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縣萬峰湖鎮:漁民轉產上岸探綠色生態致富新路

2020-12-21 東方財富網

岜皓村位於南盤江沿岸,與廣西天生橋鎮接壤,全村人口均為布依族,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寨。20世紀90年代,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水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了總庫容量達102.6億立方米的萬峰湖,這在當地人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取之不竭的「寶庫」。

萬峰湖鎮沿岸而居的人們早就看上了這片湖的經濟價值,當地政府也很鼓勵發展水產養殖,還引進養殖大戶傳授技術,從2002年開始,湖裡的網箱越來越多,放眼望去,湖面被分割成無數個小方塊,方塊裡擠滿了各種活蹦亂跳的淡水魚,最多時有四五百家都在從事網箱養魚。也有人另闢蹊徑走「差異化」路線,在養魚人和釣魚人身上找錢,有人辦飼料廠壟斷了魚的口糧,有人搞幾個野釣大棚和水上餐廳,據說每年從這片湖裡「撈」起來的錢多達2億元!

實際上,粗放的飼養方式對湖水產生了極大的傷害,數千萬斤的魚同時擠在湖中,產生的排洩物和沒有吃完的飼料都會讓湖水迅速富營養化,短短十來年,不僅魚產量下降,萬峰湖的湖水也越來越渾濁。

轉眼就到了安龍縣萬峰湖鎮黨委副書記劉洪剛最頭疼的2017年,這一年對漁民來說也是產生「致命打擊」的一年,當年7月掀起的「清網」行動徹底引爆了漁民和幹部之間的矛盾。

這次行動是動真格的,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以州委書記、州長為雙組長的萬峰湖生態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劉洪剛作為萬峰湖鎮政法委書記必須衝在第一個,但從這些年與村民們相處下來的經驗來看,他心裡明白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果不其然,網箱全部拆除足足花了一年的時間,各種曲折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幹部們孜孜不倦地上門勸說,遇上村民們毫不鬆懈地團結抵抗,雙方僵持不下,拆除網箱的動員工作開展得十分艱難。

好不容易喘口氣,劉洪剛等人又要馬不停蹄尋找漁民「上岸轉產」路子,這對他們來說更是個陌生而巨大的挑戰。湖面清理乾淨之後,安龍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魏松林來過一次萬峰湖鎮,雖有無數山峰環繞湖邊,卻都空空如也缺少產業,魏松林給劉洪剛等人指了條道:可以試試發展百香果。

劉洪剛是真心想把這個產業搞起來。他請了不少專家來幫忙「把脈」,結果每個專家都各有說法,有人說技術不到位、有人說氣候不適宜,甚至有人說土質根本不適合百香果生長,也有人斷定這裡一定能種出最好的百香果。眾說紛紜,讓劉洪剛跌入迷霧之中,他和寧龍鑌把心一橫,索性申請了外出考察,帶著一個當地的合作社法人、一個百香果專班的工作人員,奔赴廣西、福建一帶,4個人一起踏上了「取經」之路。

2019年10月9日,劉洪剛等人乘著夜色出發,在一路顛簸中他們已經規劃好接下來4天的行程,酒店幾乎是不可能住的,他們把休息的時間都用在趕路上,到福建時是凌晨4點半,劉洪剛一行只能打電話給百香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請他們開車來接這個「取經團」,抵達基地正好清晨7點多,考察到上午9點又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城市……福建省龍巖市、邵武市、福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欽州市等國內重要百香果種苗、種植、銷售集散基地就這樣留下了他們匆忙的足跡。

這次「取經」刷新了劉洪剛對基層幹部辛苦程度的認知,但也讓他從一個百香果種植的「小白」變成半個專家。考察結束後,劉洪剛連夜寫出近7500字的考察報告,詳細陳述了百香果種植的所有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更把萬峰湖鎮從種植到銷售的所有環節分析得明明白白。

這次考察,劉洪剛一行得出一個結論:海拔在700米至1100米之間的萬峰湖鎮,基本常年無霜,是全國最適宜種植百香果的地區之一。這個結論像一雙無形的推手,支撐著他們幹勁十足地開始發展大規模種植。

打地、掏溝、施肥、打藥、採果、選果……劉洪剛等人對整個種植流程和技巧瞭然於胸,包括投入成本他們都已經算好,自己掌握了技術就不怕被人「蒙」,又陸續引進了廣西的軒碩公司以及幾個種植大戶,在他們的帶動之下,如今萬峰湖鎮已有5490畝百香果林。他還有一個「小目標」:「現在村民們都被帶動起來了,自發開荒種樹,相信到了2025年,百香果林會像雨後的蘑菇布滿山野。」

(文章來源: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山東長島:漁民轉產漁家樂 生態綠島煥新生
    新華社濟南5月17日電題:山東長島:漁民轉產漁家樂 生態綠島煥新生新華社記者滕軍偉還沒到旅遊旺季,長島漁嫂王明珍經營的「文澤府邸」漁家樂已經一床難求。「護好海,才有『金飯碗』,島上人誰不認這個理兒?」從過去的養殖戶到現在的漁家樂老闆,王明珍的身份轉變,折射出長島從單純注重發展經濟到追求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蛻變。長島是山東省唯一海島縣,地處煙臺市,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由151個島嶼組成,其中居民島10個,4.3萬人口。
  • 漁民「洗腳上岸」多方積極扶持 漁家小村闖新路
    漢江禁漁政策實施後,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漁民們紛紛「洗腳上岸」。穀城縣城關鎮安家崗村位於漢江邊,此前絕大多數村民都靠捕魚為生,如今禁捕了,村民陸續轉崗,奔向新生活。安家崗村一組的尚治立就是其中一名。12月15日,記者到尚治立家走訪。裝修一新的樓房寬敞明亮,39歲的尚治立笑臉相迎,雙腿拄著拐杖。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從捕魚人到護漁人——漁民羅玖明「上岸...
    為保護長江生態,今年1月1日起,重慶對全市水生生物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一批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上岸轉型。北碚區共有261名退捕漁民,羅玖明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年輕漁民,他「上岸」後幹什麼,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羅家三代都是漁民,羅玖明小學畢業便跟著父母上船捕魚。捕魚講究兩頭「摸黑」,一早一晚出船才能捕到魚。
  • 打魚人成護魚員 赤壁漁民上岸轉型
    要為後代著想,把長江生態保護好。」▲為妥善安置上岸漁民,赤壁市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禁捕水域鄉鎮開展禁捕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專場招聘會▲李剛(右一)籤下轉崗護魚員協議「網船幫」最後一代漁民,今年40歲的李剛回憶他曾見過的魚肥江美:小時候,江裡成批的魚,有江鮰、江鱔,在東風二江面還能看到白暨豚。
  • 告別「水上漂」 瀘州江陽區418名上岸漁民的新生活
    對於這份新工作,他還有些不習慣,9點上班,他總是凌晨4點就醒來。不過,相比作息時間的改變,和以前更大的不同是,從以前老想著怎麼捕魚,變成了開始思考如何保護魚。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瀘州,江陽區水域岸線長有122公裡,在全面禁捕後,418名漁民也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轉產,離船上岸開啟新生活。  為了保障漁民生活,江陽區除了對退捕漁民實行補償,讓漁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外,還積極拓寬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渠道,為漁民舉辦就業幫扶專場招聘會,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漁民「轉業不失業」。
  • 大江奔流·口述|世代漁民上岸搞漁家旅遊,共護一江清水
    浩渺的邵伯湖,位於江蘇揚州的北郊,既是淮河入江水道,又是當地建設的南水北調生態大走廊沿線水域。可謂是「淮水南來,江水北去,兩道清波,一條走廊」。在歷史變遷中,在湖邊當了大半輩子漁民的馬長標,經歷了「人生三級跳」——從下網捕魚改為圍網養魚,再從圍網養魚發展到上岸轉產搞鄉村旅遊。
  • 瓊海潭門「漁二代」轉產轉型:上岸"吃海"生活鮮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瓊海潭門「漁二代」轉產轉型:上岸「吃海」 生活鮮美  從耕海牧海到發展休閒漁業,吃「旅遊飯」,如今,在瓊海潭門鎮,越來越多的「漁二代」選擇「洗腳上岸」,轉型轉產。  「80後」莫壯森就是其中之一。
  • 減船退漁| 安慶5000多名漁民年內「洗腳上岸」開啟新生活
    2018年底安慶市結合江豚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改工作,制定了「一船一策」任務清單,加快減船退漁速度,去年6月份「一船一策」減船退漁工作步入集中拆解漁船階段。一年來,漁民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記者進行了走訪。
  •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赫山區共有專業漁民183人、兼業漁民220人,由於漁民年齡都偏大,有就業願望的僅38人。下階段,人社部門將支持退捕漁民購買社保,財政也將給予補助,每位漁民在達到法定年齡後都能拿到退休工資,這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赫山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胡志偉說。年輕漁民的轉產就業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 組圖丨長江禁漁,漁民退捕上岸經商
    2020年11月11日,六門閘上岸漁民們在曬制風乾魚。君山區當地漁民退捕上岸後,在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下,充分發揮特長,一舉將六門閘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曬魚長廊」。同時,根據產業發展和漁民就業需求,嶽陽市對退捕漁民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全力幫助漁民轉產轉業。
  • 民進中央副主席王剛一行赴安龍縣慰問考察
    1月19日至20日,民進中央副主席王剛帶領慰問考察組一行,赴民進中央定點扶貧縣——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考察並座談。1月19日至20日,民進中央副主席王剛帶領慰問考察組一行,赴民進中央定點扶貧縣——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看望慰問貧困群眾、駐村幹部和掛職幹部,並實地考察安龍縣脫貧攻堅情況。
  • 中國農網|嶽陽市推進長江禁捕退捕幫助漁民轉產轉業
    根據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嶽陽全市上下聞令而動,厚植為民情懷,增進漁民福祉,以推進漁民轉產轉業「五個轉變」為主抓手,推動這項民生工程上合黨意、下得民心。 推動從「捕魚」向「曬魚」的轉變 10月中旬,君山區錢糧湖鎮六門閘沿洞庭湖大堤上,上岸漁民李德發正在搶抓晴好天氣曬制風乾魚,曬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曬出了豐收的喜悅。
  • 江蘇省揚州市沿湖村:支書劉德寶和上岸漁民的小康路
    原標題:支書劉德寶和上岸漁民的小康路 白鷺翩翩,湖光熠熠,白牆青瓦的小洋樓整齊地排列在沿湖大道的兩旁。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的網紅漁村——沿湖村遊人如織,8天內,0.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接待遊客數萬人次,旅遊收入高達240萬元。 16年前,這裡還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
  • 讓以船為家的漁民上岸安居(鄉村觀察)——安徽省解決漁民上岸問題...
    讓以船為家的漁民上岸安居(鄉村觀察)——安徽省解決漁民上岸問題調查2014-12-07 08:53:47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者按:以船為家的漁民,無房無田無養殖水面,絕大多數收入低且不穩定,《新農村》周刊曾於2013年1月27日刊發報導——《300多漂泊漁民何時能上岸?》,反映了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漁民生產生活困難的情況。解決漁民「上岸」安居問題,成為安徽省議事日程上的重大民生課題。這項工作進展如何?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前不久,農業部漁業局組織隊伍,赴安徽省進行調研。
  • 嵐宮山下清泉甜 生態養魚富農家——陝西安康市嵐皋縣生態漁業助農...
    10多名漁民將剛捕撈上岸的魚團團圍住,你稱重、我裝車,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筆者看到10多名工人將一箱箱魚裝上車,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網中魚兒蹦蹦跳,岸上漁民彎腰笑,水花四濺,魚兒歡騰繪製出了一幅「魚躍人歡漁家樂」的精美畫卷。連日來,嵐皋縣嵐宮湖水庫生態魚養殖基地呈現出水清魚肥,魚肥民富的動人景象。
  • 2020年1月1日零時開始漁民洗腳上岸
    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幹流全面禁捕退捕政府引導幫扶,漁民洗腳上岸過新生活漁民紛紛洗腳上岸,轉產轉業,開啟了不靠捕魚為生的新生活。1、退捕補助政策解漁民後顧之憂市禁捕退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禁捕退捕工作涉及13個縣(市、區),是全省禁退戰役的重點戰場,是我省落實長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首要之地,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全市各級各部門戮力同心,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
  • 住建部:支持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 將給予補助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住建部網站消息,住建部、發改委、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實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在尊重漁民意願和方便漁民生產生活的前提下,多渠道支持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
  • 益陽南洞庭湖漁民整體搬遷上岸!湖心村回歸大自然……
    從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十年禁捕政策沅江市決定將洞庭湖中三個湖心島村的漁民進行整體搬遷讓1248戶3344名漁民上岸生活這也意味著整個湖區定居漁民將成為歷史從沅江市出發,通往瓊湖街道蓮花島村的公路,止於資陽區茈湖口鎮資江河畔,再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