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金花」在田裡進行產業驗收。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22日電(覃美 歐振波)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雨卜村有「三朵金花」,她們扛起脫貧攻堅的重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增收。她們就是雨卜村駐村第一書記羅曉琳、駐村工作隊員唐丹丹和陸瑩瑩。
日前,「決戰決勝走基層、總攻之勢大採訪」——千名記者一線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雨卜村。
「這幾天們白天到田裡面驗收產業,晚上又來幫我做材料,報名參加全國金鳳凰展示,真的非常感謝她們。」 融水縣「金秀球」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負責人梁小哲感動地說。
她們對基地的幫助還不止這些。粱小哲說,基地成立之初,因為資金不足,沒有辦法配備辦公桌椅,她們就想方設法找後援單位幫忙提供了30多套桌椅和部分電腦顯示屏。
粱小哲的非遺基地。
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忙下,粱小哲的基地吸納入駐31家個體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返鄉創業大學生4戶,通過「基地+傳承人+貧困戶」的模式,向苗族繡娘、小學學生以及村屯留守婦女傳授苗繡蠟染技藝,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更讓留守婦女掌握了手藝,帶動困難群眾實現靈活就業脫貧增收。
雨卜村第一書記羅曉琳介紹,雨卜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苗族風情。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必須發揮自身優勢,發展「非遺+扶貧」文化旅遊產業,並且建立共享旅遊開發機制,讓村屯與群眾共享旅遊產業收益。目前,雨卜村非遺傳承人4人。每年卜令苗族坡會、五一、國慶黃金周等,吸引遊客8萬餘人,促進當地消費700萬元,僅龍雨山莊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
2020年初,因受疫情影響,雨卜村旅遊業停滯不前。2020年又是脫貧摘帽年,如何讓村裡群眾實現持續增收成了壓在「三朵金花」胸口的石頭。
經過多方考察,她們發現疫情期間,螺螄粉銷量徒增,螺螄粉配料木耳隨之成為暢銷農產品。木耳種植周期短、見效快、銷路好,她們決定在村裡發展種植黑木耳產業。
「第二批木耳採收的時候,我賣得5000多元。昨天剛採收第三批木耳,後面還可以收很多批次。」村民石任武開心地說。石任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8口人,其中三個有殘疾,生活的壓力全部壓在了石任武一個人身上。也是因為貧窮,石任武此前一直未能娶妻。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給予了多項獎補政策。石任武種植優質稻、養殖禾花鯉都有獎補,他還享受危房改造補貼,去年年底建起新房。如今,他不僅娶妻還有一個可愛的孩子。
第一書記羅曉琳和石任武在摘木耳。
石任武一家的生活慢慢發生了變化。今年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幫助下,他競聘村裡的公益性崗位,負責村裡的日常保潔、水渠雜草清除等工作,每個月有1200元的收入。同時,他還在村裡面的食用菌大棚幹活,每個月有2000元收入。
聽著石任武給自己算的收入帳,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臉上慢慢綻放出笑容,因為她們知道石任武今年脫貧肯定沒有問題。
在「三朵金花」的帶領下,2019年雨卜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88%。2020年,她們帶領全村群眾通過發展「非遺+扶貧」和木耳種植產業相結合,促進群眾增收脫貧奔小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