家的熱評總是「郭語十級學者」,甚至還要問一問你的郭語哪裡學的?
網友瑪莎在和郭老師視頻連線時,反過來糾正發音的「學術論戰」,更成為爭鳴美談。瑪莎指出,郭老師的「楊桃」和「櫻桃」關於「桃」字的發音標準不統一,有率性而為的嫌疑,阻礙了《郭語》的穩定傳播。
郭老師招架不住,唯有尷尬回應「我小時候拼音學得不好」,並號召大家向瑪莎學習、「一起喊她媽媽」。
另有郭門護法「黃不拉幾」繼續分析:「櫻桃的tiou是舌根和軟鄂用力,堵住氣流發聲。而楊桃發音類似tiu,舌頭不用力,嘴唇輕喔,氣流輕鬆送出沒有阻力。」
語法大師瑪莎仍持不同意見:「楊桃和櫻桃的區別,只在於楊和櫻的發音不同。郭語裡,相同的字就是相同的發音。」這樣的郭語大討論散布於快手、抖音、微博,大有中世紀神父爭論「一個針尖能站多少個天使」的嚴謹。
無邏輯的邏輯,沒頭腦的好玩,成為了追隨者的社交貨幣和社交幽默。用郭語出門買水果,密hotel(獼猴桃)昏鍋兒(黃瓜)粗昧(草莓),足以把店家搞得暈頭轉向。集美們(姐妹們)還可活用在視頻時逗男友——「親一下,來親一下」,怪吼一聲「咦,沒親到!」
易怒,是郭泫雅身上的第「三重門」。和女主播PK,連麥的時候一口一個您,閉麥之後喊別人綠茶。原話是「給我撕這個老娘們兒,她卸妝就是三十多一女的。」
可在這扇門的背後,還能看見江湖式的「慈悲」。連麥到一個愛穿女裝的男孩,他向郭老師講述小時候被排擠的經歷。郭泫雅邊聽邊抹淚,最後說:「我祝你快樂。」對課代表瑪莎也曾寄語:「這個小女孩很不容易,點點關注,幸福會永遠伴隨著你。」
喜歡,就祝你平安。不喜歡,就全家滾蛋。她的粗鄙和慈悲都不是裝的,而是根據自己好惡選的。雙標的背後是一種「自曝式社交放棄」,正是很多人想而不敢的。撕開敷衍,一覽無餘的樣子很醜,但也似乎觸底了。
男煮夫的凍貨大餐
和郭老師的戰術欺騙不同,徐大sao總是冒著「食物臨界」的風險。
從冰箱裡翻出凍肉凍雞,說辭必是「我看他們快壞掉了」。為什麼不在安全賞味期限裡吃呢?那就沒有「挽狂瀾於既倒」的拯救感了呀。
在粉絲眼裡,徐大sao有著多重標籤:小肥羊之父,鄉村趙麗穎之夫,乙醇掌門之子。碳水教父,二荊條終結者,機關蒜盡,毫無勝蒜。眼鏡一摘,火力全開。天氣不好吃頓好的,幹了點活吃點好的,去丈人家蹭頓好的,今天不管怎麼樣吃頓好的。
分門別類,這套讚譽模板是層層遞進的。首先,兒子外號小肥羊,妻子有幾分像趙麗穎(硬糖君並不認可),父親喜歡對吹白酒瓶,這是大家對徐大sao的家庭成員認知(如不嫌棄,還可以加上叫蒜黃、蒜頭的兩隻田園犬);
每天瘋狂攝入碳水,佐以大量的蒜和二荊條,摘掉眼鏡之後進食速度加快,這是食譜認知;千方百計找到新的理由吃好的,這是吃播套路認知;但人們沒有認知到的是,任何城鎮吃播都無法脫離當地經濟基礎的制約。
被某些網友嘲笑「花一百元吃一頓」要說好久的徐大sao,應該是當地的夥食教父。徐大騷的抖音顯示地址是安徽阜陽,根據視頻中多次出現的家門對面的「上海伊蓓諾」和「三棵樹健康漆」兩家店,可以進一步地圖定位在阜陽市阜南縣的趙集鎮。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 2018 鄉鎮卷》,趙集鎮面積59. 6 平方公裡,常住人口不足 5 萬,近年來靠發展無公害蔬菜大棚精準扶貧。阜南縣下轄的趙集和會龍,是冬季大棚辣椒的專業生產大鎮。二荊條終結者的基礎,自然是二荊條的規模種植。如此看來,徐大sao「百元大餐」的概念絕非小農誇耀。
從大家對徐大嫂的關註上,還能隱約看到農村剩男的問題。你吃這麼多大蒜,你媳婦給你親親嗎?怎麼和嫂子說話呢,想睡大街了不成?嫂子已經幾期沒有出現了,希望你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些還能理解成調侃,有些則顯得缺乏禮貌。
很多人喜歡看徐大sao或許是因為他登上了城鎮青年的「人生巔峰」,媳婦漂亮兒子可愛家庭溫馨。考上本科回到鎮上,去上海學了一年的空調安裝,然後在鎮上開了店,勤懇的幹收入應該不錯。
工作很累了,中午晚上要是不忙還給全家做飯。有個視頻裡他說對老婆比對兒子好,因為兒子已經有人愛了。而老婆為了嫁給他,遠離了熟悉的生活,所以要好好對她。可反對意見還是很激烈,真愛妻子還讓彈幕那些人出言不遜?
後現代的網紅悖論
解構,是後現代網紅們的重要特徵。《鄉土中國》提出,文化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記憶來維持共同經驗。解構則是打破這種經驗或習俗,消解所有的單元化、傳統性秩序。
從審醜的鳳姐、芙蓉姐姐,到引領時尚的張大奕、雪梨,再到段子和勵志集於一身的毛毛姐、韓美娟,網紅在不斷進化和迭代。網紅作為一種文化商品,已經擁有了它自己的意識形態。
郭老師和徐大sao相較於前代網紅們,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已經失去了系統表達的能力,以及成為意見領袖的興趣。
鳳姐勸你要嫁得好,張大奕教你活得美,韓美娟喊你不服碰一碰,而郭老師拒當偶像,徐大sao幾乎不和網友互動。
在直播中,郭泫雅說:「你們都別拿我當偶像,我自己聽著都覺得尷尬。說真的,你們有真正尊重過我嗎?」在通過搞怪獲得關注後,郭老師感受到了被「工具化使用」的悲哀。人們似乎更在意玩梗的快感,而非真的粉郭老師本尊。
今天的沙雕傳播路徑,已經變成了《斷章》式的。「你在短視頻裡看沙雕,看沙雕的人在網上看你。郭泫雅裝飾了你的生活,你裝飾了郭泫雅的紅。」恰如涂爾幹解釋的集體歡騰:「每個人都對他人做出回應,同時也被他人所回應。」
當人們模仿沙雕,最高讚譽莫過於「你真沙雕」。郭語的特性,易於二次傳播和改編,本質上和藥水哥、Giao哥無異,只是被性別給遮蔽了。同樣的沙雕行為,由女性來實施,威力可能會翻倍。
而徐大sao餐餐頓頓無意識的複製,形成了一種新的審美認同。煮夫的形象,簡單的視頻處理,使大家產生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紅的意識錯覺,喪失了距離感的隔閡。
在每個視頻的開頭,徐大sao都說:「騷是一種生活態度。」但他卻沒有指明這種騷,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意識。於是大齡剩男看嫂子,城裡人看小鎮風味,孤獨者看三代同堂,減肥的看碳水攝入。「騷」指向受眾的內心之癢,所撓之處皆是現代症候。
有高中生曾留言徐大sao:「我並不在乎你的那些吃的,我只是羨慕你的生活,你和家人的關係。而不像我每天碌碌無為還要為高考發愁,生活在家暴的家庭,我真的是受夠了。」
一邊滲入日常生活,另一邊又在消解意義。郭老師和徐大sao,成為了一類「淺深度」商品。淺到圍城外的困惑鄙夷,深到圍城內的黯然銷魂,你還不好意思說誰真的錯了。
哪裡是網紅變怪,分明是人們五行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