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色彩金黃靚麗,樹根蜿蜒虯曲,主幹皮色棕褐色,枝條柔軟適宜攀扎蓄枝。還有生長迅速度快,耐修剪的優點,是製作盆景的好素材。在上期文章中,筆者介紹了金雀花的養植辦法,本期文章與盆友們分享製作金雀盆景的幾點做法。

1、選材。繁殖金雀可以使用播種、分株、扦插等方法,但是我們製作盆景需要老樁,而金雀樁頭增粗較慢,這三種辦法不適宜一般盆友,要製作金雀花盆景,還是採挖生樁。從地域來分,有南金雀、北金雀之分。其中江南的金雀株形小巧,枝條纖細,皮色淺褐色,根系發達,適宜提根做成懸根露爪的微型、小型盆景(查閱上期關聯文章);江北的金雀枝條皮色黑褐色,樹形粗獷,植株開張,可以製作叢林式、雙乾式的中型提根盆景。

2、採挖時間。移植金雀的最佳時間,在落葉後至萌芽前。如果栽種時間、方式不對,金雀樁子很難成活,但成活後生命力十分頑強,管理也比較粗放,所以金雀花關鍵在於養樁。採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裸根難成活,需要帶原土;根幹剪口平滑,剪除撕裂的、不規則的根系,留下有培育前途的側根和養樁鬚根,適度修剪上部枝條,塗抹帶有癒合劑的黃泥漿或者紅黴素軟膏。
②定根水。金雀怕澇,不能長期處於溼潤狀態。栽後澆透定根水,再澆水的間隔期長一些,盆土含水量要50%以下,稍有點潮氣。如果水分太大導致積水,根系韌皮部像爛棉花一樣潰爛。

③新栽金雀花的光照通風條件。金雀栽種後無須覆蓋遮陽網,可以放在通風半蔭處養護。要求溫度15-20度左右,先長根、後發芽,或者根芽同步生長,避免先來芽後生根的假活。有的盆友喜歡用塑料膜把金雀罩起來,這是錯誤做法。因為膜內溫度升高,導致來芽太快,根系的吸收能力沒有恢復,造成樹樁脫水死亡。這就是說,金雀服盆表現為根系有吸收水分和營養的能力。
④養護措施。新栽金雀當年不要施用化肥,會燒壞新根系,可用稀薄有機肥澆灌。光照、通風、肥水、修剪等養護措施詳見11月20日的關聯文章,本文不再複述。

3、造型方式。因為金雀花萌芽力、成枝力強,可以製作多種造型,如一本多幹、臨水式、懸崖式、附石式、曲乾式、雙乾式等造型。
①造型技法。製作金雀花盆景,可用截幹蓄枝法和攀扎蓄枝法。金雀生長速度較快,但枝條增粗較慢,如果使用截幹蓄枝技法,主幹與粗枝(主脈)、細枝(次脈)之間的過渡要自然。實際造型中,必須要等截幹萌發後的枝條,達到主幹粗度的2/3才能剪截;如果使用攀扎蓄枝法,不要急於攀扎,可以任其生長,待粗度達到1.5cm後再攀扎。我們採挖的下山樁,修剪前要仔細審樁,有些粗枝位置不好,也不要隨意剪掉,可以使用鋸口彎,攀扎調整角度。這就是充分利用伴嫁託的優勢。

②造型注意事項。造型時通常採用修剪與攀扎結合的做法。1、2級枝構成的主脈,軟角與硬角互換,長短跨度有節奏感,3、4級枝構成的次脈、細脈有聚散、有藏露。具體來說,曲乾式彎曲不宜太多,以兩個彎最好,再多了人為痕跡濃厚。目前,各地製作的金雀花曲乾式都是扭來扭去,過於複雜繁瑣;直斜式注重主幹走勢,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後,上部配置大飄、高探;懸根式必須配有附石,無附石的金雀造型怪異難看,有石有水的造型靈氣十足;懸崖式和臨水式注重設置拖根和低位探枝,但是探枝不能搶了主脈的風頭;文人式要注重攀扎跌枝基部,製作跌枝時注意選留非對稱的2、3級枝;多乾式要注意幹間的層次分明、高低搭配、間距。

③枝片造型。金雀花的枝片和結頂,使用攀扎蓄枝可加工成不規整的雲朵狀、垂枝式、自然形;攀扎蓄枝後再剪截,可以加工成雞爪枝。
④其他事項。金雀的木質部、韌皮部很發達,木質層輕微斷裂,枝條仍然能夠存活,在折點會形成加厚的韌皮組織。造型時可將有些點綴枝、前伸枝扭折,增加次生組織,也能起到頓節、剪截的掉拐效果。只是要注意:一是不能用在要枝上,那樣會減緩要枝生長速度;二是要在生長旺季;三是折而不斷。剛剛聽到木質部的輕微斷裂聲即可,如果真斷就完了。

總結:金雀樹樁定型上盆後,要按照自己的造型意圖養護。比如為了達到葉片細小和多開花的目的,有的盆友經常摘心、增加短截次數,那樣做會導致下部萌發若干萌孽條,其實不利於金雀保型。日常養護中,春季萌芽前重剪1次,剪除弱枝、徒長枝、枯枝;花後結合造型,短截已經開花的枝條和攀扎後沒有掉拐的枝條,既能扶壯樹勢還能促進新枝萌發。其他修剪措施,盆友們可以查閱11月20日的關聯文章。

本文觀點,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如您喜歡,請點擊文章右上角注筆者。
本文獨家原創,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