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強人意」 「曾幾何時」一樣,「炙手可熱」也是個我們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的成語。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很容易望文生義。看到一個「熱」字,便覺得這個人現在很「火」,很「搶手」,比如下面的用法:
現在最炙手可熱的專業是金融和計算機,你大學還是讀這兩個專業吧。據統計,華爾街上最炙手可熱的三門程式語言是Java、Go和Python。小明因在校園歌手大賽上唱了一首「死了都要愛」,驚豔四座,一時成為最炙手可熱的人。但是,這個成語原本的含義卻不是這樣的。「炙手可熱」原本是指「手一接觸就覺得熱得燙人」,用來比喻一個人權勢很大、驕橫放縱,是一個帶有負面意味的貶義的成語。唐代詩人杜甫《麗人行》中有云:「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這句詩是形容奸相楊國忠位高權重、權勢煊赫,勸誡大家千萬不要靠近他。魯迅的《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中有言:「都是北大教授,又大抵原住在東吉祥胡同,又大抵是先前反對北大對章士釗獨立的人物,所以當章士釗炙手可熱之際,《大同晚報》曾稱他們為『東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以上兩個用例都是說一個人正處權勢較大的時候,帶有貶義。當然現在這個成語貶義的意味不那麼明顯,經常用於中性的表達一個人權力大、氣焰盛,但是現在很多「炙手可熱」的用法甚至略有褒義用來表達很流行、很受人追捧,這顯然是和原意不符的。如果同學們在寫比較正式的文章時需要用這個成語,還需要多多斟酌它的意思哦。
下面給出幾個「炙手可熱」正確的用例:
宣統小兒皇帝一即位,就把一時炙手可熱的袁世凱貶了。這是個炙手可熱的人物,攀附他的人不知有多少。他現在是公司炙手可熱的人物,許多重要的業務都由他全權負責。想避免在寫作中使用錯誤的成語嗎?現在,您可以使用火龍果寫作,當您寫作時用詞不準確時給您提示,讓你的寫作更完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也會在火龍果寫作中定期發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