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我上中學時候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被我引用不下於10次,但我依然認為它是很好的激勵素材。今天,能裝模作樣在這裡寫作,且把寫作當成一生的事業,與這個故事有密切的關係。
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作文課。語文老師拖著一疊厚厚的作業本,在鈴聲戛然而止的時候,笑眯眯的,跺著悠閒的、不緊不慢的步伐走進教室。
清楚記得那是一個涼爽的初夏,天空格外的湛藍,飛機飛過,能看見尾氣在空中留下長長的劃跡。不知道因為季節的原因,還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每個人的心情格外歡快。語文老師也一改往日的嚴肅,露出少有的溫和。
他把作業本放在講桌上,然後兩隻胳膊撐在桌子上,依然笑眯眯的環顧教室一周,才開始點評上次的作文。
在他抑揚頓挫的語氣中,有一種發現新大陸的驚喜和自豪感。四十多雙的眼睛齊刷刷的盯著老師,不知道究竟發生什麼。「我教語文科二十多年,能入我眼的好文章真的不多。而今天這篇文章打破了我對你們的認知,原來你們當中也藏龍臥虎。」
「這篇作文,如行雲流水一般,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僅文字簡潔有力,整篇文章不乏創新和對傳統題材的突破,並且這位同學還做到活學活用。」當語文老師繪聲繪色朗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那是自己的作文。
當然上面這段話,不乏自嗨和加鹽調醋的成分,但基本的場景和故事情節屬實。我的作文真如語文老師說的那樣,「如行雲流水一般,讀起來朗朗上口。」其實不然。
許多年後,回憶當時寫的東西,回憶當時的美好瞬間,有些東西似乎是被語文老師精心設計出來。
那篇作文之所以得到老師大加讚賞,起因是剛剛學過一篇課文叫《老爸爸》。那篇課文情感真摯而濃烈,其中有些片段被我用在作文裡。例如有一句,比喻孩子對老爸爸的愛:「我愛我的爸爸,愛的要命。」我那篇作文,開篇就引用了這句,只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
截止現在,我不知道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因為那天天氣好,老師突發奇想想表揚某一個人,正好看到那篇作文。或者那篇作文、正好觸動了語文老師某些文學情感。又或者老師就想打破沉默的教學方法,換一種方式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
總之,語文老師在我心裡種下一粒文學的種子。這種想法一旦固執的刻在心裡,讓我至始至終有了一種特立獨行的優越感。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感覺我和別人不一樣。我的內心,有一種想要通過文字表達的強烈衝動。這種感覺一直伴隨我走過少年、青年、直到中年。讓我對文學、對寫作的酷愛一直不減。
今天拿起筆重新寫作,並把寫作作為一生熱愛的事業,是因為語文老師在我心裡種下的種子。作文課堂上的畫面,那個美好的瞬間,時不時出現在我的大腦裡。
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中解讀《強力瞬間》時,曾引發我深刻思考和聯想。這幾年無論是閱讀,還是跟著專欄學習,一個最大的體會是,通過學習書中的觀點、道理、理論和方法,能展開聯想,與生活中那些親身經歷的事情發生連接,這也是學習的最好方式。
《強力瞬間》是希斯兄弟2017年出的新書。在此之前,兄弟倆的另外兩本書《黏住》和《瞬變》也本本暢銷。《強力瞬間》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總有許許多多美好的瞬間,那些瞬間給我們留下美好、痛苦的印象,有些瞬間會給我們啟示,而有些瞬間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在學習《武志紅心理學課程》專欄的時候,武志紅老師曾提出一個普遍被我們忽視的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大致意思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湊效。說的再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我們自己或者身邊人說過的話,就像生命的語言一樣,影響我們的人生。
武志紅老師在專欄中講過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他的名字中有一個「紅」,不是因為他出生在紅色年代,而是在他出生後,他父親夢見,他在後院撿到一塊紅寶石,因此為他起名叫武志紅。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父親認為他出生後為家裡帶來了好運。以前家裡非常貧窮,而在他出生後,情況開始好轉,所以父母認為這一切與他有關。例如他出生那年,家裡添了「三大件」,自行車、衣櫃和縫紉機。後來包括他上大學借錢,因為容易,父母把這一切好運氣推到他身上。
按照武志紅老師的解釋,這種現象叫:「權威性謊言」。而這個權威來自父母在某個瞬間對自己肯定。因為心中裝著這份相信,內化到心中以後,就變成一種長期的自信,或者力量。武老師人生,那些年美好的片段,不都是父母認為設計出來的「強力瞬間」?
我想武老師今天能成為中國知名的心理學大師,正是被父母當年這些製造出來的強力瞬間支撐著一直走到今天,並且在心理學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現在的人無論做什麼,都喜歡搞一套儀式感。考上大學第一天報到的情景,第一天上班遇到的上司,第一次遇到自己心儀的女孩,兩個人第一次過情人節。以及結婚的場景,孩子出生的時刻,並且一家三口圍著桌子過中秋節的情景。無論是這些場景是愉快,還是痛苦,都會令我們終生難忘。
為什麼我們一生經歷過那麼多坎坷,發生過那麼多事情,可能留在記憶裡的寥寥無幾?按照《強力瞬間》給出的說法,這種情況叫做「鋒終定律」。一段經歷讓我們印象深刻,往往是這段經歷的峰值瞬間,包括最好和最壞的體驗——以及這段經歷結束的瞬間。而這段經歷中的其他細節,早被我們忘的一乾二淨。
希斯兄弟說:「無論多麼匆忙,我們得有點『瞬間』思維。而決定你對一段經歷的觀感,最關鍵的就是峰值和節點。」但一個人的完美體驗會被製造出來。
前一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完美人生》的影評。被劇中那個滑稽的爸爸,處處展現小丑一樣的表情,為保護兒子,給兒子營造一個沒有惡意的美麗世界而感動。
在集中營那種暗無天日的環境裡,隨時都會死亡。但這位爸爸卻一再告訴兒子,他們只是在做一個遊戲,無論是吃飯,做體力活,還是生病,都是在經歷這個遊戲。並且這個遊戲可以積分,等他們積夠一千分,就會看見一輛真的坦克。
在黎明前的最後一個晚上,納粹開始大面積屠殺監獄中人。父親把兒子藏到一個廢棄的鐵皮桶內,並告訴兒子,「如果不被發現,就會積滿一千分,到時候就能看見坦克。」兒子在鐵皮桶中安然無恙,但這位父親卻被納粹抓住。
在經過兒子的鐵皮桶時,故意擺出一副誇張的姿勢,從鐵皮桶前經過。父親被納粹槍殺,第二天監獄被解放的時候,兒子通過鐵皮桶的縫隙,看見一輛盟軍的坦克徐徐駛進監獄。
至始至終我都佩服這位偉大父親,為兒子製造的強力瞬間,那些場景會讓兒子終生難忘。
這位父親為孩子守護了一個健康完美的新世界,即使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困難、災難、險惡和戰爭,而他依然會堅信,「世界沒有惡意,世界是接納他的。」因為他的心中,已經存在一個被父親設計過的美麗人生。
究竟如何設計一個美好的瞬間,讓它成為永生難忘的東西?《強力瞬間》這本書給出了三個辦法:
儀式感
重要性
小驚喜
學會把平常的日子,包裝成精美的故事,體會到不同尋常的體驗。比如利用傳統節日,按照風俗習慣,增加必要的節日氛圍。比如在家人過生日、升遷、考學的重要節點,通過送禮品,聚會等形式,製造意想不到的小驚喜,讓對方記住這個特殊的節日。
比如為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人、或者重要的事情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旨在喚醒對方某些方面的潛能,讓對方在一種期待中,堅信自己的能力或者某些正確的選擇。
現在,每年我都會在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上,當跨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下單買一本「得到」推出的新書,用以獎勵自己一年來的勤奮學習。我也會在中秋之夜,擺上燭臺,獻上果蔬和月餅,與家人享受團圓的時刻。每年大年三十,我會回老家一趟,例行祭祀儀式,告誡自己不忘掉根本。
不知道在那本書裡,看到這樣一段話:愛情的濃度,不是用物質和財富衡量,而是看夫妻之間到底經歷了多少難以忘記的瞬間。當然這些瞬間有痛苦、也有快樂,重要的不是最後的回憶,而是一開始你想如何設計這些瞬間。
如果你是一個不甘平凡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浪漫的人,如果你想影響身邊的人,如果你想為自己留下美好回憶;如果你想被某種聲音喚醒,要學會設計一些美好的瞬間,在別人的肯定中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天賦。告訴自己:「我是上帝的兒子,我的榮耀由我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