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
剛上班就在嚮往退休生活的我
已經開始搜尋合適的養老院了
於是就看到了旺旺在最近推出的養老服務
是的,你沒看錯
就是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的
旺旺!
這也不是旺旺第一次推出「魔性」周邊了
在今年年初
旺旺就因為自家的醫院火了一把
疫情期間,位於湖南長沙的旺旺醫院被選為湖南省新冠病毒疫情定點醫院
不僅24小時連軸轉,還派出了近三分之一的醫務人員支援湖北一線。
在看到這則新聞後的我
和大家一樣震驚
喝了這麼多年旺旺
竟然不知道它還有家醫院!
不過仔細回想起來
在各種健康飲料大行其道的今天
主打復原乳的旺旺
似乎並沒有之前那麼火了
好幾次出圈都不是因為牛奶
那麼,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旺旺不再只是牛奶了?
旺旺的跨界到底又有多廣呢?
旺仔牛奶它還好嗎?
跟著小企一起來看看吧
No.1
旺旺的發展
自1979年旺旺誕生
便藉助大手筆的營銷和價格戰
在臺灣坐實了「米果大王」的身份
隨後,旺旺開始進軍大陸市場
也開啟了渠道+營銷+品類的
三重發展之路
一系列魔性又洗腦的廣告
也是從那時開始打響知名度的
比如人盡皆知的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
「旺旺大禮包」也成為了無數孩子的童年夢想
與此同時
旺旺也迅速開始裂變其產品類別
以米果產品為基礎開發了
旺仔牛奶、旺旺小饅頭
旺旺碎冰冰、旺仔QQ糖等爆款產品
旺旺也由此從一間米果廠
轉型為一家食品飲料公司
自此,旺旺在中國各處開辦工廠
打造生產線、開拓經銷合作夥伴
一步一步成為了當年的「零食大王」
也成為了我們童年記憶的「零食寄託」
如此熱愛營銷以及研發新產品類別的旺旺
在當今網際網路快速發展趨勢下
自然也開始了其跨界之旅
開啟了各種「副本」模式
No.2
跨界之王
作為網紅界的扛把子
旺旺每一次推出的產品
總會引發熱議和追逐
旗下產業跨度也大到我們難以想像
除了文章開始提到的
養老產業和醫院外
旺旺在去年還「不務正業」的
推出了沙發和玩具
除此以外旺旺還跨界過
時尚圈、文創周邊、酒類、首飾等
他們根據不同群體的特色
打造了一場場品牌聯動
不斷的製造新鮮感和獵奇感
只有想不到沒有旺旺做不到
其周邊產業不僅包含著生活方方面面
還專門設有線下門店
售賣一系列旺仔周邊產品
不過這些在跨界老炮兒旺旺的眼裡
可能都是一些基操
作為跨界圈的「無冕之王」
旺旺還跨界了一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
旺旺大廈了解一下?
神旺大酒店了解一下?
旺旺一次性口罩了解一下?
中國旺基金會了解一下?
還有旺旺旗下的中天電視臺和旺報
看看這大標題
簡直就是臺灣媒體屆的一股清流!
這一波又一波的跨界
看得人眼花繚亂
不禁讓人小小的腦袋充滿大大的疑惑
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旺旺麼?
不過這頻頻跨界的「騷操作」
也從另一個角度透露出
一個40年國貨老牌的焦慮
這些跨界其實是
一次又一次年輕化自救
那麼,它成功了嗎?
No.3
中年危機
回望旺旺的產業發展就不難發現
旺旺賴以為生的那些產品
都已是20多年前的傑作了
旺旺仙貝誕生於1983年
旺仔小饅頭誕生於1994年
旺仔牛奶誕生於1996年
……
雖然說超過20年的生命周期
在零食業都已經算得上奇蹟
但過去10年中國零食業飛速發展
旺旺卻顯得愈發遲鈍
早在2000年前後
旺旺依靠旺仔牛奶
在含乳飲料領域一騎絕塵
伊利和剛成立不久的蒙牛
只能在後面苦苦追趕
如今,伊利和蒙牛
已然成長為中國乳業的大哥和二哥
2019年「雙11」食品飲料品類榜單上
三隻松鼠位列榜首
蒙牛、伊利緊隨其後
TOP 10內並沒有旺旺的身影
不難發現
旺旺已經掉出了一線零食品牌的隊伍
這似乎就是傳說中的中年危機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
在超市貨架位置的變化
從過去的C位都如今的角落
旺旺似乎正在逐漸被時代拋棄
於是最近幾年
「旺旺賣不動了」的言論不絕於耳
從其頻繁跨界的背後
也能看出滿滿求生欲
但這真的能拯救旺旺嗎?
細數當下市場
旺旺跨界的領域
無一不是巨頭環繞的紅海
突圍談何容易?
不考慮市場需求
漫無目的的撒網式創新
反倒會成為業績的絆腳石
線下銷售模式受挫
線上渠道競爭力不高
這些都是旺旺急需解決的問題
跨界營銷雖然吸睛
但也只能是權宜之計
從長遠來說
旺旺要想甩掉中年危機
可能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現在旺旺正在
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的開拓
這或許能給旺旺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旺旺能否一直旺下去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