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如詩如畫的青春電影,常年盤踞豆瓣佳片榜單,目前的排名是24。十年前,導演羅伯·萊納把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也勾起了無數人的初戀情結。
電影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臺詞,相信很多人都記得。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有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雲而已。
國內也拍過很多初戀系電影,但即使是張藝謀國師的《山楂樹之戀》也被觀眾認為和《怦然心動》差了十萬八千裡。或許當年那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就是發掘了靈氣的金馬影后周冬雨吧!
反觀這部《怦然心動》,運用雙重敘事手段,以男女主獨白的形式,散文般流暢地刻畫了一段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更是鋪開了一場詩意美國鄉村風景圖。
更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彰顯了愛情之美,還展示了家庭不同教育方式對成長帶來的影響,調動觀眾好奇心,增加了戲劇衝突和可看性。其隱含的主題,即使影片結束,還能繼續引發觀眾思考,已經遠遠超出了一部青春愛情喜劇的概念範疇。
如果僅從愛情角度解讀電影,未免太過單薄,所以今天我將從電影的敘事結構,主題呈現以及家庭教育三個角度為大家分析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
藝術家的工作是在社會生活的河流裡發現出本質的共性,創造出血液溫暖的人物。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無疑做到了。
一、敘事結構特色
其實作為一部講述青少年初戀故事的影片,《怦然心動》的故事背景略顯簡單,但導演卻將一個簡單的故事來用不簡單的視角進行講述,展現功底的同時也帶給觀眾新奇的體驗。畢竟就算《肖申克的救贖》這樣豆瓣排名第一的電影,全程都是用黑人瑞德的視角敘述的。
電影的男女主人公,朱莉和布萊斯是居住在同一個社區的鄰居,但卻擁有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這是兩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也都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看似親近的空間距離,無法彌補巨大的心靈差異。
影片改編於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說,運用雙重敘事手法,導演羅伯打破電影線性敘事常規,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旁白敘述,對同一事件進行補充或正反對比說明,敘事進程上循環往復,切合愛情確實建立在男女雙方共同的基礎之上的影片主題,完整地表現出少年男生女生「我的心思你別猜」的情景,獨到的小清新風格讓人眼前一亮。
同樣,男女主角的畫外音構成了轉場的重要元素,展現了男女雙方情緒上的差異性,把觀眾聚在一起解剖男女內心 真實情感,以青少年的口吻推動敘事,這種衝突恰恰因為男女間看待問題的不同觀點而開展,增加了真實性。
在觀看《怦然心動》時,我們能夠感受到導演羅伯·萊納在敘述內容上的豐富性以及情感表達上的細膩性。當我們跟隨鏡頭的不斷推進去感受鏡頭下的世界時,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給我們呈現的那個溫暖的世界。
對於目前我國很多電影來說,這是值得借鑑的,作者在電影的敘述中運用了多重視角、故事組織以及敘事空間來使電影敘事更加的完整,也使觀眾可以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是那些場面宏偉背景磅礴的電影所無法做到的。
二、主題呈現
電影的主題分為兩部分,愛情和成長。
觀眾首先感知到的就影片中青澀的愛情,最美的初戀。無論在何種文化背景下,初戀是全人類永遠的白月光。沒有金錢的銅臭和功利心參與,純淨如同水晶。脆弱易碎但也美到極致。
哪怕有的初戀只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也是甜蜜的煩惱。當事人痴迷其中,樂此不疲。眼中除了心愛的人,再無其他。影片主人公朱莉從初見布萊斯的第一眼,就陷入了愛情。一見鍾情永遠是極其浪漫的,所以朱莉毫不猶豫開始了自己的勇敢追愛之路。
但是害羞的布萊斯對這個活潑熱情的小姑娘有些不知所措,他並不懂什麼是愛,所以本能地選擇躲避。朱莉卻有愛情裡一腔孤勇的勁頭。她沒想過放棄,直到布萊斯因為雞蛋事件和圖書館一幕,傷了朱莉的心,她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愛情開始得太過倉促,甚至沒能了解布萊斯外表之下的個性和品質。也是,布萊斯確實有著一個極為美好的皮囊,太帥了吧!
她懂得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大於部分」,學會了透過外表的美好來看心靈和本質。她徹底扭轉局勢,掌握了愛情的主動權。反而是布萊斯在外公的點撥下,摒棄了父親的刻板教育和偏見,發現了朱莉身上的閃光點,她原來是那麼勇敢、純潔、善良、聰慧,她用自己的美好,徹底俘獲了布萊斯的心。
影片的最後,蛻變的布萊斯用親手栽種梧桐樹的方式道歉並表達愛意,打動了朱莉的心,他們的初戀,波折後終於迎來了甜蜜!
而這樣圓滿結局的背後,也是男女主人公成長蛻變的功勞。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新奇體驗,在其中探尋人生經驗,收穫成熟。成長意味著人需要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從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影片中朱莉對自我認知的探尋有很多場景,最富有象徵意味的就是,朱莉喜歡爬上自家路口的梧桐樹,居高臨下將周邊的景色盡收眼底,大樹就是她探尋世界的一個窗口,她用別人不曾嘗試的角度,邂逅了只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
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喜好,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和強迫別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和內心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贊同。但依然要堅持本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當你目標堅定,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你也會在追夢的過程中贏得別人的愛與尊重。
再看影片中表現布萊斯自我認知探尋的場景,布萊斯對朱莉一直是有成見的,或許是這個鄰居小姑娘出生在一個略顯貧窮的家庭,或許是朱莉過於熱情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意,畢竟,男孩子天生是獵人心態,他們享受徵服和追逐的快感,而靜止的目標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最初朱莉追求他的時候,布萊斯曾經不屑一顧,冷酷地一次次地傷害朱莉的心。但是,布萊斯在外公的幫助下,在自身認知提升成長的過程中,開始理解朱莉的內心世界,看到了朱莉的閃光點。所以他果斷道歉,身份轉換為追求者。畢竟,好姑娘不能錯過啊!
從對自我和他人的懵懂無知,到通過一次次為達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的探尋,在人類的成長過 程中,就是這樣走過心路成熟和人性成熟的歷程,朱莉和布萊斯自我認知的探尋也為我們勾勒出這樣熟悉的成長軌跡。誰能說自己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三、家庭教育
影片不僅是男孩女孩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也是不同成長方式的衝突和對現實的反思。朱莉的父母貧窮卻堅韌善良,對家人有無私的愛;布萊斯的父親雖然經濟富裕,但態度倨傲,心靈枯萎,導致了布萊斯初期的膽小懦弱。
家庭教育的不同也給兩個孩子帶來了不一樣的成長體驗。朱莉的父親是一名畫家,逆境中也能充滿智慧,是她人生的導師。在朱莉戀情迷茫時,給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睿智建議,當女兒因痛失梧桐樹傷心時,父親畫了梧桐畫,掛在朱莉房間,安慰女兒的心。
朱莉父親的人性閃光點,還體現在對家人負責的態度上,寧可家庭經濟困難也要照顧弟弟,從無怨言。對待子女也是鼓勵和開明的態度,所以小朱莉純淨、勇敢又善良。她可以因為一雙美麗的眼睛愛上布萊斯,從不刻意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
她會像男孩子一樣爬上梧桐樹,換一個視角觀看小鎮的美景;在科學展覽會上憑小雞孵化獲獎之後,依然滿懷責任心照顧那些小生命,還把雞蛋贈送給鄰居。朱莉的討喜性格和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父親的支持。
反觀布萊斯的父親,他比朱莉父親有錢、有地位。但個性刻薄傲慢,經常用鄙視的眼光看待朱莉一家,判斷的標準僅僅是因為對方看起來不是那麼富裕,他們的庭院不夠整潔美觀。就聯想到雞蛋有病菌,嫌棄朱莉的善意贈送。
那次聚會,布萊斯父親更是成為全場「毒舌」擔當。事後家庭爆發的衝突,更激發了布萊斯對父親行為和理念的反思。布萊斯並不像他傲慢的父親,他心底很羨慕朱莉一家充滿愛意的氛圍。
這次晚餐過後,小布萊斯越來越質疑父親對朱莉和其家人的偏見,這是他第一次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反抗父權。這電影簡直是一部青少年版的「傲慢與偏見」。
結語:
《怦然心動》用詩化的鏡頭語言,專注於主人公思想的衝突,描述青澀的愛情和個人成長反思。每個電影觀眾,無論老少,都曾有過難忘的年少記憶。
而在這九十分鐘的觀影過程中,我們仿佛在主角的身上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花樣年華的甜蜜、苦澀、歡笑與淚水。誰能抗拒這樣的時光機器呢?所以我們才如此喜愛這部電影,只因這就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