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境界叫「也無風雨也無晴」

2020-12-14 小喜百家

黃琦珊演唱蘇軾《定風波》那期我看了,還回放並用手機錄了視頻。蘇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上大學那會兒,記住了一系列的符號化的蘇軾,比如,蘇軾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比如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四家」(書法)之一,他的詞開了豪放一派……直到我成了一名中學語文老師,講《赤壁賦》,開唐詩宋詞模塊的時候,才真的用心去讀蘇軾。尤其是自己經歷了很多浮沉之後,再回過頭來讀他的那份樂觀曠達,自然生出無限的敬仰。被貶黃州的他,曾經「寂寞沙洲冷」,曾經親朋無一字,獨自啜飲著孤獨。可是啊,他最後成功突圍了,他活出了新的自我,活出了另一番境界。每當我讀他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都會產生強烈的知己感,每當讀他的《定風波》,都會心生和他一樣的豁達。每次給孩子們講《定風波》,我都會加入自己的理解,讓他們體會字裡行間的堅毅和經歷了人生風風雨雨後的那份豁達。「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這樣。你還會難過,還會落寞,說明你經歷不夠,你的心胸還不夠開闊。真的經歷人生的各種滋味後,人就真的成熟了。到那個時候,心態是平和的,可以笑看風雲了,所以曾經的春風得意和落魄潦倒等同,都是你經歷的一部分,你在回首時不悲不喜,也就是蘇軾說的「也無風雨也無晴」。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心裡平靜了好多。我的那些個不開心,或許本不該矯情的擱心裡。黃琦珊演繹的《定風波》裡,有那麼一句,「夢有多遠,愛有多深,原來只是一道風景」,應該唱哭很多人吧。我每次聽到都在心底流淚。夢讓人活著有奔頭,愛讓人感到溫暖和不孤單。願天下有情人都有夢可追,有愛陪伴。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種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陳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臺,環顧空曠的四野,原本豪俠的他,竟悲愴地哭了。但能有人說說話,總是好的,那感覺像握著一杯青花蓋碗裡的花茶,摩挲著溫潤的瓷釉,手指已經知道,那曾經馥鬱滾燙的茶湯,正在漸漸冷去……9、曠達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
  • 如幻人生,本無風雨也無晴
    獨自一人靜坐時,回望曾經走過的路,那些高不可攀的山峰、深不可測的低谷、捉摸不透的人心……似乎都已成為極目之處若有若無的幻影,已無法再激起心中波濤的湧動,書生意氣的豪情、風花雪月的詩句裡那青澀的身影也僅是若隱若現,手中的那張舊船票已不再期望還能有艘客船的到來,帶你到那有詩和遠方的境地……一切都歸於了平淡自如。有人說這是歲月的煎熬、生活的磨礪驅駛下的成熟,才有這來時的路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感悟。
  •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定風波》聊聊蘇軾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言——「也無風雨也無晴」心中想明白了,一切都看開了,自然也就曠達了,一切也就雨過天晴了。也正應了蘇軾所言「須臾便堪笑,萬事風雨散」。 1.
  • 笑看人生風雨路,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
    歲月靜好,風雨人生卻才剛剛開始。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詞:「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春季,風雨來了自有消停時刻;人生,風雨不定『』悲喜交集、憂樂相拌、苦甜相依。所以,笑看人生風雨路,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個人常遇挫折就會變得堅強,一個人常遇嚴寒就會披荊斬浪,一個人常遇風雨會淡泊心安。
  • 蘇東坡為什麼能寫出也無風雨也無晴?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東坡的生命裡。假若他不曾遭遇「烏臺詩案」,假若他不曾躬耕東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不經歷那些痛苦與折磨,他不會知道"也無風雨也無晴",竟是讓人喜悅。
  • 也無風雨也無晴(昌君作品)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據說「藍蓮花」是天山上生長的一種能起死回生的花,代表著希望。蘇軾在看到「山頭斜照卻相迎」後,風停了,雨停了,天晴了,被貶的心情也許就釋放了。是什麼支撐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又是什麼讓蘇軾有底氣大聲呼喊「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覺得就是希望的力量。希望到底是什麼?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詞境賞析詞是詩歌的一種,萌發於南朝,興起於隋唐,在宋代達到全盛。它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也就是每首詞的字數、句數、每句的字數還有格律,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比作詩複雜多了,難怪人們要稱作詞為「填詞」了。
  • 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豁達的極致是平靜
    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寫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的第三年,作者與朋友春日遊玩,突遇大雨,朋友皆狼狽,唯獨作者安然自若。
  •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歷經芳華,寵辱不驚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蓑煙雨任平生,為了最後的尊嚴,只有豁達面對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最終的歸宿,也只有自己的心靈了。離烏臺遠去了,可是那股腐朽味卻怎麼也揮之不去,印刻在午夜夢回的一場噩夢,想忘總也忘不了的,就像一隻烏雞,縱使毛扒光了,肉燉爛了,可那種印在骨頭裡的烏黑卻是除不去的。
  • 嶽德彬:也無風雨也無晴(四章)
    也無風雨也無晴——讀蘇詞是水土潤奇才,還是奇才潤水土?一朵彩雲,於峨眉山下的眉山隨風而起,飄漾京都,輾轉東南。之後,一個名字便橫絕令人仰望的峨眉之巔。相隔近千載,不能與你把酒,不能向你討教,不過,倒是偷得你的「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只這一句,我卻有了「安排處」。「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 張培亮|復工記第三天:也無風雨也無晴
    張培亮|復工記第三天:也無風雨也無晴一直覺得,當一個作家寫天氣的時候,接下來往往就會有重要的事情要寫。復工第三天,沒有了昨日悽寒的風雨,也沒有前日離家時的豔陽高照,姑且把這種沒有風雨也不是晴天的天氣稱之為「也無風雨也無晴」吧。較昨日,氣溫回升兩度,但體感並不強烈,或許只有晴日溫煦的陽光才能給我溫暖的感覺吧。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今年的春天似乎要春荒了。
  • 「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果感到痛苦,就來看看蘇軾吧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拄竹杖曳草鞋如此輕便勝過騎馬,這些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在我身上,我依舊照樣過我生活。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在抬頭就看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 智慧人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年輕的時候,心氣很高,有什麼機會,什麼榮譽都要去爭取一下。總希望做出點成績讓別人刮目相看。當別人觸及自己的利益,有時候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裡卻悄悄記下了一筆,想著等到機會再回擊。總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更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我好。」斤斤計較是人的本性,也總希望身邊的人不如自己從中獲得優越感。
  •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蓑煙雨任平生」醉美詩詞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佳作欣賞: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所以他說「瀟瀟風雨有何可怕?平生一路走來,帶著一身煙雨,我也能泰然處之。」料峭春風吹過,作者酒意漸醒。剛感到微微寒冷,山頭晚照又將他溫暖相迎。回頭看看那所剛剛經過的悽冷蕭瑟之處,然後淡然歸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本來途中遇雨本是尋常之事,但作者通過遇雨塑造出一個履險如夷,憂樂兩忘,禍福不驚,任天而動的自我形象。
  • 人生,最高級的修行: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我們總說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事實上,風雨後能見到多少次彩虹呢?但是,當你向目標不懈的努力過了,面對任何結果,能夠擁有更加豁達,隨緣的心境。這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才是我們人生路上真正的彩虹。有些人喜歡熱鬧,但要先意識到,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些人迷戀年輕的容顏,但要明白,人總有一天會變老的;喜歡小孩子,要有耐心,付出精力將孩子養大成人;當明星是耀眼的,但要想清楚,總要曝光在眾人的目光下,誤解和緋聞滿天飛。所以,人生的快樂都是伴隨著苦,當我們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不那麼稱心如意,我們也就走出了苦的光環,不再那麼恐懼和焦慮。
  • 感悟: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為旁觀者,我們無關對錯,只知道音樂無國界、無門派,只有耳朵。隨之「雲朵點讚中國」的是「音樂公開課」,看到久違的阿魯阿卓。人生不堪回首,沒有等候,只有奮鬥才有屬於自己的夢。年齡恐慌——再次讓我們重新審視,從頭再來的時候,我們還有面對過去榮譽的時候,面對生存和家庭的交織麼?當我們再次遞交求職報告的時候,心中還有忐忑麼?社會還會有更多地接納麼?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去深思,人生還有多少個重來,讓我們再次抉擇?
  • 北宋蘇東坡,也無風雨也無晴,淡是人生至深的滋味
    他雖然很有才學,但是仕途並不順遂,受到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的牽連,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後被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居住。 此時,人生的苦味開始蔓延出來了,滲透於生活中,滲透於肉體中,滲透於思想裡。當初在京城裡被捧為才子的得意時光,早就是過眼煙雲了。
  • 蘇東坡的人生態度: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被貶到黃州,發現黃州的百姓有一種陋習,窮人生了孩子以後養不起,生下來就把孩子放在水裡悶死,叫溺嬰。他覺得很殘忍,於是發動當地的老百姓、發動富人捐款,成立了一個救嬰會來幫助這些孩子。他第二次被流放到惠州,那時他已經59歲了,他踴躍參加當地的一些市政工程,惠州修東興橋和西興橋,他都有捐款。
  • 逝者|出版人沈昌文逝世:回顧一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著作有《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知道》《八十溯往》《最後的晚餐》《 也無風雨也無晴》等。1986年主事《讀書》後,沈昌文要廣開言路,達成「通識」,為知識分子創造一個精神家園。他最怕的是不允許各種觀點並存。世界太複雜了,他希望兼容並蓄,才是完滿。
  • 俊逸超脫·古風·男生頭像: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就像是這組古風男頭裡的男生風雨中行走,也當做是一種消遣,任由雨水滴落在衣襟上,也當做是一種享受,如此這般享受快意人生,怎能不灑脫呢~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