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不說越積福積德,受益一生

2020-12-21 魚魚讀歷史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晚清名臣之一的他,與左宗棠,李鴻章一道,為晚清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自近代以來曾國藩更就被不少人奉為「官場楷模」。

第一:出生平凡,升遷最快

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很普通的地主家庭,靠著勤奮好學一路前進,8歲就能讀四書五經,14歲開始讀《史記》,27歲中進士,三十七歲即官居二品,升官速度之快,清朝歷史只有他。

第二:名聲最好,政績卓著,治民有言

曾國藩作為晚清時期的重要臣子,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積極開展洋務運動,中國第一艘輪船就是在他的支持之下建造的,而且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兵工學堂,組織學子前往美國留學。

另一方面其在傳統理學方面頗有建樹,可以說是晚清大家。

而且除此之外,其在軍事方面能力也十分優秀,為平定太平天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第三:保官最穩,寵辱不驚。

啟奏晚清腐敗體系,被皇帝斥責、鴉片戰爭站主戰一方,以及江西之困等事件都不受影響,安然無恙。伴君如伴虎,能保命已經難得,保官之穩手段高超讓人稱揚。就連皇帝擔心權利力過大,而對其革職,深刻反思,寵辱不驚。

可以說,很多人都把他的人生經歷,生平言論當成自己的個人和目標,不管是他的軍事才能還是為人處世的哲學之道,都很受後世的一些人的尊崇。

簡單說來,就是格局大,情商高。

梁啓超對曾國藩就非常推崇,評價極高,他說:

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沒有人的成功是容易的,有的人一生渾渾噩噩,遇到多少挫折,都不會總結失敗,而又的人看到危機,面對失敗都會懂得思考和做出改變,不斷提升自我,而曾國藩顯然就是後者。

他為官一生,總結了很多為人處世都有著非凡的大智慧。對很多事情都有獨特的看法,比如說話的哲學就很值得大家借鑑。

在曾國藩看來,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不說越積福積德,受益一生。

01不說抱怨的話

這一說法源自於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當時曾國華屢屢科舉而不中。於是就經常對於自己的妻子抱怨這方面的事情,曾國藩知道之後寫信勸誡他:「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緣無故抱怨上天,上天耶不會給予機遇。無緣無故抱怨於其他人,那麼人心裏面也不會服氣。

但是曾國華仍舊不思悔改,最終死於亂軍當中。

而除了曾國華之外,三國時期的楊儀就是因為抱怨而死。當時來說楊儀作為蜀漢重要的臣子,在諸葛亮死後安全率領蜀軍撤退,按理來說應當再得到重用。但是因為諸葛亮選擇蔣琬作為接班人,引起楊儀極其不滿,於是總是抱怨。

結果楊儀因為抱怨而被貶謫,但是楊儀仍舊死不悔改,仍舊對此怨言不斷,結果被抓入監牢,最後自殺而亡。

由此來看,生活當中即使面對不順利,也應當少抱怨。與其抱怨一時的不順,不如更加珍惜眼前的機會,做出一些實際上的舉動,以此改變境遇。

02不揭露別人的短處

曾國藩在家書當中曾經說過:「欲去驕字,總以不輕笑非人為第一義。」

意思就是想要去除驕傲,以不去笑話其他人的短處作為第一位。這一說法很有道理,對於他人的短處和是非功過不妄加評論,這是有德行的一種體現。而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身體力行的做到了這一點。

而有的人就忘記了這點做人的道理,也因此埋下了很大的禍根。而在這其中,三國時期的禰衡就是其中的代表。

禰衡作為三國時期的名士,可以說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十分過人的才華,北海孔融因此對於他十分的推崇,二人因此引為知己。

當時曹操是孔融的頂頭上司,孔融見到禰衡十分有才華,於是把他舉薦給曹操。但是誰知道禰衡看不上曹操,因此對於曹操多有譏諷,曹操本來想要殺死禰衡,但是礙於他的名氣,於是將禰衡送到了荊州劉表手下。

劉表等荊州氏族早就聽聞禰衡的才華,對於他多有推崇。每次寫文章,都先要交給禰衡斧正,可以說對他是十分的尊敬。但是禰衡也因此愈發的恃才傲物,對於劉表等人多有嘲諷,劉表無法忍耐,將其送到黃祖手下。

黃祖是一介武夫,禰衡辱罵他,於是他就把禰衡殺死了。可以說禰衡有著不世之才,而他最後的死,與譏諷他人有著很大的關係,而這也再次警醒了我們。

03不說廢話

吾有志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這是曾國藩寫給自己兒子的家書內容,其意思為:我有志向向先賢學習,年輕的時候還欠缺了持身恭敬的功夫,到了現在也少不了多言多動。你應當舉止端莊,不亂說話,這是修養德行的基礎。

可以說曾國藩對於自己年輕時候說話太多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避免這樣的習慣,因而寫了這一篇家書加以勸誡。

其實這一說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著其獨到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廢話太多,其一是容易禍從口出,說了不該說的話語因此而招惹禍端。

其二是話太多容易導致人過於傲氣,因為話多一般是自信的表現,但是話太多就會使人產生自傲的心理。

其三,話太多給人以不好的感官,會讓人覺得囉嗦,不可靠。由此來看,曾國藩少說廢話的建議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曾國藩能成為晚清名臣,仕途順利,不僅僅在說話之道的大智慧,還有更多的修身為人處世的原則。曾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曾國藩。

讀史比小說有趣,因為前車可鑑,對以後有所啟發。儘管清末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治國能臣也不少,比如李鴻章、左宗棠都是佼佼者。

推薦大家一套書籍,晚清四大名臣的傳記,可以領悟更多智慧。

讀《曾國藩傳》,可以看到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一個學者對讀書之學的經驗之談,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鬥經歷。

讀《李鴻章傳》,可以看到李鴻章如何縱橫捭闔,技能敢於任事,支撐危局,又能精於自保,身居高位40年,歷經颶風海浪不倒。

讀《胡雪巖》,可以看到商人如何「遊刃於官與商之間,追逐於時與勢之中」,總結了胡雪巖遊走官商的深謀大略。

有句話說得好:「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讀一本好書,就是借鑑一個成功者的經驗,一個小啟發,讓您事半功倍!讓你為人處世更加得心應手。

現在手機百度下單4本只要56元,只要一頓飯錢就能讓我們的事業、生活、人際交往等多方面都能更上一個臺階,何不試試呢?(正版書籍,點擊圖片下方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曾國藩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很多人卻樂在其中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可以是一杯暖心的熱茶,也會成為刺骨的寒冰。有的人說話惡毒,一句話讓你心涼谷底,所謂言為心聲,一個人不說狠話,才是最大的善良。語言,可以是一顆糖,也可以是一把刀。為人處世,看破不說破,是一種善良。
  • 曾國藩一生智謀:聰明人有三不提,其越發不提,就越能積德積福
    曾國藩一生智謀:聰明人有三不提,其越發不提,就越能積德積福人際社交中,大家常常會碰到這種尷尬,便是不會說話。和人溝通交流的全過程中,不應該說的、說多了、說錯了等問題,都是會令你的個人形象受到影響。曾國藩被譽為「萬古第1完人」,他有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不但在政治、軍事上頗有作為,更是深得待人處世之道。曾國藩在給後人的家信中曾告誡過這大智慧:聰明人有三不提,越不提越積福積德,獲益一世!不提埋怨的話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都埋怨的話,生活簡直無法過了。
  • 曾國藩:聰明人都不說的6句話,早知道早好,避免禍從口出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了說話的六個禁忌,與人交往時切忌說這六種話,避免禍從口出。一、不說直話說直話的人,不可否認,為人直爽,說話做事都不參假,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曾國藩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心直口快的可能會不小心觸碰到禁忌,從而傷透別人的心,使得不歡而散。所以當我們在說話時,儘量委婉一點,出口留三分餘地,對你我都好。
  • 夜讀丨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四種富貴相
    這樣的人作為領導讓人信賴,作為朋友讓人放心。《清史稿》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步履慢而沉重,說話少而沉穩。他在部下面前很有威嚴,沉穩的氣質讓人心生敬仰,不自覺地尊敬他。曾國藩在家書中給兒子說:「舉止太輕,是一大弊病,以後要時時留心,無論行坐,都要重、厚。」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眾人爭奪的地方也不要去,爭奪的人越多,說明這個地方越亂,會有很多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發生,而這些事情往往會讓自己輸得一敗塗地。而且,如果自己爭奪到這樣的地方,也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四處樹敵,是不智之舉,有時候不爭比爭要好很多。
  • 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4種富貴相
    曾國藩說,人有四種福相,一定要修成。 端莊厚重的人舉止不輕浮,做事沉穩不浮躁。 這樣的人作為領導讓人信賴,作為朋友讓人放心。 《清史稿》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步履慢而沉重,說話少而沉穩。 他在部下面前很有威嚴,沉穩的氣質讓人心生敬仰,不自覺地尊敬他。
  • 曾國藩:聰明人不說六句話,越早知道越好,避免禍從口出
    一、不說直話曾國藩認為,心直口快容易傷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不小心觸碰到了禁忌,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反而鬧得不歡而散。說話儘量委婉一點,出口留三分餘地,循序漸進由淺及深,讓對方逐漸接受你的觀點。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想說就說,從不藏著掖著。誰有難處,儘管找我;誰有錯誤,我定指責。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在我辦公室掛了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成功之後,很多人問他是如何將企業經營得這麼好?曹德旺說:「我一生最崇敬曾國藩,他一生精忠報國,為民著想。我在忙時也要讀曾國藩的書,我將他這12字箴言掛在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曾國藩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的為人思想影響了無數後人。他曾說「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曾國藩從小就天資愚鈍,領悟能力較差,他不是一個聰明人,為了做到「聰明」,他常常勤能補拙,戰勝懶惰。
  • 腦袋越大就越聰明,是真的嗎?
    我們從小就經常聽到一些人的近似玩笑的話:誰誰腦袋真大,他的腦子肯定很聰明。那麼一個人真的是腦袋越大越聰明嗎?人們之所以說腦袋越大越聰明無非是因為人們覺得腦袋大的人,腦子肯定也比別人的更大一些,腦細胞自然比別人更足一些,所以認為腦袋越大越聰明就可以理解了。
  • 越聰明的人,越善於下笨功夫
    他的治學心得是:「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村上春樹到了28歲的年輕,突發奇想的要寫作試試,於是辭去了酒吧工作,每天早起寫作4-5小時,然後再去鍛鍊身體,堅持跑步長大八年之久。很多人知道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卻不知道她的整個青年時期,幾乎都用在寫作上。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曾國藩一生手不試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哪怕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書。 對家裡的弟弟、子侄,更是關懷備至,每月書信檢查功課,交流讀書筆記,督促他們讀書。 他說: 讀經有一耐字訣。
  • 懷孕後,孕吐越嚴重寶貝越聰明?有關孕吐,這小知識早知早受益
    你現在懷孕之後會出現一系列的早孕反應,要說得讓人覺得頭疼的早孕反應,很多孕媽媽就會想到孕吐,但是有一些老人卻這樣安慰,說孕吐有反應,說明寶寶越聰明。這就讓一些沒有懷孕生產過的新手孕媽媽特別的好奇,真的是孕吐反應越嚴重,寶寶越聰明嗎?懷孕時,孕吐越嚴重寶貝越聰明?
  • 曾國藩家訓:一個家庭興旺的徵兆,往往取決於這六個字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為讀書則可變化氣質」,這便是古人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今人所說的「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氣質好了,運氣也差不到哪兒去,因為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裡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裡。
  • 曾國藩:將來有出息之人,多半有這4種「福相」,看看你有沒有
    我們都知道曾國藩,能文能武,能手寫文章,也能武平戰亂。但你們知道嗎?曾國藩還會「看相」?相傳,他有一套獨家的識人秘技,一個人站在他面前,他能判斷出這個人是否有出息,能否擔當大用。如果一個人身上有多半有這4種「福相」,將來必有出息。「福相」一:謙卑含容古語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再聰明的人,都有不知道的事情。懷著謙卑包容的態度向他人請教,受教的是自己。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5種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倒黴事,但如果你一直怨天尤人,不僅沒法改變現狀,還會讓別人瞧不起你,讓事情越變越糟。所以,怨天尤人,是人生大忌,這樣的人在生活和事業一定一塌糊塗,而且會越來越差。你在得意的時候,目中無人,等你落魄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遭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要保持謙虛低調的心態,才能獲得長久的進步。言不符實的話曾國藩:不說大話,不務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越能交好運,人生越順利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人生越順利。1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喜歡讓利與人,自己吃虧。願意吃虧的人,往往更謙讓,不與人爭,看似少了些好處,其實每一分的謙讓、不爭,都被人看在眼裡。在談到「做人」時,李嘉誠說過: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機會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兩次機會,足矣!吃虧是福。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不計較眼前得失,堅守為人的準則,用一時的吃虧,換取了更長久的利益。
  • 曾國藩:一生富貴的人,都有這4種富貴相,你是否也有一種?
    曾國藩仕途坎坷,但在朝中人緣確很好,與人交往遊刃有餘,曾國藩愛寫日記,凡是有遺憾的事,他總要在日記裡自省,正是依靠日記,完成了「戒色」。除了自我反省,曾國藩的日記也是他的一本「人生啟示錄」。人活一生福為大,鹹豐八年,47歲的曾國藩在日記裡說:「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凡吾所見之大富大貴者,無不屬此四相」,簡單來說,就是富貴的人,總有這4種福相,有一個就是大幸。一、端莊厚重是貴相《易經》曰: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端莊厚重就是:舉止有度,光明磊落,落落大方。
  • 精選曾國藩八則家訓,適合教育子女,一生受益
    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曾國藩的這段話,是在教育後人,自己要立足,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要讓別人通達。今天你處在順境,就應該提前想到他日你也有身處逆境的時候;今天你盛氣凌人,就要想到他日或許也有人欺負到你或者你子孫的頭上。
  • 曾國藩: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三點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 曾國藩總結一生,寫成家書告誡子女,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 「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這是一個人能否成才的關鍵,也是一個家庭興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