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環山,山水之地。
在這裡,民以食為天,「好吃狗」、「老饕」,是重慶人稱呼詞語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受人尊重的代表,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遍布抖音、微博、公眾號。
那麼到底哪些美食代表重慶?哪些東西又適合打包帶走?
1、火鍋
說重慶美食,重慶火鍋排第一沒人有意見吧。並且,出了重慶,絕對吃不到正宗的重慶火鍋,成都也不行。
因為,火鍋裡的火辣不只是一種味覺,更是重慶人的性格。重慶人天生爽直,熱情真誠。重慶人總能用最簡單直接方式,來與你表達他周遭所發生的事,繪聲繪色,擁有著特有的幽默感在其中,常讓人忍俊不禁。
火鍋也如此,吃一份正宗的火鍋,就是一桌朋友,一個鍋底,一份香油碟,一鍋混煮,吃得火熱,不管擺盤,不理環境,談天說地。
因此,來了重慶,火鍋底料是一定要帶的,帶回去的也是重慶的人情味。
2、小面、酸辣粉
美食節目總愛說,重慶人的一天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
重慶小面近年來作為重慶新的美食IP火了,本地各種小面排行榜,這個TOP50,那個TOP20……但對於重慶人來說,最好吃的小面永遠在樓下 。
想想就知道,如果隔得太遠,怎麼會是一天的開始呢?重慶的早高峰可不是鬧著玩的!
重慶小面是重慶四大特產之一。
準確的說,重慶小面是指麻辣素麵,分湯麵和幹溜兩種類型,麻辣味。但是,重慶人日常吃的時候,還在裡面加牛肉、肥腸、豌雜……變化也比較多,根據自己口味,可以讓店家"幹熘"(拌麵)、"提黃"(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
作料是重慶面的靈魂,一碗麵條全憑調料提味兒。因此,當我們在百度上搜索「小面」的時候,就會跳出「小面配方」這種詞條。
一碗小面二三十種調料也正常,麻辣味調和不刺激,麵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而另一番景象就是,樓下的小麵館的重慶人,除非你跟老闆是兄弟夥,不然不管是從豪車上下來的,還是皮帶上露著一個金閃閃H的,都在街邊小板凳上坐著、蹲著,該吃吃,該排隊排隊。
重慶街邊的小麵館是眾生平等的地方。小麵館裡,最受矚目的只有作為食材的小面和酸辣粉。
3、休閒小食:怪味胡豆、麻花、米花糖
如果是個正正經經的「好吃客」,那麼茶餘飯後、饞嘴飽腹的休閒食品就必不可少啦。推薦帶走的重慶休閒食品就是怪味胡豆、米花糖、桃片。
重慶「網紅特產」中,怪味胡豆可算是鼎鼎有名。集麻、辣、甜、鹹、鮮、酥為一體,堪稱一絕,成為暢銷全國的熱門零嘴食品。怪味胡豆用油酥後穿上糖衣,仍然有些硬度,且不粘手、不油膩,入口需先用大牙壓碎,你可以感受到胡豆輕微的抵抗,然後麻、辣、甜、鮮、香、脆的種種滋味。
確實是只屬於重慶的味道。
而,去過磁器口的人,大概都知道麻花的存在。
重慶的麻花好吃,特別是磁器口的麻花。既便宜又好吃,口味種類還很多,在磁器口你會看到幾家麻花的店面前常常排起了長龍,剛剛出烤箱,麻花還沒有冷卻人們就會爭相搶購的,這也間接證明了麻花的味道深受大家的喜愛。
最後,要推薦米花糖,特別是喜歡甜口的朋友。重慶特產中,甜口的比較少,米花糖是其中之一,也是重慶名小吃。
米花糖以優質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動植物油、飴糖、玫瑰糖等為原料,經10餘道工序精工製成,入口脆香。
重慶米花糖以江津的米花糖最出名,到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創造於1910年,前身是炒米糖。1917年,在江津縣城經營太和齋糖雜鋪的陳漢卿、陳麗泉兄弟,覺得炒米糖色味不佳,便在斑竹巷設立生產作坊,改用白糖自製炒米糖出售,隨後又對炒米工藝進行大膽改革,加入上等桃仁、花生、冰糖、芝麻等輔料,在1924年製成了油酥米花糖這一新食品。
此後,江津米花糖成為名食。五十年代後期,江津米花糖開始進入國際市場,遠銷香港和南洋。如果家裡有小朋友,也是不錯的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