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喪的畫家,充滿「工業痕跡」,畫完這幅畫後死去,年僅31歲
畫完這幅畫,他不幸遇難,僅31歲,專家:可惜,網友:越看越可怕
什麼是人生最瀟灑的離開?有人說是辦一個盛大的退役儀式,就像是很多功勳運動員一樣。但我覺得,最偉大的離開,應該是在自己的巔峰時刻。
以喬丹為例,若是在他經典的「最後一投」,真正退役。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瞬間。但是在奇才隊,他又搞了一次「二次復出」,最終還是沒進季後賽,而他留給球迷的,也有很多沒落的身影。這樣的離開,很難說成功!
其實,在藝術界也有很多巔峰時離開的例子。比如梵谷,在他畫完《向日葵》《星夜》《麥田雲雀》等一系列經典作品之後,在1890年7月27日,永遠地離開了,而出門時,身上還帶著畫板。
梵谷在自己的巔峰時刻離開,留下的作品全部是經典,沒有一個敗筆,或者是狗尾續貂的作品,更讓人懷念不已!
今天介紹的這名天才畫家,也是在巔峰時刻離開了世界,他是日本最喪的畫家,充滿「工業痕跡」,畫完這幅畫後死去,年僅31歲。
他的名字叫做石田徹也,日本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
石田徹也,1976年生於日本靜岡縣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當地議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優厚的家庭條件,以及父母受過良好的教育,給了石田徹也一個幸福的童年。
小石田不必為生計發愁,也不需為自己的前景堪憂,一門心思鑽進繪畫世界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年僅11歲時,他的作品《欺凌弱者,停止吧!》就曾經引起轟動,觀看這幅畫之後,有專家表示「一個孩子居然有如此深的藝術思考,讓人佩服」。
之後,石田徹也考進日本知名的藝術院校武蔵野美術大學。雖然專業不是繪畫,而是視覺傳達設計系。但這個系的學習,讓石田徹也對空間布局,畫面的意境表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石田徹也的畫,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喪。他的每一幅畫都充滿憂鬱的氣質。比如這幅畫,男生面目清秀、儀表堂堂,但是他的身體在哪呢?躲在汽車輪胎裡,看起來就很喪,讓人憂心不已。
這幅畫其實是現實生活的一個寫照,隨著社會的滾滾向前,我們誰離得開汽車呢?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目前汽車很大程度上,已經取代了我們的兩條腿。
再比如下面這幅畫,遠方風景如畫,但是在這湖光山色之間,卻看見,幾個老掉牙的汽車,幾個護士駐足觀看。老年人已經與汽車融為一體,汽車壞了,人也死了。
這幅畫喪得掉渣!
石田徹也的畫,另一個特點就是充滿「工業痕跡」。簡單說,他的畫就是,人與樓房、飛機、輪胎、電視等工業產物形成合體。
上面兩幅畫,其實已經能夠看出來,工業社會的痕跡。而下面這一幅表達得更直接。在傳動輪上,男孩正在奔跑,在他之後,生產線上每一個人都拿著一個鐵鉗子,稍微跑得慢了,就會受傷。這其實就是工業社會,社會節奏加快之後,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窘境!
再看這一幅,男子已經與叉車融為一體,即使是拿起自己的手提箱,也已經忘了,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拎起,而是習慣性地擺出叉車的姿態。
再看這幅畫,吃飯都是工業化,整齊劃一、流程統一!不是很大的悲哀麼?
以上兩圖諷刺的不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麼?當下,很多人只會網購,去實體店怎麼買東西都忘卻了,與上圖諷刺的其實是「一個套路」!
石田徹也的畫,有以上兩種特質,其實與他的特殊經歷有關。他是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走入社會的。既體會了經濟不景氣後的喪,又體會了工業文明的副作用。所以才有這種特別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認識。也正因如此,石田徹也被認為是當時日本畫壇的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偉大的畫家,總是以偉大的方式謝幕。石田徹也也不例外,在他創作了《迷路的人》,一段時間之後,就在一次軌道交通事故中死去。他離開後,很多專家都表示惋惜,「天妒英才」。
我們欣賞一下這幅,他最後的作品《迷路的人》。畫中的主角,在自己的身上畫滿了地圖,看起來對道路很清楚。但是,身上組裝滿地圖就不迷路麼?裝滿地圖的人,其實就迷失在後工業社會中!
這幅畫表達的就是一個病態的社會,很多網友表示看了他的作品,特別是頭上長出螺旋槳,雙手裝進坦克炮筒中的畫,就對後工業社會充滿敵意與警醒,「越看越可怕」!
但願,石田徹也對工業社會的警惕,能夠讓我們覺醒!
張大千酒後畫虎被高價買走,他萬分羞愧,從此立誓戒酒,永不畫虎
日本「變態」畫家,1幅畫畫3年,放大10倍,網友:密集恐懼症慎入
他畫個紙飛機賣30萬,放大8倍網友都瞪大眼睛,專家:這是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