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有美景,山上有產業,山下有新居。飲水安全有保障,集體經濟培育壯大,道路硬化通村到戶……
如今的九寨溝縣處處有新貌,處處好光景。
2019年4月,九寨溝縣歷史性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累計實現1608戶5688名貧困群眾脫貧,5村119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住進了新家,先後三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九寨溝縣科學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堅持頂層設計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
九寨溝縣面臨著現實困難:大部分鄉鎮因土地分散、成片面積小,仍以傳統農業為主,呈「小散弱」發展,未形成規模,主導產業不突出;農業從業人員數量逐年減少、年齡不斷老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不足10%,普遍缺少懂生產、會管理、善經營的產業帶頭人。
「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九寨溝縣認為,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系統、艱巨、浩大的民生工程,要立足縣情實際,做好頂層設計。科學編制《九寨溝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體系「1+6+N」》即1個總規劃,6個專項規劃和14個重點村規劃,制發《九寨溝縣鄉村振興激勵辦法(試行)》《九寨溝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合理完善鄉鎮、村級鄉村振興規劃,制定「路線圖」「施工圖」「任務書」,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衝突、缺乏銜接等問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雁飛千裡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建立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領導責任制,同時推動典型示範。各村地理條件、區位交通、氣候環境、產業基礎等千差萬別,不可能「齊步走」,九寨溝縣統籌兼顧、高點定標,以鼓勵支持基礎好的鄉村先行先試、示範引領,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按照示範標準,對被確定創建省、州級的2個先進鄉(鎮)和7個示範村,全力打造樣板、做好示範,為全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經驗。與此同時,要求各鄉鎮每年至少要打造1到2個樣板村,堅持在鄉村振興中走在前列。
堅持綠色發展 實現產業與生態雙贏
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從「輸血」式扶貧到「換血」式扶貧,再到「造血」式扶貧,九寨溝縣多點精準施策,成功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在面對共性問題和個性需求時,杜絕「一張方子」治百病,實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準導向,勾勒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白河鄉以前是典型的貧困鄉鎮,四面環山,山腳下分散著小塊平地,分散種植著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沒有產業,老百姓種莊稼就等於「靠天吃飯」。2017年,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白河鄉實現全鄉脫貧。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撐。九寨溝縣圍繞「一鄉一產、一村一品」,打造特色種養殖基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白河鄉串珠成線打造農旅融合產業,在原有優勢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特色農業。九寨溝縣鄉村振興辦負責人楊文新介紹,「以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等組織牽頭形式,流轉土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了5個各具規模的農旅產業園區,利用九寨溝景區東環線必經之路優勢,打造「公司+農戶+支部」經營模式的鄉村客棧。」同時,白河鄉還建成「珍稀瀕危物種科普館」,打造科普小鎮產業鏈。
目前,白河鄉因產業實現420人家門口就業,人均純收入增加700元。丁樹果就是其中一員,「以前出門掙錢,癱瘓在床的父親也照顧不到,現在務工離家近,工資也不錯。」丁樹果深刻感受到產業振興帶來的紅利。
優良人居環境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黑河鎮七裡村在充分利用生態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同時,積極推進全域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淨、序、美」的鄉村新環境,2019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七裡村是九寨溝最大的標準化甜櫻桃種植基地,甜櫻桃種植面積近千畝,通過採摘體驗、村企合作、線上銷售等方式助推甜櫻桃銷售,同時緊緊圍繞甜櫻桃觀花、採摘打造步行木棧道和體驗式農家樂,帶動全村60人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6400元。2019年被評為州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九寨溝縣以生態農業為抓手,積極構建「6+2」農業產業體系,打造6個現代種養基地,培育16個無公害和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成功創建1個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和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全縣3717.5公頃耕地被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培育認證了16個無公害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和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5家企業產品獲準使用「淨土阿壩」區域品牌。
堅持久久為功 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則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穩紮穩打、久久為功。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會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做好二者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人才的有效銜接,必不可少。
鄉村振興,幹部是關鍵,關鍵靠人才。九寨溝縣不斷加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大力扶持和鼓勵鄉村人才。返鄉創業者殼凱珠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帶頭打造精品民俗項目,該項目覆蓋14戶52人原住民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7人,五保戶2戶2人。同樣,返鄉創業者毛海平成立的九寨溝縣鑫海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農戶244戶4200畝,種植脆紅李和青脆李3200畝,帶動當地120名農民就業。
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時,也積極推進人才互助,創新以聘請專家顧問方式,引入文旅專家和經營人才,深入指導九寨溝文旅發展和企業運營,邀請資深團隊參與九寨溝縣鄉鎮全域旅遊策劃等工作。
脫貧攻堅非一日之功,鄉村振興更是任重道遠。在處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交匯期,九寨溝縣緊緊將兩項工作統籌規劃、有效銜接、精準「施工」,實現以鄉村振興促進長效發展,以脫貧成效助推鄉村振興。
2020年,九寨溝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15690元、增長10.1%,貧困人口特色產業收入佔比達60%以上,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率達75%以上,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穩定實現了「戶戶有門路、人人能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