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初具規模
北京交通大學收集雨水用於景觀環境用水
京東方膜處理系統
望和公園北園湖水淨化
5月11日至17日,第二十八屆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將全面展開,本次活動主題為「建設節水城市,推進綠色發展」。推進城市節約用水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節水優先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綠色城市、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具體行動,是共建共治共享節水型社會、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抓手。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的統籌管理和節水用水的嚴格管控,始終把保障水資源安全和用水安全作為城市運行安全的頭等大事來抓。特別是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後,節水工作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節水型社會建設已初具規模。
節水成效
五年累計節水量5億多立方米
北京是水資源緊缺的特大型城市,水是首都城市發展的命脈和重要基石。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水資源的統籌管理和節水用水的嚴格管控,把保障水資源安全和用水安全作為城市運行安全的頭等大事來抓。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後,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略和城市發展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新時期治水思路要求,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和宣傳等多種手段,深入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工作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水安全,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其中,用新水量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至2018年,在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增長29.98%情況下,新水量有效控制在29億立方米以內。
用水效率呈現顯著提升。2018年度北京市萬元GDP用水量由2014年的17.6立方米/萬元,下降為12.94立方米/萬元,累計下降率達22.5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13.21立方米/萬元,下降到2018年7.48立方米/萬元,累計下降51.54%。
累計節水量可觀。北京市通過再生水替代自來水(或自備井)等新水用量、採用節水技術改造、換裝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及加強計劃用水管理等綜合措施, 2014至2018年,五年累計節水量達5億多立方米,取得了顯著節水成效。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節水型區7個,創建節水型單位(企業)1.5萬個,節水型社會建設已初具規模。
節水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
1.在工業節水方面
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出臺《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和《北京市工業汙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推進清潔生產,退出高耗水、高汙染和高耗能企業,截至2017年底,全市清理淘汰一般性製造業和汙染企業共計1981家,同時,大力擴大使用再生水,提高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持續多年實現了工業新水零增長。
2.在農業節水方面
農業通過壓減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水肥一體化綜合種植技術。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係數由2014年的0.69上升至2018年的0.742,居於全國領先地位。農業用新水量持續多年呈現負增長。
3.在生活節水方面
一是組織各區進行節水器具換裝,在城鎮地區已基本普及節水器具的基礎上,提出將水效2級以上的高效節水器具作為推廣的重點,累計推廣換裝高效節水器具100萬套,試點引領居民體驗使用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節水效果。
開展節水器具質量提升行動,聯合市發改委等五部門向社會發布《北京市2017年度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薦產品名錄》;聯合市商務委將高效節水坐便器、淋浴器納入節能減排補貼範疇,市民在指定銷售網點購買目錄內的節水產品可享受20%的補貼。
二是發揮價格槓桿作用,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對超限額用水提高水費單價,促進人們節約用水。
三是營造節水氛圍,提升人們的節水意識。利用北京節水展館、南水北調教育基地、水文化等教育基地,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活動和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部隊、進家庭等「七進」活動,喚起人們惜水、愛水、親水的熱情,飲水思源,樹立節水是一種美德的道德觀,讓節水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4.在生態環境方面
擴大再生水、雨水非常規水源的使用,構建海綿城市。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萬噸以上的汙水處理廠67座,汙水處理能力達670.53萬立方米/日。2018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10.7億立方米,佔全市總供水量的27%,已成為北京市的第二大水源,主要用於河湖補水。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建成城鎮雨水利用工程1535項,綜合利用能力達3390萬立方米。
5.在節水政策約束引導方面
為了提升用水效率,將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考核納入市政府對區政府考核內容,強化計劃用水管理,非居民用水嚴格實行超用水指標累進加價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納入計劃管理戶數為58123戶,非居民、非農業計劃用水率達92.7%。
6.在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
全市已有7個區通過節水型區驗收,所有中央國家機關在京單位已全部達到節水型單位標準。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創建節水型單位(企業)1.5萬個,節水型社會建設已初具規模。
節水典型
北京交通大學打造節水型校園
北京交通大學始終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通過「智慧節水、機制節水、合同節水」等多種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努力構建節水型校園。
一方面,北京交通大學注重非常規水源利用。在中水利用方面,北京交通大學在浴室旁興建中水處理站,宿舍水房微中水利用。強化管理,中水處理設施持續安全穩定運行顯現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年平均節水近3萬立方米;雨水利用方面,能截就截,北京交通大學對校內的人工湖——明湖進行改造,將學校教學區和西家屬區20萬平方米匯水面積的屋頂、道路等硬化面積的雨水匯集到明湖,滿足景觀環境用水,同時,藉助於綠地,實施纖維棉綠地蓄積雨水。
另一方面,在推進節水型校園建設中,北京交通大學落實節約用水責任,建立了「指標分解,定額管理,方便使用,超額付費」的能源使用機制,全面推行能源經費承包管理,實行「整體託管、分類管理、裝表計量、指標核定、節約獎勵、超標加價,誰投資誰受益」的工作機制。同時,採取多項節水技術改造措施,節約自來水用量。
主要措施一是靠三套「天眼」診斷查漏。建立能源節水監管平臺,實現全校水、電、氣、暖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和控制;建立地下三維管線系統和上水管線探漏系統對校區用水實行實時水平衡校驗,精準發現漏點並及時報警。二是靠新型設備節流。比如:浴室一卡計費,恆壓穩流供水系統,採用節水型噴頭;食堂採用節水型洗菜機、自動洗碗機等;學生公寓及教學樓衛生間採用節水龍頭、紅外感應衝水蹲便器等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校內綠地的灌溉積極採用微噴灌設備,80%以上的綠地都實現了微噴灌溉,比使用大噴頭灌溉草坪節約用水可達50%左右。在技術改造資金籌措上,申請財政資金與引入合同節水模式相結合。以學生活動中心浴室為試點,引進企業投資建設節水節能設備,校方和企業共享節水收益。
開展節水教育。節水教育與新生入學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公寓文化建設、與學生社團工作相結合,教育學生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單位學生多年平均用水量控制在40立方米/人·年左右,遠低於北京市地方標準大專院校取水定額值(55.2立方米/人·年)。
京東方首用再生水衝洗液晶片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是一家以液晶顯示器為主要產品的廠家,員工3200人。京東方公司的用水主要是生產用水,其中以衝洗液晶片耗水為主。項目的總用水量3.7萬立方米/日,其中3.1萬立方米為工業高品質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達82%。
京東方是國內液晶顯示器行業首批工業用水採用再生水的項目之一。製備原水是自來水、高品質再生水及產線回收水經過各工藝處理,產出滿足符合各指標要求的超純水供給生產線。水處理系統包括超純水製備系統以及回收水處理系統。
衝洗用水經RO膜處理,產水率在80%以上,濃水用於衝廁、綠化、空調冷卻塔用水和景觀噴泉用水等。通過對管道和設備改造實現RO設備一級濃縮水的再處理回收。顯著降低自來水消耗量,節省自來水2.4萬噸/年、節約蒸汽用量987噸/年。
望和公園雨水花園存蓄降水
望和公園於2014年10月1日正式向遊人開放。位於朝陽區望京地區西南部,因與西郊頤和園遙相呼應,故得名「望和」。公園由南、北兩大園區構成,總佔地面積38.6公頃,是望京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休閒公園。
望和公園的一大亮點在於雨洪利用。南園本著生態性、經濟性、美觀性的原則,在公園地勢低洼處結合耐旱澇的溼生或水生植物,設置了十多個連續的圓形雨水花園,以陶粒滯水,在降雨時可以增加土層的滯水量,既存蓄降水,又保持了綠地的連貫性。園內的鋪裝也採用了透水性較好的材料,這些措施將園內的雨水更加有效地利用。
望和公園北園湖水循環淨化再利用系統,是收集雨水外加中水補充形成的,景區設計依託「平安扣」的造型,內圓和外環形成了香風湖的內外兩組湖面,生態水源可以循環利用。在「平安扣」的外湖內種植了十餘種水生植物,雨水收集入湖後,先在外湖通過植物對水中雜質及汙染物進行循環淨化和沉澱,經過淨化的水源再導入內湖。內湖中的水則通過提升引入外湖再次淨化,以此循環,建立動植物生態平衡。是用生態措施解決生態問題的典範。文/王歧豐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