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2月6日,河南鄭州某高校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月經安心行動,消除月經羞恥」的活動,現場有不少男同學通過痛經體驗儀來體驗女性生理期時的疼痛感,不少男生痛到五官都皺到了一起,表示終於體驗到了女生的不容易。(12月7日 光明網)
從學生時代對經期不跑步「特權」的不屑,到工作時對「姨媽假」的不服,再到網際網路上對「月經貧困」的不解,都折射出了部分男性對月經知識的匱乏。性別之間的信息壁壘和生理教育的不到位,讓諸如「月經不就是流點血」的誤解根深蒂固。體驗痛經的男生可能只是出於好奇,但經過神經的刺激和疼痛的「洗禮」,就會對女性經期的疼痛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這種「刻骨銘心」的生理教育,有利於男生消除對生理期的誤解和偏見,從而更加尊重、理解並關愛女性。
相對於男性對生理期的誤解,許多女性「月經羞恥」的觀念也相當普遍:在有異性或陌生人的場合,提到月經會覺得難以啟齒;買衛生巾要裝進黑色塑膠袋,拿出衛生巾也要遮遮掩掩……對女性而言,月經仿佛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而在高校中開展體驗月經的活動,宣傳生理期相關的知識,則有助於女生消除「月經羞恥」,更加坦然地面對月經。正如此次活動主辦方所期望的那樣,希望女生拿出衛生巾,就像拿出手機那樣自然。
傳統的生理教育往往內容較為枯燥,形式也比較單一,許多知識也較為抽象,並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電極片模擬痛經的教育方法,讓男生真切感受到女生經期的痛感,對月經有了更直接的認識和更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別開生面的生理教育固然有趣,但也不能止步於體驗的噱頭。藉助科技的教育形式強化效果的同時,也需要傳授系統的生理知識補好基礎,否則再「刻骨銘心」的痛苦也只是流於形式,新奇有餘而成效不足。
男生的「月經誤解」,女生的「月經羞恥」,歸根結底都源於生理教育的不到位。不論是高校、中小學還是幼兒園,都應該對學生的生理教育足夠重視。不能讓生理教育止於課堂抽象的理論,只是淺嘗輒止、虛無縹緲;也不能讓生理教育流於新奇藻麗的形式,成為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將豐富的內容與生動的教育方式結合,生理教育方能行之有效、深入人心。
文/毛靖雯(鄭州大學)
來源:毛靖雯
作者:毛靖雯
編輯:陳乘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