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上海會客廳 策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沛 文 朱哲 攝影)你知道嗎?2019年,上海市民消費的豬肉中,有十分之一來自河南。此外,河南省每年還向上海市供應約50萬噸米麵及加工製品、約40萬噸蔬菜以及約19.5萬噸瓜果……
而在未來,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將有更多的「河南味道」。
10月11日,河南省優質特色農產品(上海)展覽會在上海市農業展覽館啟幕。本次活動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主辦,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支持,上海市現代食用農產品交流促進中心協辦。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作為豫滬合作20年節點的重大盛會,豫滬兩地共同籤署滬豫農業合作框架協議,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出席籤約儀式。
藉助這次盛會,「食品豫軍」通過品牌宣傳、產銷對接、項目合作等方式,攜帶豫農優品「搶灘」上海商業勢能高地。
河南味道「做媒」
豫滬農業籤約合作金額近200億
10月11日早上不到8點,好想你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展位前忙碌,提前準備好開水,為到場嘉賓與上海客商衝泡一杯滿含紅棗與銀耳的清菲菲。
清菲菲偏甜的風味,顯然更符合上海消費者的口味,甚至有客商意猶未盡地要求「續杯」,在香氣繚繞間,好想你也與部分客商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通過「河南味道」留住客商,並非好想你一家的殺手鐧。
與好想你展位相鄰的雙匯、三全兩家「河南名片」,同樣選擇了在現場烹製美食,速凍水餃、包子、餡餅,以及適合家庭烹飪的火腿製品,讓現場嘉賓與客商交口稱讚。
在華英集團的展位上,一名上海客商對即食鴨肉產品情有獨鍾,一款定價49.9元的鴨脯肉,也成為上海盒馬鮮生裡的熱賣商品。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在河南農業主題推介會上表示,此次展會是豫農品牌的集中亮相,相信會讓更多河南味道走進滬上人家。「我們也將學習上海發展農業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進一步發展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大市場,努力為上海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農產品,為各界客商提供更多更好的在豫發展機會。」
河南味道「做媒」,也讓本次展會中的河南企業收穫頗豐。
此次展會中,河南與上海完成了政府間、縣域間和企業間的多維度合作,推進雙方在農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產業技術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和建立合作推進機制等方面的合作。
例如,牧原集團、伊賽牛肉、思念食品、濮陽市眾匯食品、林州市太行益友菊品以及新野縣農業農村局,分別與上海方面企業達成產銷合作協議,籤約總金額超20億元。
正陽縣、濬縣、封丘縣、尉氏縣莊頭村鎮政府、河南省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潢川)以及平頂山市現代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社,也與上海方企業籤訂豫滬項目合作協議,籤約總金額超80億元。
截至目前,本次豫滬合作共籤訂產銷合作協議102個,籤約額54.8億元,籤訂項目合作協議31個,籤約額128.8億元。
知名電商平臺拼多多、國泰君安期貨公司、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河南分公司也與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籤訂電商平臺、金融機構合作協議。
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作為上海本土電商平臺,拼多多將開設線上豫農優品館,並且館內食品均實現可追溯,幫助河南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
「每個上海人平均每年要吃來自河南供應的50斤蔬菜、50斤米麵和20斤水果。」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進軍上海市場,實際上給河南農業提出一個新課題,那就是面對上海高端消費市場,如何提高質量,倒逼河南農業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輸出,「本次盛會則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豫滬20年
河南農業軍團「搏擊」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是豫滬合作20年的重大節點,也讓本次盛會多了些裡程碑式意味。
豫滬兩地在農業領域的產業互補,也讓河南食品企業成為雙方合作活躍的「急先鋒」。作為中國商業的勢能高地,河南食品企業也希望通過「搏擊」上海,換取更大的商業空間。
談起從周口一隅進軍上海的往事,金絲猴帶隊參展的「元老級」員工李建廠仍然歷歷在目。
李建廠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金絲猴成立之初,他就在公司上班。「金絲猴走進上海的契機是收購了當年的上海蓬萊食品廠,這在當時還引起了轟動。」李建廠回憶,彼時中央媒體和上海媒體都以「蛇吞象」為標題記錄這次收購,這也讓河南食品企業首次進入上海市民的視線。此後金絲猴更是快速擴張,一度將總部搬至上海。
儘管有上海本地經銷商,李建廠仍堅持從周口趕到展會現場坐鎮。他希望通過本次「政府搭臺」的契機,重振上海當地市場。
金絲猴之後,更多的河南食品企業也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開啟了「搏擊」上海的商業之路。好想你駐上海工作人員石飛翔告訴記者,2005年,好想你首個直營店進駐上海,一經上市便引起轟動,「優質健康的河南特產成為上海人走親訪友的首選禮品之一。」2008年到2009年之間,上海更成為好想你的核心樣板城市,所有新品類通過上海首發,從而可快速輻射整個華東區域。
「接下來我們想要引入靈寶蘋果,它在上海的名氣蠻大的。還有河南的信陽毛尖、黃河鯉魚,我們也有引入計劃。」10月10日,上海古北家樂福店生鮮處一陳姓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據悉,古北是上海長寧區的新區,以涉外的高標準住宅為主,是上海高端消費的標杆場域,在此的家樂福古北店始終保持著全國門店銷售數一數二的位置。2018年,家樂福開闢了專門的「地理標誌」蔬菜專區,其中很早就有來自河南的溫縣鐵棍山藥以及花園口紅薯,最近又新增加了靈寶香菇的供應。「河南的農產品在這裡賣得不錯,尤其是鐵棍山藥,雖然它價格偏高。但現在上海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地理標誌與品質,價格是其次的。」他說。
隨後,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探訪上海幾家知名商超時看到,雙匯、三全、好想你等品牌均在內設有專櫃,漯河喜盈盈蝦條等「後浪」,亦出現在大潤發、永輝、羅森便利店等商超。
過去20年,河南不少農業企業將上海視為全國戰略的重要方向,陸續進入上海市民的餐桌。2019年,河南省銷往上海市的豬肉達11.58萬噸,折合活豬139萬頭,佔上海市總需求的近十分之一;禽類約61萬隻、禽類產品0.83萬噸;米麵及其加工製品約50萬噸;蔬菜約40萬噸;瓜果約19.5萬噸。
雙方政府層面的交流也在逐步加深。2017年,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與河南省農業廳籤訂了農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近年來,上海市逐年增加對河南省農業領域項目的投資,涉及生豬、肉牛、肉羊養殖屠宰加工,奶牛養殖加工和家禽育種項目等不同門類。
藉助豫滬合作走向縱深
豫農優品瞄準新一輪「上海機遇」
進入2020年,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此次河南省優質特色農產品(上海)展覽會的舉辦,是河南農業企業打開或深入上海市場的全新契機。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的不少企業負責人中,均看重企業在上海的布局。
安陽京膳堂果汁營銷負責人侯立峰此前負責一線城市的市場銷售。他告訴記者,處於一線城市的上海,也是中國消費升級的前沿陣地,「以果汁來說,當內陸市場還在飲用含果汁飲料的時候,上海市場則更青睞進口的百分百果汁飲品。」侯立峰表示,上海的消費場景,就是內陸地區的消費風向標,搶佔上海市場這塊勢能高地,也就意味著拿到進一步打開全國市場的「鑰匙」。
此前,不少河南食品企業苦於進駐上海市場無門,重要原因在於二線市場與一線市場在經濟實力、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鴻溝」。
實際上,上海市場對優質農產品也有著旺盛的需求。據介紹,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在農產品方面自給率較低——糧食、生豬自給率分別為20%、10%,蔬菜為40%,生鮮牛奶為60%。作為中原糧倉,上述產品則是河南農業的優勢品類和主要輸出品類。
「相對於進口食品中的果汁、休閒食品、米麵深加工等品類,河南不少食品企業的生產工藝和質量相對於進口食品已經毫不遜色,有些甚至已經超過進口食品。山藥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更是進口商品所無法替代的 。」河南省一位農業專家表示。
隨著豫滬雙方合作走向縱深,越來越多的河南產品將替代進口食品的市場份額。
政府層面的合作與品牌背書,助力豫滬兩地企業達成更默契的合作。展會現場,上海百聯集團、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上海良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東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等當地骨幹批發市場、商超負責人到場,與優質河南農企面對面地交流,此舉一方面減少了中間批發環節,降低採購成本;另一方面也讓河南企業直通市場,減少營銷成本。
再比如,相對於此前的「單兵作戰」,本次展會開啟了以縣域特產為單元的豫農優品,謀求規模化進駐上海市民的餐桌。
例如,河南省9個縣市領導帶隊,在現場展開了「一縣一業」推介活動。延津小麥、永城麵粉、正陽花生、西峽香菇、清豐食用菌、溫縣懷山藥、靈寶蘋果、郟縣紅牛、信陽毛尖等為代表的9種河南優質特色農產品,以9種不同風格的展演方式,採用多種藝術形式,詮釋產品的歷史、人文、特性,使嘉賓深刻了解河南省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和地域特色。不少上海客商也在推介會後與縣域達成戰略合作。
當天,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中國食品城(漯河市)和焦作市優質特色農產品還進行了形態各異的專題推介,組團推介勢能強大。
此外,河南企業自身品牌意識和營銷能力正在加強,上海市場則為他們提供了新思路。
平頂山市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時表示,郟縣紅牛目前每年產值在15億元左右,且均為雪花牛肉等高端產品,完全可以和進口高端牛肉相媲美。但由於此前幾乎不愁銷路,所以紅牛產業並無市場開拓意識。「此次豫滬合作,讓我們意識到通過樹立品牌,可以為紅牛產業尋求更大的高端市場,更大的高端市場則可以倒逼紅牛產業繼續擴大,這是一個雙向良性循環。」丁國浩說。
顯然,在新一輪「上海機遇」下,佔據交通稟賦與中原糧倉兩大優勢的河南,正在完成豫農優品從田間地頭到上海餐桌的「直供」,豫滬農業攜手已然開啟全新徵程,正在迎來更為廣闊的合作可能。
責編:徐一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