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大千世界的無窮意境,而盆景正是將大自然的草木叢林、山石微塵巧妙濃縮於盆缽之中的一門中國傳統藝術。春末夏初,去如皋國際園藝城,感受盆景盆栽端莊穩重之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國際園藝城精品館的外形很像一個花骨朵,通體都是玻璃結構,藍天白雲下非常的鮮明。走進館內,巨大的榕樹立於假山石中間,旁邊環繞的是木棧道和蜿蜒的小石橋,即便是室內,也打造了一種江南水鄉的美感。石間水流輕響,一汪碧綠的池水讓人心神寧靜,將如派盆景襯託得更加清秀古雅,賞心悅目。花木大世界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文創活動部經理王平介紹,早在宋朝時期,如皋的花木盆景產業便出現了,明朝時期最為興盛,現在更是繁榮發展,國際園藝城精品館內的盆景都是典藏精品。
盆景是來源於自然並高於自然的藝術,盆景作者在得到一棵素材時,會根據樹種的特性以及它的長勢,因樹造型、因勢造型,精品館入口處的一個盆景就根據它的樹勢被塑造成了一隻鳳凰的形態。「柏樹是懂得『捨得』之道的神奇樹種。在惡劣環境中,柏樹會捨去自己長勢較弱的枝幹,將營養供應給強枝。而捨去的這部分枝幹會逐漸枯死,樹皮脫落,但它並不會腐朽脫落,因為柏樹的木質中有一種芳香的油脂,具有防蛀抗腐的作用。這種不朽不滅的骨質幹稱為『舍利幹』,枝則稱為『神枝』。」王平告訴記者。
在這盆真柏作品的旁邊有一個刺柏作品,它是園藝城的鎮館之寶,曾獲得中國唐苑第八屆唐風盆景展的金獎,樹齡已有300年。盆景非常講究詩情畫意,它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個盆景展示的是一幅立體的樹下人物圖。「漫長的歲月中,刺柏經歷了很多惡劣環境如風、霜、雨、雪、雷電,以及蟲蛀、動物啃食,使得它樹幹的木質部裸露呈現白骨狀,非常具有滄桑感。白骨化的木質部稱為舍利。」王平介紹,盆景是有生命力的藝術,植株是在持續生長著的,並不是製作完成就大功告成了,製作盆景是持續創作的過程,每年需要對它修剪蟠扎。
如皋是中國花木盆景之都,如皋盆景起源於北宋、發展於明清、興盛於當代。2014年「如皋盆景」蟠扎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如皋盆景」獲全國首個盆景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而說起如派盆景就不得不說它的傳統造型「兩彎半」。「我們這裡展示的是一個三彎半和一個四彎半雀舌羅漢松盆景。雀舌羅漢松是我們南通特有的樹種,是南通園藝工作者幾代人用幾百年的時間從羅漢松的變異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春天發的芽頭呈現菊花芯狀,稱為菊花頭。」王平指著雀舌羅漢松盆景告訴記者。
園藝城精品館內的每一個盆景都是獨具特色的,經過園藝大師精心修剪和造型,蒼勁有力間盡展多姿多彩,市民有空不妨去國際園藝城逛逛,感受盆景盆栽中的無限春光。□融媒體記者徐 曼 沈群山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