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格格》中,除了小燕子以外幾乎每個人都有歷史原型,福家兄弟也一樣。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福爾康與福爾泰的原型,在歷史中的地位遠遠比電視劇中高處許多。通過他們,可以牽扯出一大群人,比如和珅,比如乾隆皇帝的首位皇后,比如嘉慶皇帝……讓我們一點點說吧。(提示,後面出現的人物,沒有一個是沒有用的!)
這第一個牽扯出來的,是富察皇后。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第一個皇后,也是最愛的一個。十六歲,嫁給寶親王弘曆,與乾隆經歷了青年的簡單歲月,孕育四個孩子。相傳,皇后喜歡和皇帝一起旅遊,四處走走停停,對話談心。可是……三十六歲時,在去往山東的路上,去世了。
乾隆非常傷心,直到十多年後,每每皇帝出行山東,經過趵突泉都會留戀很久。歷史記載,當年富察皇后與乾隆在山東待了幾日,那麼趵突泉這裡有美好的回憶吧。
皇帝愛妻子,不只止於心間,他還做了一件事:提拔皇后的兄弟。在《還珠格格》裡,傅恆與福倫是兩個人,可是在歷史中,傅恆才是「福爾康」「福爾泰」的父親。
提拔的方式也就是升官,委以重任。傅恆的官職經歷過哪些呢——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陝西巡撫,軍機處大臣,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等等,沒有一個不是要職。
當然了,如果說堂堂一個皇帝,做事都是出於「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乾隆提拔傅恆還有一個目的:選擇親信,委以重任,籠絡權力,以加強皇權。
只是一個傅恆不夠用,那就父子一起來。乾隆三十三年,提拔傅恆之子福隆安為兵部尚書,軍機處行走。這人便是爾康的原型。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當朝駙馬,御前侍衛。傅恆還有一子,名為福康安,這就是爾泰的原型,在乾隆年間,是個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兼顧外交官(一提到外交官,有點覺得《還珠格格》裡讓他娶外族公主,很符合原型),皇帝最後乾脆也讓他入了軍機處。
只是羅列官職,似乎還感覺不到那濃濃「重臣氣息」「皇帝親信」,這時必須提一句軍機處了。上面我們提到,傅恆父子三人都進了軍機處,這意味著什麼呢?
雍正年間,設立過這個組織,曾經一度改名,乾隆年間又復立。軍機處說白了就是皇帝加強皇權的機構,決定國家的軍政大事。在康熙以前,好歹還有個議政王大臣會議,可是後來逐漸被以帝王為核心的軍機處替代,在這裡,核心成員跪受筆錄。這也是為什麼,清朝很少出那種有能力顛覆政權的大權臣,因為制度使然啊。
這下該明白傅恆父子進軍機處的意義了吧?他們進入了一個,乾隆自己的小班子,不是親信進不來,牛牛噠。
我們都知道,乾隆喜歡和珅,不僅僅因為他善於討皇帝歡心,更是因為皇帝信任他,同樣,和珅也進入了只屬於皇帝的小班子。
但是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登基,往往會提拔一批自己信任的大臣,而前朝的重臣,就要分情況討論了。剛正不阿的老忠臣,被繼續任用,因為他們是國家的脊梁,文武百官的榜樣;忠心於前任皇帝可是對現任皇帝有阻礙,那只能認倒黴。
我們都知道,嘉慶登基的前三年,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依舊掌管朝政,以至於皇帝不能政由己出。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吧:嘉慶的皇后去世了,可是因為乾隆老了,不想見白事,皇后的喪事便一切從簡,這讓嘉慶愧疚了很多年。畢竟已經傳位,整個朝廷依照大清朝的法度還是要聽命於新帝的,乾隆是通過什麼手段,幹預朝政的也?還不是曾經那些親信。
說嘉慶不喜歡這些人,沒有什麼文字上的證據,可是通過他們的下場,可以推知一二:和珅被革職炒家,最後自盡;福康安(福爾泰的原型)被降職;福隆安(福爾康的原型)因為早逝,沒有趕上這波變動,但是他和和碩和嘉公主(紫薇的歷史原型)的兒子豐紳濟倫(也就是東兒)很慘,一直被排擠,最終只是個四等侍衛。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還珠格格》中讓福倫與傅恆是兩個人呢?大概是因為作者感慨於福康安福隆安的結局,而想認為的改寫一下吧。畢竟,為劇中,爾康是令妃的侄子,與嘉慶更加親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