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電商運營的合作方碰面,說起他們最近接了一個需要做推廣的客戶,那個客戶做了四年的家居用品,有自己完善的生產線、工廠和工人。但是一直沒有做自己的品牌,直接按大品牌的需求把產品生產出來就完事了。
剛開始那個客戶還自我感覺良好,起碼工廠能自給自足,每年都有盈餘,特別是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人們留在家裡的時間長了,對居家用品的需求大了,所以他們今年的收益是相當不錯的。
那個老闆某天突然聽了朋友的推薦去買了個商標,然後生產了一批產品出來隨便在包裝廠訂造了個盒子只印了商標名稱、生產商、公司地址和產品名稱幾個簡單要素。
後面他嘗試在電商平臺建了自己的小店並找了一些引流推廣,雖然銷量不算高,但用了自己的品牌作為銷售主體,利潤比給其他公司代工多了四倍。
所以這位老闆不斷地跟我們電商運營團隊的小夥伴說,做品牌真好啊!
其實在我們內行人看來,這位老闆真不能算做了個品牌,只能算是給自己的產品搞了個商標而已。
什麼是品牌呢?
起碼要是當人們提起一個大的品類,能馬上想到的那些牌子才能算是品牌。
華與華老師在他們合著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中寫道:「建立品牌的本質,就是建立一個符號。所謂超級符號,就是人人都能看懂,人人都按照它的指點行事。人們甚至不會思考它為什麼存在,但只要一看見這個符號,就會聽它的話。品牌超級話語利用的心理學就是突破心理防線。一旦沒有了心理防線,就更能被人接受和依賴,一個本來完全陌生的、第一次聽說的人或產品,都會變得讓人感到非常熟悉。」
近年自媒體盛行,很多自媒體老師都開設了教學員「打造個人品牌」的課程。
對於素人來說,我們既沒有過硬的技術,也沒有優勢產品,更沒有投資的本錢,把自己包裝好並且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佔據一席之地,起碼在別人提起跟你擅長領域相關需求的時候能馬上想到你。那麼確實花功夫建立個人品牌確實能讓我們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
知名自媒體老師秋葉大叔,從一個大學副教授,發展到現在擁有百萬級粉絲的自媒體知識IP,他成功的經歷足以證明個人品牌建立的重要性。
秋葉老師也沒有吝嗇自己成功打造個人品牌的經驗,直接把建立個人品牌的方法寫成了他的七堂課系列叢書,這本《個人品牌7堂課》的方法簡單直接實用,適合想打造個人品牌的我們學習。
01| 什麼是個人品牌?
按百度百科的解釋:「個人品牌是指個人擁有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所傳遞的獨特、鮮明、確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體。能夠展現足以引起群體消費認知或消費模式改變的力量。具有整體性、長期性、穩定性的特性。」
其實用簡單易懂的話來說,個人品牌就是能讓別人在看到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相關的話題時首先能想到你。
用更容易理解的方面來說,以前提起線上電商人們會想到的就是京東、淘寶這些大型平臺,但現在像李子柒、薇婭、李佳琦這些個人IP卻成為了喜歡網購的朋友購物的風向標。所以他們是成功打造了個人品牌的。
「有想法的個人,選擇去打造有溫度的個人品牌。從賦能自己能賦能別人,從賦能產品到賦能產業,也必然成為新的商業主旋律。」—《個人品牌7堂課》
正如秋葉大叔所說的:「打造個人品牌順應了消費者個性化選擇的時代需求。」
從品牌傳播的角度來說,受眾只是從追尋一些媒體的推薦變成了追捧個人的推薦而已。
所以個人品牌之所以能做起來,也是因為有共同美好生活嚮往的粉絲一直跟隨。
那麼多崛起的個體,最能讓我們刮目相看的當然是傳播美好田園生活的李子柒了。雖然現在李子柒爆紅以後,無論從拍攝、選材還是產品製作都已經是團隊運作了,但無可置疑的是她確實給我們傳播了美好的中國鄉間田園生活。
而且有意思的是,我認識一位四川綿陽的朋友,她說其實她們綿陽的姑娘,差不多每個人都有李子柒的技能,既能上山砍柴、下地種田,也會製作各種傳統美食。
但為什麼只有李子柒能爆紅呢?那是因為她找住了時代的機遇,利用網際網路的傳播打造了一個反傳統的唯美的個人IP。李子柒的成功確實給很多想做個人品牌的朋友上了生動的一課。
我們不僅可以從她的視頻看到中國鄉村的美,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看到耐心,很多時候她的一段視頻都是從春天拍到冬天的,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一般自媒體作者兩個星期不更新已經掉粉不斷了。李子柒的這份耐心讓我們看到她內心的強大和堅定,感受到她要傳達的是一種最原始的力量、不加修飾的自然美。
在我看來,個人品牌不是一躍而就的,應該是一種長期的積累。
02| 素人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秋葉大叔把個人品牌運營劃分了7個賽道:「分別是教育、出版、培訓、諮詢、社群、網紅和創始人。」
最開始提出要做個人品牌的是自媒體的知識領域,因為作為自媒體老師不像傳統學校的老師那樣,是靠院校招生、自己只負責上課的。
自媒體老師不但需要自己設計課程內容,還需要不斷形成自己的影響力去招收學生,所以打造個人品牌、讓更多潛在受眾認識到自己是運營的必要手段。
像秋葉大叔劃分打造個人品牌的7個賽道,前四個都是針對知識領域的。
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出版、培訓和諮詢本來都是傳統知識機構衍生的產物,現在素人也可以這樣做了。
社群是近年挺熱門的一個跑道,擅長做社群的人,一般擅長人脈連結、運營策劃、電商帶貨,還能利用用戶的粘性不斷擴大群主或老師的知名度還影響力。
至於網紅,在我看來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少一點精力體力也很難去支撐。我看了薇婭一天的時間表,每天她都工作到凌晨,凌晨做完直播再去看選品,完成所有工作天都快要亮了才去睡覺。而且還是每天都這樣的重複,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今年因為疫情,直播帶貨確實成為風向標,甚至連企業領導、老闆和村長都出來帶貨了。作為企業老大直接帶貨其實更有說服力,畢竟他們是企業的創始人,企業和產品的首創者,無疑比其他人更能清晰表達自己產品的優勢。
如此看來,想打造個人品牌的朋友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
03| 企業想建立品牌也同樣需要耐心沉澱
得到app的產品經理梁寧老師說過:「品牌是你願意與之合照並且發朋友圈的商品。」
像文初提到的那位老闆,覺得自己做了個產品出來能夠貼上自己的商標並且能在一些銷售渠道找到自己的商品,就以為自己成功打造了品牌,確實是有點坐井觀天了。
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作為一個已經有穩定盈利產品的老闆,他還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做一個品牌,也是挺值得稱頌的。
秋葉大叔也提過他有一個學員,「不二醬」創始人小紅紅,剛開始不會做自媒體,做「不二醬」這個產品的策略是慢慢去發掘喜歡不二醬口味的人,並且把他們發展成超級會員,再通過團購等銷售方式,慢慢把鐵粉留下來。1年做1000個超級會員,2年就是2000個甚至更多,慢慢滾動下來,企業就可以得以發展了。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打造品牌都必須有長期堅持的決心。
結語:
「每個人的影響力都是有限的,自己獨立發起活動覆蓋的人群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和影響力相當的品牌,或有個人品牌的人,進行跨界合作,就有可能強強聯合,把事情做大,帶來1+1大於2的效應。」—《個人品牌7堂課》
其實要做好個人品牌,核心關鍵還是把自己的人品口碑經營好,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堅持把自己經營好,再拓展能整合的人和渠道,個人的影響力也必然能越做越大。
無論是個人品牌還是企業品牌,耐心沉澱、認真經營總會有發光的時候。
參考書目:《個人品牌7堂課》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