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怎麼實現?

2020-12-21 SZNEWS

《深圳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新建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建築與小區、水務工程以及城市更新改造、綜合整治等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海綿城市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

(一)道路與廣場

城市道路系統海綿設施應以控制面源汙染、削減地表徑流為目標,應與城市交通、園林景觀、內澇防治、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與設計相協調,充分考慮道路的功能與安全、景觀要求等因素。

新建道路的綠化隔離帶和兩側綠化帶要因地制宜運用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池、植草溝等多種形式,可採取不設道路側石,通過布設開孔側石、間歇式側石等方式,將道路雨水引入綠化帶,增加道路綠地雨水的海綿功能。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廣場、停車場推廣使用透水鋪裝系統,採用透水基礎,增加透水性。

城市廣場要因地制宜採用下沉式結構或配套建設雨水調蓄設施,最大程度減緩雨水徑流並適度收集回用。既有道路和廣場,要有計劃地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在改造時同步實施海綿化改造。

(二)公園和綠地

城市公園綠地要結合周邊水系、道路、市政設施等,統籌開展豎向設計。公園綠地在消納自身雨水徑流的同時,要儘可能為周邊區域提供雨水滯留、緩釋空間。在超標暴雨發生期,必要時可藉助綠地系統形成城市暴雨排放通道。

結合公園的布局和生態景觀等要素,因地制宜地採取小微型溼地、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旱溪等多種形式,增強對公園自身及周邊區域雨水的滯蓄能力。公園綠地內的硬質鋪裝、步行系統、停車場等應採用透水材料,提升公園綠地對雨水的滯蓄和淨化能力。街頭綠地宜結合城市景觀、遊覽休憩等功能,採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優化雨水徑流路徑,增強蓄洪排洪能力,淨化面源汙染。城市公園綠地中要多選育和儲備適合本地生長、生態和景觀效益良好的水生植物和耐水溼植物,儘量採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滿足自身用水需求。。

(三)建築與小區

各類建築與小區項目應通過綜合措施實現國家和地方綠色建築標準規定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我市綠色建築相關導則應加強海綿城市相關要求的分值,並將其列為必選項。

根據深圳市本土條件,主要可採取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綠地下沉(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被草溝等)、不透水場地雨水徑流引入綠地等多種形式。在建築與小區規劃設計初始階段,可參考光明新區已建示範工程中對綠地下沉率、綠色屋頂覆蓋率、透水鋪裝率、不透水下墊面雨水徑流控制率等指標的控制要求,初步布局各項設施,再結合建築、園林等專業進行優化,必要時應採用水文模型對最終布局進行覆核和優化。

有條件進行雨水收集回用的建築與小區,應根據雨水的用途、用量、收集範圍、水質狀況等進行優化設計,合理確定雨水收集回用規模。

(四)舊改項目

綜合整治類舊改項目,應結合沿路景觀改造或公園、小遊園等建設,增加相關海綿設施,如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生態樹池等;結合截汙工程,在城中村外圍有條件的區域採用生態塘、人工溼地等生態措施對降雨進行調蓄和減量。通過舊改項目的海綿化改造,努力消除因排水設施不足造成的城市內澇問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

拆除重建類舊改項目,應嚴格按照新建類建設項目海綿城市有關要求執行。

(五)水務項目

嚴格實行河湖、水庫、溼地、溝渠、蓄洪區等城市現有「海綿體」的空間管控,處理好城市防洪排澇體系與海綿城市建設各項措施的銜接關係。推進城市河湖岸線生態化治理,儘量維持河道自然形態,修復河灘及濱水帶生態功能,合理設置人工溼地、生態浮島等生態修復措施,發揮其自然滲透、涵養水源、淨化水體的作用。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提高地表水體水質達標率。

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完善水源配置系統,增強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應急能力。推動開發建設項目落實透水鋪裝、雨水收集利用、下凹綠地、屋頂綠化等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通過雨水蓄滲、生物滯留、溝道治理、崩崗治理、邊坡生態修復等綜合治理措施,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減輕面源汙染,修復土壤汙染。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怎麼建?天河區邀請專家來講課
    海綿城市怎麼建?天河區邀請專家來講課。12月10日,天河區水務局組織召開了全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培訓與宣傳會,各鎮街(林業、建築和水務)、市重點項目管理中心、區住建局、區規資局、區發改局、開發區建環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林業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培訓。
  • 山地城市攀枝花如何建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指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集蓄、滲透、淨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乾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攀枝花這個山地城市,為何要建海綿城市?怎麼建?1月9日,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釋疑解惑。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什麼是海綿城市?
    原標題:什麼是海綿城市?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2015年1月,國家財政部、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4月,南寧、武漢等16個城市通過層層篩選被列入國家級試點名單;6月,水利部組織編制了《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預計近期頒布實施。
  • 漫畫:海綿城市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建設海綿城市,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幹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於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 富春山館這塊「海綿」,是怎麼呼吸的
    這個建築群巧妙地運用了「海綿」技術,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生態效果。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塊「海綿」是怎麼呼吸的。  透水鋪裝、線式排水、蜂巢蓄水  實現自然「海綿」效果  走近場館南大門,入口約2000平方米的地面鋪裝讓人目不暇接。
  • 海綿寶寶帶你走進海綿城市
    11月20-22日,由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海綿城市科普小站」活動在福田區卓悅匯購物中心開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宣傳讓社會公眾了解海綿城市,向全社會普及海綿城市理念,讓市民了解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等,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支持者」,共建綠色生態城市。
  • 通州和延慶率先建海綿城市 將實現"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
    原標題:通州和延慶率先建設海綿城市   京華時報訊(記者趙鵬)記者9日獲悉,市規劃國土委首次發布首都海綿城市解讀,決定將通州區和延慶區作為先行示範區,分別結合城市副中心和世園會,建設平原以及山區海綿城市。未來,本市將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 海綿城市建設取得新成績
    2020年,寶安區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全面貫徹海綿城市理念,實現新建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4.78平方公裡,完成既有設施改造78項,七個項目被深圳市海綿辦認定為「典範項目」。據統計,2017年-2020年,寶安累計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64.3平方公裡,佔建成區面積的比例為29.82%。
  •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8年10月18日19:30 人民網萍鄉10月18日電 (羅娜)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10月17日,本網走進坐落在萍鄉市安源區五陂海綿小鎮的全國首個海綿城市創新基地,了解萍鄉海綿城市建設。
  • 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由「試點」走向「示範」 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
    2015年4月,遂寧市成功申報進入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名單,成為四川唯一入選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地級市。  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海綿城市建設成為了遂寧市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變革和實現城市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歷經三年多的「海綿城市」試點創新,萍鄉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整體目標,城市面貌也發生了華麗的蝶變:沿著煥然一新的「海綿化路網」,一大批高品質的城市公園、廣場相繼建成,湖泊、溼地相映成趣。
  •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如何做到讓城市不再看海
    而在日前的長江洪水中,武漢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還是未完全消化大雨漫灌的「洗禮」,一遇暴雨城市就「看海」的景象仍有上演。城市與水該如何和平共處?中國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該如何解開?相關專家給出的答案是以「源頭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綿城市。日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發布,通州也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將著力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 「海綿寶寶」,讓城市更有彈性(說道)
    海綿城市建設,需要扭轉城市建設思路,因地制宜,通過既實惠又接地氣的方法,實現不錯的效果    最近這段時間,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少地方都在下大雨,有人擔心會不會重現城市「看海」的狀況。
  • 貴州發力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據陳維明介紹,全省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2016年,黔西南州、貴安新區等地積極開展了管廊建設,全省地下綜合管廊開工建設長度達到78.81公裡;貴陽市、六盤水市、銅仁市等在城市建設中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全省海綿城市建成面積達到13.3平方公裡。2017年,全省計劃開工地下綜合管廊77公裡,計劃建成海綿城市26平方公裡。
  • 河南有了海綿城市建設「專業隊」
    (河南日報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秦川)12月12日,在鶴壁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鶴壁投資集團發起成立的河南海綿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旨在整合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規劃、設計、施工、海綿產品生產等全方位、全鏈條力量,立足鶴壁、面向全省、輻射華北,為各地提供全方位海綿城市建設支持。
  • 灃西新城打造海綿城市樣板
    市政道路依據土壤特性探索雙側收集滯滲,單側收集存儲,分段收集淨化三種道路收水方式,並結合道路斷面,採用不同防水結構,在保證道路結構安全前提下,實現雨水的有效收集。城市次幹路車行道創新使用全透式環保瀝青路面技術,透水降噪能力明顯提升。園區道路、公園步道則採用了建築垃圾做成的透水磚鋪設,其透水性強大,確保「中雨不積水,小雨不溼鞋」。
  • 建設海綿城市 讓家園更加安全宜居
    第二,通過「滲」「滯」實現錯峰、緩釋、滲透雨水,緩解管網及抽排壓力。如經過海綿改造的青山區鋼都花園123街坊,通過建設透水鋪裝、生態停車場、下沉式綠地等變身「海綿街坊」,今年整個梅雨期未現明顯積水。第三,通過「蓄」「淨」「用」,完成海綿系統良性循環。青山區自2016年至今已增加骨幹箱涵10公裡,增加蓄水能力10萬立方米,在雨季之外,調蓄池存水還可用於緩解乾旱,成為市政用水。
  • 科技承載夢想,創新改變未來——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2]。
  • 海綿城市建設的「萍鄉答卷」
    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說,「這些年的海綿城市建設,讓萍鄉完成了一次華麗蝶變,為推進城市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城市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以問題為導向補短板進入21世紀以來,資源日漸枯竭、傳統產業萎縮、經濟缺乏新動能、城市發展舉步維艱,成為擺在近200萬萍鄉人民面前必須破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