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的背後,欠缺的是一顆沉穩執著的心,為了讓你這顆心得到些鼓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些研究生食堂超好的大學!滿足你小吃貨的願望!
給大家安利「最好吃的食堂!」這些最好吃的大學,絕對讓你的研究生生活有滋有味!
說到高校食堂,其實,這裡也是各個大學「明爭暗鬥」的另一個戰場。在這裡,不看科研指標,不看paper數量。大家公平競爭,僅以味道一決高下。有的靠那麼幾個「特色菜」榮升「吃飯大學」,有的靠「味道奇特」另類出圈。但大多都逃不過「真香定律」:食堂永遠是別人家的好。
為了弄明白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美食大學」?
小僧根據「年度高校食堂TOP50」榜單做了個小整合,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幾所高校食堂,品鑑幾款招牌美食,相信在觀摩了這場充滿煙火氣的爭霸賽後,你一定能找出心中的冠軍。
01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食堂向來有「京城第一高校食堂」的美稱,菜品不僅種類多,色香味俱全,葷素也搭配得十分健康營養,驚豔味蕾。
自助選餐是它的一大特色,學生可以根據口味喜好,任意選擇菜品,每一份菜和主食都定量,避免了打飯阿姨「憑心情打菜」導致的就餐體驗差等問題。
公主樓二層整個餐廳都是自助空間,一邊是開放式自取櫃檯,一邊是現做窗口,炒菜、麵餅、烤串、水果、飲料,那是應有盡有。
還有烤鴨、牛排、餃子,真是無所不能。
是的你沒看錯,還有十幾種點心。
種類繁多不說,樣式還很齊全,也難怪被稱為「京城第一」。但你以為這就是全部?NONONO,這只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基本操作罷了。
據說,在中國農業大學各個食堂,大廚們偶爾還會聯合起來舉辦個土豆料理大會,讓你一次嘗到50種用土豆製作的菜式;或者時不時舉辦個牛肉羊肉文化節,請同學們免費吃肉。
用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的一句來說就是:在這裡關於吃,一切皆有可能。據說一位同學想吃松鼠鱖魚就給校長信箱留言,幾天後就這道菜就在某窗口供應了,是不是很幸福?
這是一份8元的松鼠鱖魚
如此大牌的菜品都能在幾天之內位列食堂菜譜,農大食堂的實力果然不容小覷。
而且,作為一所農業院校,聽說學校還會定時推出時令和節氣食物。比如粽子,烏稔飯,菠蘿飯,青團.....。並且經常會有學校營養專家配方的東西,比如好幾種口味,不同功能的豆乳,分別可以養發益智護膚養顏……。除此之外,還有農學院的新科研產品也會偶爾推出。
02
華中科技大學
讓華科大威震四方的,除了科技大佬校友,還有食堂的數量。
網上曾盛傳過這樣一個段子:「在華中科技大學,不管別人有什麼,我們都回答:「我們學校有35個食堂。」
這所低調的「南方小清華」,在食堂數量上一點都不謙虛,35個飯堂,吃上一個月都不重樣。
西一、西二、東一、東三、學一、學二、百惠、百品、百味、百盛園、西園、西華、東四、東園、東籬、東教工……每一年都有大學新生,在找飯堂的路上懷疑過人生。
學生學長們看不過眼,紛紛出手相助。
於是,華科大有了自己的吃貨地圖:
還有了自己的食堂攻略:
理工生的嚴謹除了用在學術,也用在了吃上。
口碑最好是西一,就餐環境看百景,韻苑過早花樣多,要吃自助去東一,女生愛往喻園跑……每個飯堂的殺手鐧,在華科大人的心中被區分得明明白白。
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湯汁飽滿,餡料十足,渾渾圓的肉餡咬第一口就能看見。由於味道鮮美。價格實惠,喻園食堂的湯包到現在還是每人限購兩籠。
早上起來,在集賢樓來份熱乾麵+豆漿的早餐標配已成為華中大學子最為熟悉的味道,最主要的是,價格只要2元一份。可以說性價比極高。
除此之外,夏天還會有西瓜涼粉,龜苓膏,以及涼菜等等。
在這裡,只要你夠耐心,或許還能吃到張小龍、羅振宇、姚欣……同款。
被35個飯堂帶大的學子,每年都有1/3留在了武漢,成為光谷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03
清華大學
聽說在清華園裡生活的學子,每天大概率都會經歷2~3次這樣的心理鬥爭。
這都是清華食堂數量帶來的小煩惱,不過,除了量以外,首先吸引學生的還要屬其食堂的名字:紫荊園、桃李園、清芬園、丁香園、聽濤園、聞馨園、觀疇園、近春園、荷園、芝蘭園、玉樹園……
咱們中午去清芬園吃飯吧好不好?
晚上約紫荊園怎麼樣?
聽說桃李園又出新品了,去嘗嘗?
忽然覺得,好像去食堂隨意吃個便飯也很有雅興呢。而且,其各個食堂菜系迥異,甚至同一食堂,同一樓層的同一窗口每天都能吃出新花樣。
早上,可以來一碗湯鮮餡美的餛飩,皮薄又多,一口一個很不錯。
中午,吃一份丁香園的河南燴麵,羊湯味道濃鬱,面也爽滑筋道。
美食雖多,不過呢,在清華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不論是期末考結束,好友相聚,拿到offer,還是愛情走到盡頭,都可以來一頓麻辣香鍋。如果一頓不夠,那就兩頓。
可見治癒又開懷的麻辣香鍋在清華食堂眾多美食中是有特殊意義的那個。
或許,它的百變能符合此時此刻的心情,從而具有食在心間的貼合感。要多少葷,來什麼素,微辣,中辣,少麻少辣,多麻多辣,不麻不辣,都可以選擇。蔥、姜、蒜、花椒、豆瓣……香料那麼多,大廚經驗足,15塊錢就能吃到爽,真的不準你不喜歡。
如果兩頓香鍋還不能解決問題,那一定是因為你忘記了它——清華牌酸奶。在清華,這個學校自製的酸奶早已是大家的下飯標配。
據一位被採訪的清華學子說"一塊八一袋,一喝就喝了四年,每頓的酸奶都是必不可少的,也算是我對學校一種比較深的記憶吧。
這個只有在學校食堂才賣的酸奶,是無數清華學子畢業後也會想念的味道。
2018年,酸奶換了新的包裝
清華曾經的十五食堂如今是豆製品和乳製品生產車間,酸奶就從這裡走向整個校園。清華大學飲食中心2014年的統計顯示,自製酸奶的總銷量超過食堂各類飲品總銷量的70%。印著「產址:清華大學校內」的酸奶,早已成為清華學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清華,吃飯的時候來個一塊八的酸奶。就一個詞「地道」。
04
北京語言大學
作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北語的留學生數量碾壓北大清華,全國第一。
走在校園裡,就像走進了聯合國總部。
萬國旗是北語活動的風向標,一旦插上,必有大事發生。
俗話說「不到北京不知官小」,那麼到了北語,這個「小」會被放大N倍。
聯合國副秘書長、衣索比亞總統、哈薩克斯坦政府總理、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都是來自北語,「小聯合國」的名聲一點都不虛。
也因此,為了滿足學生們的國際胃,在吃這方面,北語也充分發揚了國際化,在這裡,你可以吃到很多的「外國菜」。
在宇宙中心五道口最 international 的學校裡,有個五層高的清晏樓,它幾乎成了校園地標,這裡藏著中西各種味道。
清宴樓的名字取自「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清晏」亦作「清宴」,有宴席清新淡雅之意。
一層屬於基本款,是收割校內學生最多好評的區域。
所有窗口上方明碼標價,各式家常菜按價格分類,學生自主選取,統一結帳。低價菜品低至0.8元,「2元吃飽,3元吃好」不再是夢想。涼菜窗口,色彩豐富,菜品自帶柔光濾鏡,拍照仿佛身處某小資餐廳。接受採訪的「吃土學生黨」們表示一樓是最愛,唯一的缺點就是打飯要「搶」,一般中午12點、下午6點之後一樓的食物就會被哄搶一空。
二層基本與一層類似,不過價格並未標明,只分為特色菜、高檔菜、中檔菜、低檔菜。
而三層,可以說是味道最「國際化」的一層。
三層在燙飯、蓋飯、各種面、麻辣燙、麻辣香鍋、蒸餃、燒賣等傳統中式美食的基礎上做出一些口味上的改良,有些比較貼近外國人,有些雖然和他們的飲食有距離,卻也因一次嘗試而瘋狂愛上,就比如麻辣燙和麻辣香鍋。為了給留學生們提供便利,三層大部分菜單與菜名牌上都標註了菜的英文名稱。
除此之外,北語還有很多專門的外國餐廳。比如清宴三樓就有日料、韓餐、泰料。
還有專門的穆斯林餐廳,風味濃鬱的手抓飯、大盤雞、饢炒肉、烤包子、大塊羊肉串,叫各國學生都垂涎欲滴,每每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不過食物的價格也和餐廳裝潢一樣美麗~
在北語,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05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一所為了防止學生吃校外不衛生的黑暗料理乾脆在食堂賣起了大排檔的大學。「吃在同濟」可以說是滬上學子根深蒂固的觀念。
小龍蝦、烤魚、燒烤、火鍋……能想到的都在了,深夜沒事幹,約上下自習的夥伴一起來吃個燒烤吧。
大排檔19-23點營業。每晚運營的4小時期間,接待學生逾千人次,小龍蝦等熱門菜品幾乎天天賣斷貨。
人均30就能吃滿滿一桌!
據學校說,之所以開校園大排檔主要是學生需要、政府需要,學生晚自修結束後肚子餓了就會去吃夜宵,所以這些年同濟校外周邊開出了上百家『黑暗料理』,既不衛生,價格又貴,所以校方希望通過提供價格優惠、乾淨衛生的特色大排檔美食把學生都吸引回學校就餐,不去吃黑料。
不過大排檔只是吃在同濟的一小部分,很多人可能疑惑了「小募你編輯不走心啊,大排檔「排」和「檔」字之間多了個符號啊」,先別急著扣小募雞腿。因為接下來才是小募要引出的重頭戲,那就是同濟的「大排」。
據知乎上一名同濟學子說:別的學校搞百年校慶紀念大會,炫耀的都是名人和科技成就,同濟當然也曬這個,但一起上臺的還有紅燒大排,能想像嗎?。
在同濟,要是沒吃過「大排」,那可能是個假同濟人。大排在同濟火到什麼地步呢?不少同學剛看到同濟大排檔這個新聞標題的時候,都首先讀成了【大排-檔】。心想是要把大排業務分拆上市不成。
同濟大學這道充滿肉感的招牌菜「大排」曾在《天天向上》節目中露過真面目,實在無愧於「吃在同濟」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