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姜慧麗
近年來,有一個詞被減肥人士廣為傳頌:酵素。打開淘寶網,搜索一下酵素,幾百上千個品牌會飛到顯示屏上。歸納起來,酵素大概有如下功能,調理腸胃、排毒養顏、消脂減肥。近年來,自製水果酵素也風靡一時。
近日,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與百度知道聯合盤點 《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其中,「水果酵素排毒養顏」一說以488萬搜索人次位列第七位。
那麼自製酵素到底是時尚,還是謊言?
自製酵素,市場、網上依然流行
「十大謊言」發布之後,記者在我市某商場看到,某品牌家居用品專櫃不但出售用於發酵的密封玻璃容器,還代顧客製作水果酵素。記者看到,與泡菜罈子相比,這些玻璃容器的價格高出很多,10升大小的價格高達上千元。裡面放置的發酵物也比較「高大上」,獼猴桃、菠蘿、蘋果、火龍果、山楂等多種水果不一而足。促銷人員介紹,以10升大小的密封容器為例,僅買水果就要花上三四百元。
據銷售人員介紹,酵素很受都市時尚女士的歡迎,即使網上熱傳「謊言說」,依然銷量不錯。記者在採訪過程,短短十幾分鐘就有好幾位顧客前來諮詢,對產品表示出興趣。
這位促銷人員介紹,將製成了的酵素接出20毫升,再兌上四倍的水。每天飲用,可以起到排毒養顏、消脂減肥的作用。一位四十出頭的女士告訴記者,她一直在服用酵素,的確感到對清除腸胃毒素有作用,「我常常為便秘困擾,但喝酵素以後,明顯改善。」
自製酵素,就是水果的發酵過程
酵素,來源於日文,其實就是酶。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質,比如唾液澱粉酶能將糧穀類食品中的澱粉變成麥芽糖。我們咀嚼饅頭後會覺得越嚼越甜,其實就是唾液澱粉酶在起作用。酶是蛋白質,口服後在胃酸等消化液的作用下會變性甚至分解,也就失去生物活性了 。
自製水果酵素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
據商場促銷人員介紹,這些水果切成塊後,再放上一些冰糖,然後密封住,大概五六個月後就可以喝到「純正」的水果酵素啦。而網上比較流行的酵素製作方法大體也是如此。
自製酵素不等於工廠化生產
朱海是我市某生物公司的創始人,其公司生產的酵素一直是淘寶網上人氣較高的產品之一。朱海認為,市面上出售的水果酵素富含水果蛋白酶。這些酶中,有些可以起到提高新陳代謝、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他說:「我們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衝泡的藕粉中加入我們的產品後,藕粉由稠變稀。這個實驗說明,水果酵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澱粉的分解。」不過,記者也了解到,工廠化製作酵素可以控制酶的種類。此外,朱海也強調,除了選擇合適的酶,還要研發出適宜的載體,使這些酶在胃酸、膽汁的作用下還能保持活性,也就是說,通過給酵素找到載體,可以使其既能耐酸又能耐鹼。
工廠化生產酵素,其過程是可控的。姑且不論酵素是否能夠起到調理腸胃、消脂減肥的作用,至少,市售酵素的成分還是酶。當然也有無良商家在其中違法添加減肥藥,這只能另當別論。
飲用自製酵素存在健康風險
網上之所以把酵素當成「2014十大生活謠言」,其理由是:「水果酵素」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發酵製品,成分組成和酸菜汁或酒釀沒有本質差異,宣稱它具有排毒、減肥、養顏種種功效都是無稽之談。不僅如此,由於自然發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雜菌汙染產生毒素,生成其他有害物質。
青醫附醫營養科主任韓磊告訴記者,所謂的製作水果酵素的過程,其實就是水果的自然發酵過程。在湯裡可能存在乳酸桿菌等益生菌,但是,因為自製過程中無法選擇菌種,這些菌類到底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具有極大的偶然性。發酵過程中,水果也很可能被真菌汙染,從而給飲用者帶來健康風險。此外,發酵過程還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乙醇甚至甲醇。亞硝酸鹽和甲醇對人體都有毒性。「自製水果酵素對飲用者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健康威脅。」韓磊說。
理性面對「謊言」與「時尚」
水果酵素,其實與四川人漬泡菜、東北人醃酸菜,頗有幾分相似。泡菜、酸菜這些傳統食品,一方面被老百姓所喜愛,另一方面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它們也都存在健康隱患,而且它們也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益處。
商家誇大酵素的作用,無非是為了追求商業利益。網絡指責酵素為「十大謊言」,無非是為抓人眼球。
作為普通消費者,應該以理性態度面對沸沸揚揚的褒貶之爭。說到底,酵素,無非是水果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