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暨廣東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論壇在佛山市三水區召開。會上公布了「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特色名村」獲獎名單,蕉嶺縣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蕉嶺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路,結合沿線資源稟賦,緊扣「長壽牌」「山水經」和綠色產業發展,規劃打造一縱帶三橫、連片串兩鎮,穿過藍坊「峰橋溪韻」、青檀古樹園,南磜美麗竹海、紅四軍入粵首勝紀念公園、金山漂流等眾多景點的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縱軸總長約30公裡,連接藍坊南磜兩鎮,以長壽氧生休閒為主題,以蕉城鎮橫崗村為起點,沿著縣道X045通過美麗竹海直達南磜鎮,再延伸經過富足村、步上村,到達石寨村的石寨土樓。
3條橫軸包含富美客家主題遊線、美麗竹海主題遊線、紅色記憶主題遊線。「一縱三橫」構建起一條集鄉村休閒、康體養生、紅色體驗於一體的精品遊線,以精品線路做串聯線,用足用活用好「微改造」理念,以微提升、微整治、微開發為抓手,以點帶面、點線結合、連片連線,匠心打造獨具壽鄉特色和魅力的生態旅遊觀光路線,厚植生態優勢,擦亮「長壽鄉中鄉」品牌。
縱深
連續兩屆獲「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獎項
蕉嶺鄉村著力實現「高顏值+高價值」
在第一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中,蕉嶺縣同樣表現突出,三圳鎮九嶺村獲得「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石窟河「壽鄉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頻頻獲得殊榮,蕉嶺憑什麼打造「高顏值+高價值」的美麗鄉村?又如何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發展的內生動力?
守好美麗生態留鄉愁
山清,水秀,人長壽,是蕉嶺縣鄉村給予人們的第一印象。作為世界長壽鄉,蕉嶺縣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點線結合、全域推進,連線連片打造美麗鄉村示範縣,湧現一批批典型村莊。
地處蕉嶺縣西部的東嶺村,距離縣城12公裡。行走在東嶺村,乾淨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戶戶,村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紅色文化與自然生態相融,迸發出鄉村振興的活力。2019年,東嶺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全國脫貧攻堅典型村。
「現在我們村可受歡迎了,周末遊客不斷。群眾把自家的農副產品拿出來賣,生活越過越好。」東嶺村黨支部書記吳仕興笑著說,在守好生態的基礎上,東嶺村逐漸走出一條「紅綠相融」的發展路子,不少群眾都開始返鄉創業發展。
從單一的「生態美」到多元的「村莊美」,從「走出去」到「回鄉來」,東嶺村只不過是蕉嶺縣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把綠水青山作為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框架,蕉嶺不斷探索密切配合,突出區域重點,縣、鎮、村加強溝通協調。全域聯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有效處理生活垃圾、「四好農村路」建設,村莊集中供水、汙水處理、農村衛生戶廁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落實到位。
生態環境是宜居的根本,只有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才會得到保障。在描好鄉村發展重點、穿好鄉村發展精品線的基礎上,蕉嶺縣推進「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融合「水文化」「田文化」「村文化」等元素,著力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我在這裡開農家樂11年了,過去是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從一村美到戶戶美,新鋪古鎮群眾李靜書深有體會。
李靜書直言,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等工作的全面推進,鄉村不僅舊貌換新顏,鄉村建設更具動力、更具活力。「群眾現在住得舒心,來這裡遊玩的人玩得開心。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他說。
在推進村莊「顏值」提升的同時,蕉嶺全面完成全縣97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項目規劃按程序組織實施項目建設,確保「一張圖」說了算、「一張圖」幹到底。
如今,蕉嶺縣正有條不紊地推進1個省示範鎮、5個省示範村、62個重點攻堅村和35個「四沿」示範帶行政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構建客家特色的鄉村風貌示範帶,留住鄉愁。
2020年,《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面向中國縣域基層行政單位開創「百縣榜單工程」,推出「2020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榜單,蕉嶺縣躋身前列,總得分92.7分,排在第19名。
村美民富產業興
近年來,圍繞解決「人、地、錢」的農村發展問題,蕉嶺縣以廣福鎮為示範,以黨建引領,緊扣土地、資金、勞務、產業、人才五大要素,探索「黨支部+五社+一站」合作組織機制,推動「五社協同全要素聯動」改革,增強農村農民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使鄉村實現蝶變。
發展黑木耳產業是廣福鎮廣育村破解產業短板的有力舉措之一。「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廣育村黨支部書記黃忠鐸介紹,村裡已經成立梅州市首家農村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廣福鎮廣育村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推動農村發展要素全面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過程中,蕉嶺縣並沒有走單一的產業發展路線,而是立足壽鄉文化、美麗田園和生態山水等優勢資源,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契機,大力發展精緻農業,建立了黑木耳、蓮子、鷹嘴桃等10多個農業示範性基地。把握好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大健康產業,已經形成「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筍、一瓶蜜」的產業模式。
「守好美麗生態,發展好美麗經濟。」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精準發力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蕉嶺深入挖掘全縣8個鎮的自然人文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鮮明的鄉美名片,均代表著不同鄉鎮的發展特色以及方向,成為蕉嶺縣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大亮點,從而逐步推動鄉村文化、鄉村經濟的發展。
2019年,三圳鎮九嶺村獲得「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石窟河「壽鄉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在此基礎上,蕉嶺縣持續發力,因地制宜彰顯客韻鄉愁,以「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為統攬,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依託壽鄉文化、美麗田園和生態山水等優勢資源,匠心打造獨具壽鄉特色和魅力的生態旅遊觀光路線,厚植生態優勢,擦亮「長壽鄉中鄉」品牌,高質量繪就客都「富春山居圖」的蕉嶺篇章。
以精品線路做串聯線,蕉嶺用足用活用好「微改造」理念,以微提升、微整治、微開發為抓手,以點帶面、點線結合、連片連線,擦亮「長壽鄉中鄉」品牌。
作為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的重要節點之一,藍坊鎮的青檀古樹園總會讓人發出驚嘆的聲音。在這裡,遊客可以感受蕉嶺鄉村的生態美,聆聽自然的聲音。「按照族譜來看,這些樹是祖先種下的,已經有五六百年了。」幾個村民合抱著其中一棵古檀樹,略帶自豪地向筆者介紹。
近年來,藍坊鎮充分利用古樹資源優勢,通過政府主導、村民理事會牽頭、鄉賢捐資、群眾投勞等形式,累計投入約280萬元,經過一年多的造橋、建亭、鋪棧道,初步建成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青檀古樹園。
牽一髮而動全身,蕉嶺縣還由北向南延伸帶動了上高磜、下高磜2個自然村的綠美古樹村落建設,受益群眾越來越多。
「自從青檀園建設好之後,就不斷有遊客過來參觀打卡,我們村裡本來沒幾家農家樂的,現在逐漸多了起來。」村民江大哥笑著說,現在村裡一到周末,就跟景區沒什麼區別,熱鬧得很。
陳淑佳 汪思婷 黃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