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爛尾咋辦?別急著給魚缸下藥,先要知道造成爛尾的這些原因

2020-12-19 養魚說

觀賞魚爛尾可以說是養魚非常常見的情況了,爛尾可大可小,如果及時發現並處理,其實很容易就解決問題,而如果拖到後期,基本也無力回天。今天我們來聊聊觀賞魚爛尾都有哪些原因,以及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可以把爛尾歸為外因和內因。外因一般是指養魚的外部情況,例如水質,或者是其他魚的攻擊,或者是寄生蟲或細菌引起的,而內因則是魚本身體質的問題。當然了,觀賞魚爛尾是外因和內因相互作用下的結果,體質好的魚,不容易被外因所影響,而外因情況惡劣,體質再好的魚,也容易遭殃。

水質不好造成的爛尾

這應該是爛尾比較常見的誘因了,尤其是魚缸比較小而導致水體太小了,所以水質很容易就變壞,進而導致一些魚鰭尾巴本身比較長的魚,就容易爛掉,例如草金魚,泰國鬥魚這些。如果是這個外因誘發的爛尾,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換個魚缸,讓水體更大,這樣水質就不容易變壞,同時保持開缸一個月後每周有一次的固定換水,每次大概換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水質控制了,加上魚本身是健康的,基本不大可能爛尾。

其他魚攻擊造成的爛尾

這個原因應該很好理解,就是養了一些嘴巴比較賤愛咬其他魚,或者是領地意識比較強,愛打鬥的魚造成的,最惡名昭彰的是三湖慈鯛了,比鬥魚還狠,同個魚缸裡,如果空間不大,其他的魚要被缸霸欺負到沒地方去,尾巴也被咬得七零八落的。

有朋友可能想著,把那條最兇的抓走就好了,其實如果是像三湖慈鯛這種本性就這樣的魚,你抓了老大,就會有老二起來搞事情,抓了老二就有老三。而核心還是更大的空間,同時有一些躲避物給弱勢的魚躲避。而如果是鬥魚這種見面就要打個你死我活的,那麼只能單養。其次像虎皮魚這種嘴巴賤愛亂咬的,那麼只能別和那些魚鰭很長的觀賞魚混養在一起。

寄生蟲或細菌引起的爛尾

其實這個誘因也和水質有關係的,尤其是細菌,因為水體太小,水質差了,那麼細菌的濃度就大,這樣就容易感染上一些體質較弱的魚了。而寄生蟲則可能是由於外界帶來的,比如野外抓一些原生魚,在合缸之前沒有做好檢疫,那麼可能就把野外的寄生蟲帶回來,傳染給原來魚缸裡健康的魚。而由於原來健康的魚兒本身身體素質不具備抵抗這種之前所未知的寄生蟲,也就很容易被侵蝕造成爛尾。

解決辦法是用殺菌的藥物,比如黃粉,土黴素,青黴素等等,不過注意是把爛尾的魚隔離單獨治療,最好別直接下藥到原來養這其他健康魚的魚缸裡,因為這樣會降低其他健康的魚的耐藥性,同時下藥也可能讓原來魚缸的硝化細菌系統崩潰,造成水質渾濁,進一步惡化水質。

體質不好造成的爛尾

體質差導致的爛尾真的很頭疼,其實也跟各種外因有關係,正因為體質不好,所以生存環境差的時候,就容易生病,跟人類的情況是很類似的。對於這種情況,只能說是儘量挑選健康的好魚了。這裡就不得不說到魚的價格貴賤問題,有的魚即便是同個品種,價格相差也很大,除了品種和發色程度之外,健康程度也是很有關係的,一些好的魚房或者水族觀賞魚工作室生產出來的魚,能拿出來賣的,體質都不會很差,當然價格也不是很賤。

最後總結下,觀賞魚爛尾的問題,內因只能從選魚去解決,選健康的魚,找靠譜的觀賞魚源頭,那麼外因最終分析下來得出的結論,還是要比較大的魚缸,有足夠大的水體,這樣水質也比較好比較穩定,加上有健康的魚,就不容易生病爛尾。其實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很多爛尾的觀賞魚,本身體質不是很好,由於小時候沒吃好的緣故,也可能是親魚根本沒餵好就生下來了。除非水質很好的情況下,魚還是爛尾了,則隔離單獨用藥質量,否則如果是因為水質沒調節好導致的爛尾,這時就想著下藥去治療,那無疑是本末倒置,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企圖通過下藥就搞定,這時不現實的。

提醒大家一句,如果是魚缸太小而水體不夠大的,儘可能地養一些魚鰭和尾巴比較短的魚,因為那樣不容易造成爛尾。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觀賞魚趴在魚缸底部沒精神怎麼辦?下藥是下下策,調水才是上上策
    有些新手朋友一看到觀賞魚趴缸就緊張,一緊張就下藥,下藥還有癮,沒完沒了地亂下,到頭來,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主人毒死的。那麼,當我們看到觀賞魚趴缸,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呢?對策:如果只是趴缸,不推薦下藥,最好靜養,如果開口吃食,最好給它的魚糧裡拌一些維生素C。如果觀賞魚不是趴缸,而是側躺了,就基本沒救了,那說明你的換水造成的溫差超過10度了。當然,不管你怎麼做,都要保證水質在一個健康的數值上保持穩定,千萬別再大規模換水了!
  • 眼看著觀賞魚都病了,他卻不下藥,這個養魚大神的做法太霸氣了
    大家仔細想想,人生了病,也並非一定要吃藥,那麼,觀賞魚生了病,為什麼一定要下藥?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魚藥上的時候,你可曾想過——觀賞魚也是有免疫系統的。對於觀賞魚的免疫系統,很多觀賞魚玩家通常選擇性失明。一方面心裡直呼:魚死了咋辦呀!
  • 觀賞魚爛尾、魚鰭撕裂,三五天就會好轉,為什麼我們的總是不好?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一個觀賞魚爛尾或者尾鰭撕裂的問題,它本來就不是什麼大問題的,因為觀賞魚的自愈能力其實都很強悍的。那麼,人家的觀賞魚它就是魚,我們的觀賞魚它就不是魚了?為什麼我們飼養的觀賞魚總是在持續潰爛中度過,或者是怎麼也不能痊癒呢,原因到底出在了哪裡?就是下述原因罷了。
  • 飼養觀賞魚沒事就把下列東西往魚缸裡扔,事實上有害無益
    那麼,在我們平時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就完全沒有必要去加鹽了,特別是現在這個季節,魚缸裡的水溫很高,本來水體的含氧量就不高,如果我們每次換水都去加鹽的話,極有可能造成整個水體缺氧。而低檔的廉價的硝化細菌,百分百都是硝化細菌培養液或者淨水劑的合劑,在如此高溫的天氣下,如果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魚缸裡加入了淨水劑到底應該如何操作,那麼觀賞魚隨時都可能會有悶缸的風險。
  • 孔雀魚爛尾怎麼辦
    不過飼養過孔雀魚的人都知道,在水質以及環境上一定要細心,不然孔雀魚容易發生爛尾情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孔雀魚爛尾怎麼辦吧!孔雀魚爛尾的原因1、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2、養殖孔雀魚的密度過大,出現水質環境的惡化、水溫驟變溫差達到5攝氏度,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3、換水、清缸、撈魚時,產生內、外傷而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4、不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餵餌料,造成魚兒營養不良等。
  • 養觀賞魚時魚缸硝化細菌系統崩潰原因解析,以及魚缸渾水解決辦法
    這些「不測風雲」中就有這麼一種意外:硝化系統崩潰。有的魚友跟我說他家魚缸的水突然一夜之間就混了,經過了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後還是沒有一點好轉,似乎中了邪,水一直那麼混。其實這不是什麼水髒了,只是細菌們突然由於某種因素全部死亡,死亡後就漂浮在水中,形成了水混。細菌是硝化細菌系統的拆分,如果這些拆分都沒了,硝化細菌系統也就沒了,這樣的現象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硝化系統崩潰」。
  • 治療很多觀賞魚病,下藥是最低端的治療手法,不要以為多麼高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只要看到了觀賞魚患病,就去下藥,這有可能只有很多新魚友才會那麼去做,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我們多麼懂得各種藥物應用,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加任何分析,也不懂得去看觀賞魚的疾病輕重。
  • 長尾巴觀賞魚,難以飼養的原因是什麼?新手最好了解一下
    另外就這些長尾觀賞魚來講,它們的長尾巴已經變成了一個負擔,那麼過長的尾巴會給觀賞魚帶來那些負擔呢?一、遊速過慢,搶不到魚食長尾巴遊起來速度比短尾巴的要慢,所以它們在搶魚食的時候有可能搶不上,造成被餓肚子,久而久之就很容易生病,這是它們不得不面臨的第一大問題。
  • 聽說給魚換水就要加鹽,如果沒用,買這些觀賞魚專用鹽咋辦呢?
    我想問一下,給魚缸換水的時候,加鹽的比例應該是多少,我們是根據魚缸的總容積計算,還是根據我加進去的水的容量計算?比如說100升的魚缸,我換了兩盆水之後,要加多少鹽,根據哪個量呢?謝謝!愁死我了。然後我說了兩個字:不用。
  • 魚缸裡加鹽不治療觀賞魚病,但是下藥治好魚病的又有幾個?
    關於鹽對於觀賞魚病治療的問題,養魚老道已經講過很多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觀賞魚沒病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去往魚缸裡亂下鹽,這一點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那麼鹽對與觀賞魚的作用到底如何,養魚老道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魚場裡,可以不準備大白片、百必除、特滅菌和二氧化氯,但是沒有一個魚場裡不準備粗鹽的。同時也很少有魚場去使用什麼黃粉鹽、藍粉鹽或者水族專用鹽,因為造價太貴?這我就不知道了,呵呵,他們都是使用的中國鹽業公司生產的粗鹽或者海鹽。
  • 魚缸水面有大量泡沫,除了油膜之外還會有哪些因素造成?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觀賞魚缸的水面上有很多的氣泡,在水面上漂浮著久久不能散去,這個現象另很多的魚友非常的頭疼,因為這就表示了魚缸的水質並不是很好,換而言之如果是在盛夏季節,水質就會有可能隨時發酵,所以我們要格外的小心。
  • 要想養好銀龍魚,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
    前期準備因為銀龍魚屬於觀賞魚類中的大型魚,因此我們在選擇魚缸方面得格外注意,魚缸選擇方面,我們可以選擇長至少1.5米的魚缸,寬度大概在50cm以上,45cm是最低標準!銀龍魚是很敏感的魚類,不管是外界還是水簇箱內的小小的變化都會被龍魚察覺,如果這種變化突如其來,銀龍魚會認為這是不正常的,很容易受到驚嚇。因此要保證水溫的穩定,不可以突然大幅度的溫差變化。這也是銀龍魚飼養中很重要的一點。一年四季,氣溫會隨時變化,在換季時,尤其要及時給魚缸升降溫,但切記要讓溫度緩慢上升或是下降。這樣就不會造成銀龍魚緊張的心情!
  • 飼養觀賞魚如果我們這麼來操作,那還會感覺到很累嗎?
    這個觀賞魚養的可真累,恨不得立馬就把魚缸給砸了,但是又捨不得啊。這可能是很多魚友,特別是新魚友們在初期飼養觀賞魚時,經常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那麼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是不是可以找出來一個極為簡易的解決方法呢?
  • 魚缸常出現這些「髒東西」,可它們對觀賞魚好,也能淨化魚缸水質
    用了綠水後,魚快活了不少,但是再也不能看到水清魚靚的一番景象了。有的魚友可能要問了,如何才可以快速得到一桶綠水呢?僅僅靠買是不行的,我們可以自制。先弄一盆魚缸的水(魚缸水很老,營養物質很多,利於藻類生長),倒入桶中,再加入新水(自來水或者是井水都沒問題),之後大太陽暴曬,然後加個增氧泵。在營養豐富,含氧量高的水體裡,小球藻會迅速分裂繁殖,很快就是一桶綠水。
  • 飼養觀賞魚哪些情況下我們不必往魚缸裡加鹽?
    一、觀賞魚入缸三天後狀態穩定了就不必再加鹽這也不是說所有的觀賞魚,主要是一些喜鹽的品種,比如錦鯉、三湖魚、汽水魚之類的那當然是必須要加鹽,如果是整缸下千分之三的鹽量用於檢疫,三天後根本就沒必要再去添加。
  • 魚缸裡長蟲子咋辦?魚缸蟲子成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白線蟲體長一般在幾毫米至幾釐米之間,沒有一個確定的長度,比較多變,有的會附著在魚缸中的某個角落,但是也有的會隨波逐流,四處飄。但是蛾蠓的幼蟲一般不會超過1毫米,體色偏灰,平時都是附著在某個地方,比如濾材或者缸壁等。這些蟲子在魚缸中真的非常影響觀賞性,一缸好看的魚吸引著人們湊近看,突然瞄到缸壁的蟲子,誰都會忍不住有點噁心。
  • 到底是魚缸裡的觀賞魚需要氧氣多,還是硝化細菌需要氧氣多?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的新魚友,飼養個孔雀魚苗,魚缸裡連個過濾系統和生化濾材都沒有,我們還要往魚缸裡倒什麼硝化細菌?嫌我們的觀賞魚死的慢了?就那幾條小魚苗產生的那點糞便,夠不夠半瓶硝化細菌分的?假設它們是真的,那麼剩下來的硝化細菌都去哪裡了呢?我也不知道,呵呵。
  • 魚缸裡的觀賞魚忽然趴缸沒狀態咋回事?別換水別下藥,把這事做好
    再一個就是看看自己有沒有進行過哪些特殊的操作,比如大量的換水或者放入一些其他的觀賞魚進去,或者給魚缸加藥,等等。如果也沒有進行什麼特殊的操作,就是養著養著發覺家裡觀賞魚的狀態,慢慢的有點下降,那麼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再去檢測一下魚缸水裡面的氨氮含量,亞硝酸鹽含量,以及硝酸鹽含量,還有水的ph值等這些指標是怎麼樣的。
  • 觀賞魚不進食咋辦呢?別慌,試試用這個思路來幫助魚兒進食
    觀賞魚不進食,問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用對了方法就可以輕鬆幫助魚兒解決不進食的問題了。一般來說,魚兒不進食大概有這幾種情況,逐一排查一下,或許就可以找到病根兒了。第一:腸炎早期的腸炎,觀賞魚還是會進食的,所以很多魚友都會忽略這個問題。腸炎後期症狀比較明顯,其中不吃食就是其中之一。
  • 觀賞魚出現哪些入缸綜合症,可以不必理會?新開幾個魚缸總結
    而觀賞魚的蹭缸,也是讓我好一頓琢磨,甚至於已經決定下藥了,最後還是選擇放棄,讓觀賞魚自行適應水質,比如說鑽石藩王,換成一般的魚友,看到那種情況,早就下藥去了。這是由於它們不適應水質,以及自己極度壓抑所造成的一種應激反應,在這種反應下,大部分的新魚都可能出現腸胃不適,而大量排除不正常色澤的魚便,因此,我們根本不必急於去下藥治療,仔細觀察情況的發展,萬一嚴重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