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銀隆新能源客車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8月3日訊(記者 張晗) 實體經濟發展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資金「脫虛向實」多次被提及,「讓金融血脈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 已是製造業大國土地上最真實的呼聲。
「如果金融血脈不進入實體經濟,只是空轉,就會形成泡沫。國家今年對實體經濟進行判斷、改革,經濟才真正歸向理性。」 近日,在記者的走訪中,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表示,珠海銀隆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和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據了解,珠海銀隆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珠海,是一家以新能源產業為經營核心的大型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鈦酸鋰材料、鈦酸鋰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電動客車整車、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2017年5月,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給予珠海銀隆授信276億,全鏈條解決資金需求,使處於IPO初期的珠海銀隆具有發展的資金基礎。
「中信銀行的授信解決了業務發展的最大難題即資金瓶頸,為2017年珠海銀隆實現300億銷售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
而在此前,由於新能源產業行業特殊性,珠海銀隆面臨著前期研發投入需求大、急需擴大產能降低成本、客戶付款周期長擠佔資金等問題與痛點。雖然得益于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入股珠海銀隆後的管理效應和推廣效應,但受限於資金問題的珠海銀隆發展仍較為吃力。
「支持新能源行業是我行很重要的戰略,中信銀行走在了市場前面。」具體經辦銀隆業務的中信銀行珠海橫琴分行行長梅治信表示,經過詳細的調研評估,他們認為珠海銀隆作為一家新能源客車製造企業,擁有核心技術以及基於核心技術形成的「0元購車、十年租賃、十年質保」獨特商業模式,符合中信銀行授信政策支持方向,符合國家信貸支持應「脫虛向實」的政策要求。
剛閉幕不久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據了解,為響應國家號召,支持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中信銀行近年來加大了對「新材料、新能源、新商業模式」實體製造企業的授信政策支持。
梅治信介紹,中信銀行為珠海銀隆量身定製了融資服務方案:在經營前段的訂單融資服務;生產過程中進行應收帳款融資保理或應收租賃款保理服務;銷售完成後進行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補貼款質押融資。同時,進行項目貸款融資,以解決產能擴張、基地建設過程中的資金壓力;此外,提供股權融資類貸款,解決IPO過程中,控股股東股權結構調整問題。
「作為新能源行業,中信銀行是對我們力度最大、辦事效率最高的商業銀行。」 魏銀倉對記者坦言。 據了解,在中信銀行批覆後,包括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和廣州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緊密跟進,在單一授信產品方面給予了新的支持。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廣州分行總資產為人民幣3659.00億元,存款餘額2821.8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596.87億元。
綜合服務助力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到調速換擋、結構優化的新常態。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產能過剩問題嚴重、能源結構及環境堪憂等壓力背景下,唯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才能保持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
基於節能環保和能源戰略的考慮,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新能源汽車已作為汽車工業轉型的戰略方向,國務院要求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量要達到500萬輛。然而,「續航裡程短、充電時間長,充電設施不足,公共運輸盈利模式不明確」,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應用的最大痛點,
廣東萬城萬充電動車運營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萬城萬充)是一家電動汽車投資運營及充電網絡建設運營於一體的電動汽車生態圈投資運營服務企業,其獨特投資運營模式有利於解決行業發展痛點。
據了解,中信銀行廣州分行配備了專業服務小組,為萬城萬充資本金業務以及運營方案設計、資金回籠管理模式方面提供了全面支持和配套;同時,還為其創新性定製新能源企業綜合服務融資方案,以融資為核心抓手深挖雙邊合作。
萬城萬充董事長、執行長蔡清偉表示,中信銀行還在全國範圍內協調中信銀行各分行、各業務板塊,為萬城萬充在融資、結算、零售等業務領域進行嵌入式的全面合作。「嵌入式服務相當於企業的計財部門和資金部門,難度很大。」他強調。
(責任編輯:金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