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奮進「十四五」 |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的「楊凌樣板」

2020-12-15 騰訊網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楊凌融媒體中心聯合示範區黨工委改革辦開設《回眸「十三五」 奮進「十四五」》專欄,深入報導楊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試點經驗和制度性成果,為推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改革創新氛圍。

「十三五」時期,楊凌示範區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

圍繞共同締造理念

積極創新制度改革

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奮力建設新時代鄉村振興引領示範區

駐村規劃,分類施策

分級管控,分類施策。首先把全區村莊按照近期拆遷村和長期保留村進行分類,然後對所有保留村進行深入調研摸底,按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村級組織等方面內容,建立評價體系,對村莊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研評,將綜合得分高、基礎條件好的村列為示範村,重點規劃建設

上下結合,充分調研。每個示範村確定一個規劃團隊,採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對村莊進行深入調研,並充分聽取鎮村幹部和廣大群眾的意見,經過几上幾下反覆研究,提出示範村建設規劃。

一村七圖,項目化管理。創新提出「一村七圖」村莊規劃方法,將規劃內容項目化。即:一張村莊定位圖,一張五年計劃圖,四張包括核心打造項目、重點提升項目、全面美化項目、基礎完善項目圖和一張年度建設項目及預算圖,通過這種「規劃內容項目化」的方式,保障建設項目有效落地。

「四化」原則,鄉土設計

在鄉村建設中,堅持「精細化、科技化、現代化、節儉化」的原則,力求打造關中鄉村樣板。

精細化。在農戶門前統建上,充分考慮材料造價,控制預算,同時又注重保持鄉土氣息,並對同一類型的項目,通過電腦建模、群眾和施工隊選擇、每兩戶差異化施工的方式進行建設。

科技化。在村級公廁建設上,按照降低能耗、節約後期維護成本的原則,將具有採光保溫呼吸功能的採光坡屋頂應用於廁所中,通過被動式建築節能技術改善採光、通風、保暖隔熱等問題。

現代化。在畢公村大門、新集村售賣亭等項目建設中,秉著讓農民活在當下並擁有追逐時代潮流、體驗文明進步、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原則,在鄉建中推動鄉村物質空間現代化、村民思想意識現代化,用現代鋼材構建漢風建築。

節儉化。充分尊重地域特徵及傳統文化內涵,在后街改造、門前統建、景觀節點等項目建設中,選擇當地鄉土材料以及廢舊材料,如建築廢料、水泥塊、舊磚塊、舊瓦片、舊木材等,充分將其資源化利用,實現鄉村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目標。

創新機制,加快建設

創新建設模式。探索實行EPC工程總承包的模式進行建設。通過招標形式,確定施工企業進行建設,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

建立聯建機制。在工程建設中,建立「地方政府+規劃方+EPC+村領導班子+監理公司」的新型鄉村建設組織架構,明確各方責任,共同推進建設。同時還設立EPC項目管理辦公室,招聘專業人員包村包鎮辦指導建設;招聘7鄉村振興專職人員,駐村協調配合,形成了多級目標責任制的管理模式,推進了鄉村建設工作全面開展。

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在建設工作中,各示範村分別成立了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黨小組,由支部委員任組長,黨員及群眾代表等為組員,充分發揮黨員模範示範作用;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后街拆除、垃圾轉運、自來水管鋪設等工程建設,配合施工企業建設,加快了工程進度。

全程陪伴,共同締造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加強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聯繫合作,進一步深化共同締造理念,積極探索「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全程陪伴式駐村規劃建設路徑,將鄉村建設的成果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延伸,向農民的整體素質提升深化。

在王上村,結合村莊歷史文化資源及特色產業,藉助網絡熱詞,為該村設計打造了「隔壁老楊」這一文創品牌及文創產品,以促進該村產業發展。在崔西溝村,與村幹部群眾一起,起草制定了有「紅十條、黑十條」的《崔西契約》,推進鄉村治理,並協助該村成立炊兮餐飲公司,促進生態民俗村發展。初步建成西北首家鄉村振興學堂,並聯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鄉村規劃與建設學術委員會等相關專家,開展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專題培訓,組織建大師生,以轉變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為主,開展農戶庭院美化、農家菜製作、電商發展等培訓,促進人的素質全面提升,取得了積極成效。

因地制宜

共同締造

楊凌深化改革、創新思路

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實現了鄉村建設高點起步。通過駐村規劃的指導,使楊凌鄉村建設實現了高點起步,建成了王上、畢公、新集等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注重點上突破,建成了官村景觀牆,畢公伏波古莊大門、新集村入口大門,王上村環村枕木步道、崔西溝水塔改造的幸福號列車等一批亮點工程;善於化腐朽為神奇,新建的王上、姜嫄、畢公等村公廁形象靚麗,不僅作為村莊公廁滿足了日常功能需要,同時也成為村莊建設中的一個亮點;通過對村莊原有后街生態化改造,使原先農村最為髒亂差的地方,也成為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提升了鄉村建設整體水平。提升村建設以示範村建設為樣板,改變了原先的低水平建設、甚至重複建設,使全區鄉村建設工作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各村都編制了建設規劃,明確建設任務,招聘專業工隊,從群眾最急需解決的水衝式改廁入手,從最髒亂差的后街整治開始,從最難的汙水處理著眼,大力實施「四覆蓋一提升」(農戶改廁、雨汙水管網、汙水處理設施、溼地澇池全覆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工程,累計投資1億多元,硬化村莊道路3萬餘平方米,修建雨汙管網2萬多米,新建處理標準可達一級A類標準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十餘處、溼地澇池十多座、村級廁所數座,建成農戶水衝式廁所近2000戶。同步推進垃圾分類收集,按「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方式進行收處,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率達到93%以上。

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下,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現代農業發展有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不斷加速,打造研學旅行基地7個,新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8個,舉辦各類文體活動120多場次。開展「全民閱讀 書香楊凌」活動,建成農村閱讀點70多個,投放圖書7000多冊,村(社區)「農家書屋」實現了全覆蓋。建成楊陵區家風館,開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活動,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美麗鄉村建設

大幅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面向「十四五」,楊凌示範區將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鄉村

奮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楊凌樣板」

動動手指

滑動「文明」

編輯:侯勃 趙桃子 | 審核:楊耀軍

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點

/關注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十四五」|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的「楊凌樣板」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楊凌融媒體中心聯合示範區黨工委改革辦開設《回眸「十三五」 奮進「十四五」》專欄,深入報導楊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試點經驗和制度性成果,為推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改革創新氛圍。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十四五」:探路大鄉遊 刷新村經濟
    「十三五」期間,婺城區以「雙城」戰略為抓手,圍繞鄉村振興,立足生態發展理論,多維度探索康旅、文旅、體旅及研學遊融合,實現鄉村經濟大發展。「十三五」塵埃未洗,「十四五」策馬揚鞭,我們回眸「十三五」,奮進「十四五」,踏上嶄新的徵程,高歌猛進,踏浪而行。
  • 【回眸十三五】嶗山區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即將迎來「十四五」規劃的嶄新開局。為全面回顧「十三五」發展成就、科學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勇爭一流的激情,凝聚起奮進新時代、起航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微嶗山」公眾號開闢「回眸十三五」專欄,圍繞企業發展、生活變化、居民身邊小事等,以小話題引出大政策,以小故事呈現大發展,以小變化折射大改革。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
  • 「十四五」:北京密雲力爭打造生態文明發展「五個樣板」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夏子麟)記者7日從2021年北京市密雲區兩會了解到,「十四五」期間,密雲區繼續緊扣生態立區的工作部署,力爭打造生態文明發展的「五個樣板」——水源地保護最系統的保水樣板、生態環境最優良的生態樣板、「兩山論」實踐最生動的發展樣板、生態富民惠民最充分的幸福樣板、生態文明制度最完善的改革樣板
  • 高地街道:打造生態宜居現代化濱海新城|回眸「十三五」·鎮街印象
    《南方日報·電白視窗》即日起推出「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電白——鎮街印象」系列報導,行走電白大地,回眸這5年來令人振奮的可喜變化和影像故事,展示「十三五」時期電白各鎮(街道)發展新亮點。敬請垂注。
  • 「回眸十三五」遵義農業:春上黔北花枝俏
    這五年,美麗鄉村正向鄉村全面振興跨越遵義創造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品牌,20餘年來歷久彌新。「富學樂美」,接續發力。在傳承基礎上創新,遵義市探索形成建強基層組織、做好鄉村規劃、壯大優勢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健康文化活動、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打造美麗宜居村莊「八個重點」,強力推進富在鄉村產業升級、學在鄉村人才升級、樂在鄉村文明升級、美在鄉村生態升級、強在鄉村組織升級「五個升級」,努力建設富裕、活力、文明、宜居、和諧「五個鄉村」的「855」鄉村振興「四梁八柱」框架體系。
  • 【回眸十三五】嶗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即將迎來「十四五」規劃的嶄新開局。為全面回顧「十三五」發展成就、科學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勇爭一流的激情,凝聚起奮進新時代、起航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微嶗山」公眾號開闢「回眸十三五」專欄,圍繞企業發展、生活變化、居民身邊小事等,以小話題引出大政策,以小故事呈現大發展,以小變化折射大改革。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齊心換得滿村芳 秀美田園入畫來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齊心換得滿村芳 秀美田園入畫來——綿竹「十三五」期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2021年01月14日 09:41:11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⑨】雲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2位
    發布會現場 記者 趙嘉 攝  12月23日,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 」系列新聞發布會·創新型雲南建設專題發布會在昆明召開。     ●突破重大核心關鍵技術800餘項     「十三五」期間,圍繞發展八大重點產業、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建設「數字雲南」、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科技扶貧等開展技術創新,累計突破重大核心關鍵技術800餘項,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新產品
  • 青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齊魯樣板先行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青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齊魯樣板先行區「十三五」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打好鄉村產業、生態、組織、人才、文化、改革六大攻堅戰,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 龍陽鎮改善環境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日前,在龍陽鎮李沙土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現場,村黨支部書記、市人大代表張靜正帶領村民安裝健身器材。張靜告訴筆者:「從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啟動,鎮人大就組織人大代表幫助我們出謀劃策,做規劃、提建議,我們村能建設這麼好,代表們功不可沒。」
  • 「容」光煥發留得鄉愁 華容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近年來,華容縣堅持"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植樹造林,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村民建房,美麗鄉村建設顯成效。2017年3月24日,華容縣委書記劉鐵健到萬庾鎮兔湖垸村實地察看後,指出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形式發展的要求,也是群眾的期盼。
  • 閃石鄉打造美麗生態宜居鄉村
    本報蓮花訊(記者駱輝)今年以來,蓮花縣閃石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倡導文明新風等方式,努力打造美麗生態宜居鄉村。宣傳引導「講起來」。該鄉組織黨員幹部走進群眾家中,通過「鄉村夜會」、走訪勸導、交流學習等方式,引導群眾養成文明衛生、保護環境觀念。基礎設施「建起來」。該鄉著力推進泉五公路改造、暖水美麗新農村等一批項目建設,讓群眾生產生活更便利、農村環境更整潔。黨員幹部帶頭「動起來」。
  • 中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這是我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山全市上下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補齊三大「短板」、推進「五個美麗」行動,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美麗鄉村取得新成效。
  • 賈汪區馬莊村努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馬莊樣板」
    二產業興旺發展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自然會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從而更好地保護與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讓鄉村真正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小橋流水人家,長廊粉牆黛瓦。這不是江南特有的鄉村氣質,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實施村容村貌提檔升級的馬莊真旺村,也有充滿詩意的古風古韻。
  • 巡禮「十三五」 吹響「十四五」催徵號角丨時評
    會議指出,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腳踏實地、乘勝前進,緊盯脫貧攻堅任務不鬆勁,保持汙染防治定力不動搖,繃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根弦不放鬆,推動民生改善不懈怠,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號角催徵再出發。
  • 餘姚:全面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示範樣板
    邁進新時代,餘姚積極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城鄉面貌煥發出新的氣象,讓姚江兩岸的美麗鄉村更加奪目旖旎,奏響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加速轉化的進行曲,在「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爭當模範生,為寧波、浙江發展大局貢獻更大餘姚力量。
  • 圍繞「五個振興」打造美麗宜居新農村
    「在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揭陽產業園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地鄉村正在發生『美麗蛻變』。」謝漢湖說,揭陽產業園積極推廣「農民工匠」模式,並先後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128個;同時,突出以點帶面,加快創建潭角、下寨等34個美麗宜居村。目前,揭陽產業園190個自然村已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區級督查驗收,建成雨汙分流工程160個,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根本性改變。
  • 回眸「十三五」④|城市建設亮新顏 「甘孜品質」 讓群眾幸福感...
    回眸「十三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在追逐幸福與美好的道路上,甘孜百萬兒女團結一心、砥礪奮進,頑強拼搏,全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重要成就。從今天起,我臺將推出系列報導《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