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攝影經歷近兩百年的發展,中國攝影也經歷了一百年的發展,出現的有名的攝影師蠻多的,但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還是比較少的。下面介紹10位公認度比較高的中國攝影大師。
1、郎靜山
郎靜山(1892-1995),浙江蘭溪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一生酷愛攝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第一人,曾經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頒贈的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稱號。
郎靜山是一個有風骨的人物,他對傳統文化精神屬性的認同、延伸和再創造,構成了他作品的一種超然的氣度和個性。在20世紀30年代,郎靜山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將繪畫的高超境界融入攝影藝術之中,並因之馳譽於世界藝壇。
2、劉半農
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為人所熟知的是其文學成就,但他在攝影界的成就和貢獻一樣不可磨滅。他是中國攝影理論奠基人,是中國攝影文化的先驅。
劉半農學習攝影始於十七八歲。1923年,他到法國留學,業餘時間喜愛研究攝影藝術。相比於拍攝,劉半農的過人之處是理論創造,曾於1927寫出了一本《半農談影》的專著,是國內第一本系統全面地闡述攝影創作藝術理論的書。
3、吳印鹹
吳印鹹(1900-1994),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江蘇沭陽縣,中國內地攝影師、導演。和郎靜山、陳復禮並稱華夏攝影三老。他是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名譽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攝影理事會名譽會員、中國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吳印鹹的攝影創作受到蘇聯電影、西部文化的影響,他堅持以現實為基礎,在攝影中以紀實的手法拍攝環境和人物,他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中始終堅持「光影跟著時代走」、「萬變不離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
4、陳萬裡
陳萬裡(1892-1969),江蘇吳縣人。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拓荒者,北京光社創始人之一,上海華社創始人之一,攝影文化使者。
在中國攝影史上,陳萬裡佔有三個第一,第一個出版個人影集《大風集》,第一個出版紀實影集《民十三之故宮》,第一個在國內舉辦個人影展。他對中國高校攝影組織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攝影文化發展。
5、張印泉
張印泉(1900-1971),河北豐潤縣人。他擅長風光,人物攝影,精通攝影科學,為我國攝影事業的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生前任新華社新聞攝影部研究員,中國攝影學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他是中國主流新聞攝影範式的拓殖者,在長期創作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簡潔、明朗、生動、有力"的藝術風格。張印泉具有熟練抓拍的技巧,善於運用形象觀察和形象思維,在拍攝對象瞬息萬變的動勢中,眼明手快地攫取準確的自然動態和神態。
6、莊學本
莊學本(1909-1984),出生於上海浦東,他是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
他於1934至1942年間,在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攝了萬餘張照片,寫了近百萬字的調查報告、遊記以及日記,並於1941年舉辦西康影展,20萬人前去參觀。他的照片展示了那個年代少數民族的精神面貌,為中國少數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但直至今年,他的影像才被逐步發覺,其在攝影史上的貢獻和地位被重新定義。
7、陳復禮
陳復禮(1916-2018),廣東潮州人,他是中國當代最負盛名的風光攝影家之一。他還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在60年的藝術生涯中,陳復禮的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華大地。他共有200多件作品獲得過各種國際獎項,並多次榮獲國際攝影沙龍「世界十傑」榮譽。其藝術風格以風景攝影與中國畫畫意的完美結合而著稱。
8、齊觀山
齊觀山(1925-1969),河北平山人,他是中國共產黨在戰爭烽火中培養出的傑出攝影工作者,新中國新聞攝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齊觀山短暫的一生用相機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為國家留下了大批彌足珍貴的文獻史料。
9、張才
張才(1916-1994),出生於臺灣大稻埕,是臺灣著名攝影家,「快門三劍客」之一,與鄧南光、李鳴鵰合稱為臺灣攝影史上的光影先行者。
1934-1936年間,赴日本學習攝影。1936年自日返臺,在臺北太原路創辦「影心寫場」(營業照相館),買下生平第一臺相機德國萊卡135相機,開始他的攝影人生。
10、何藩
何藩(1931-2016),出生於上海,1949年隨家人移居香港。他是國際級知名攝影師,於1958年獲得攝影十傑冠軍,及20世紀電影導演。在攝影界,何藩被譽為「東方布列松」,從1950年代至60年代,他拍攝的多幅作品,至今仍是老香港照片的頂尖之作。
他對光影的運用,作品中的強烈的美感,動人的戲劇性,宏偉的詩意。對影像的執著追求,謙遜的品格,影響了幾代攝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