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路上的「歷史烙印」——腳馬子

2020-12-28 騰訊網

萬裡長徵

中國歷史的偉大事件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徵。

英雄的先輩們一路上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行走了兩萬五千餘裡路,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是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事件。

毛澤東《七律·長徵》

毛澤東就曾為此專門作詩《七律·長徵》,以表對這一歷史的緬懷和對「長徵精神」的歌頌。

《七律·長徵》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延安革命紀念館

重走長徵路

聆聽「腳馬子」的故事

長徵道路艱險異常,後來世人可以走過長徵的路,但卻很少能體會到當年的心境。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裡,若干文物靜待人們駐足觀看。但卻有這樣一件文物,它與長徵息息相關,與長徵路途密不可分。今天,讓我們「重走長徵路」,一起認識一下它!

文物:腳馬子

規格:長約8.9釐米,寬約6.8釐米,高約1.4釐米

材質:鐵質,四齒,雙掛環,兩邊微翹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裡,有一副外形像滑冰鞋的鐵製物品,名叫「腳馬子」。它的底部是一個長方形的鐵齒,上面是一個簡易踏板,這是紅軍當年爬雪山使用的防滑裝置。它伴隨著紅軍戰士翻越環境極度惡劣,終年積雪,人跡罕至的大雪山。

「腳馬子」的來歷

1935年6月,中央紅軍為實現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眼前有三條路,東路重兵把守,極其危險;西路是藏區路途遙遠,且無法獲得糧草供給,難以生存;擋在紅軍面前高高聳立連綿不斷的雪山,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路」的雪山路成為了紅軍最後的選擇。

三路大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打鼓山等二十一座大雪山。這些雪山到處是聳立的巖壁,陡峭的山峰,雪山上結著又厚又滑的冰層,翻越時一不小心就會摔進萬丈深淵。

為了越過雪山,紅軍走訪了當地見多識廣的長者,時常上山的獵戶,從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種爬雪山時可以防滑的鐵製工具-----「腳馬子」。

但沒有鐵匠,紅軍想得到大量的「腳馬子」是不可能的,只得在獵戶手中換得僅有的幾副,大部分的紅軍戰士只能用木棍借力爬山。

「腳馬子」來到延安

開路的戰士穿著「腳馬子」一步一停,一步一喘,頂著飢餓和嚴寒,冒著冰雹和風雪在雪上挖著踏腳孔為後面同志開闢小路,後面的戰士沿著小路往上爬。

有時快要爬到山頂,雞蛋般大的冰雹打到戰士的身上,有滑跌入深谷的,有掉下雪坑的,更有凍住永遠沒有再站起來的……

大雪山就這樣無情的奪走了許多紅軍戰士的生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紅軍戰士們互相攙扶與殘酷的環境搏鬥。

紅軍戰士們把心中的信仰轉化為腳下的力量克服了艱難險阻,依靠著為數不多的「腳馬子」一步一步走出了雪山,來到了陝北。

1949年底,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在同史達林會談時,他在說起中國紅軍艱苦奮戰的情形時用了「不畏艱險,視死如歸」八個字來形容。

現在,留存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腳馬子」,它正是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的「見證者」。從長徵一路走來,到《長徵》家喻戶曉,「腳馬子」或許只是一段時期的歷史產物,記憶著過去的崢嶸歲月。但,印刻在它身上的永駐光輝,如同革命延安的「長徵精神」,在紅色道路上持續向前!

【END】

本期編輯:小延

本期審核:大北

相關焦點

  • 長徵故事·文物篇:幫助紅軍爬過雪山的「腳馬子」
    解讀專家: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姜廷玉  央廣網9月27日消息 紅軍長徵時經過的雪山,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氣候變化無常。在軍事博物館的長徵展裡,展出了一些近似於橢圓形帶尖狀齒和長方形像滑冰鞋的鐵器。
  • 「長徵路上奔小康」110億次閱讀見證什麼?
    生即永別,長徵就是以這樣令人撕心裂肺的悲壯拉開了序幕。  在尋找歷史方向感的道路上,荊棘塞途。  一路走來,年輕的網絡媒體記者們忘不了那以整片村莊劃分的興國縣烈士牆,忘不了那浸潤著歷史原色的《紅星報》油印機……血脈相連中,年輕記者與先輩們在這裡一前一後地抵達。  人之長徵,路之信仰。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讓長徵精神成為新時代長徵路上的「靈魂」
    在新的長徵路上,依然有不少艱難阻礙、風險挑戰,需要從長徵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豐富滋養和前進動力。既然被稱為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略大轉移自然有許多「奇」的地方。拿紅一方面軍來說,一支區區數萬人的隊伍,在數十萬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下,縱橫11省行程2.5萬裡,硬是從「夾縫」中到達陝北。
  •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二方面軍長徵路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長徵路上奔小康」湖南站系列報導六採訪團一行參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徵紀念館,認真聆聽講解,感受那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星辰在線9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毛偉冬)9月1日,星辰在線記者與「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團走進桑植縣,參觀劉家坪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徵紀念館,探尋紅色熱土上的長徵故事。  走進紀念館,牆上的圖文資料將歷史脈絡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大家在講解員的介紹下重溫當年紅二方面軍長徵的軌跡。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會寧,是一片被深深打上紅色烙印的黃土地,是一塊充滿著朝氣希望的熱土。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
  • 老將軍鄒衍回憶:長徵路上戰友給我一碗青稞面
    13歲參加革命,19歲擔任中央紅軍總政治部通信警衛班班長,為中央領導傳遞機密情報和重要信件,鄒衍在漫漫長徵路上執行過多次重大任務,也經歷過重重磨難。長徵,讓他決心跟黨走。長徵途中的戰友情,讓他感恩至今。
  • 首部羌族電影《紅色土司》:他率眾參加革命,40歲犧牲在長徵路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題材電影《紅色土司》取材於紅軍長徵途經羌區時所發生的一段真實感人的故事,將於11月18日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首映禮。
  • 哈達鋪:長徵路上的「加油站」,保證紅軍有肉吃,每天都像在過年
    然而有這麼一個地方,當年紅軍經過此地的時候,頓頓大魚大肉不愁吃喝,被譽為長徵路上的「加油站」,這個地方就是哈達鋪,當年在這裡發生了什麼故事?驚世駭俗的萬裡長徵大家都知道,萬裡長徵的開始,跟一個人的決策失敗分不開關係。
  • 長徵路上的2歲紅軍,於草原失散70年後,終於再次與家人相見
    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壯舉,這些壯舉撼動著人民的內心。中華兒女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面對死亡巋然不動。正是我國英勇的紅軍戰士們靠著頑強不倒的意志力與信念,團結在一起一致抗敵,終於把侵略者趕了出去,贏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運載火箭的「長徵」路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閉關苦練」兩年之後,「胖五」歸來,再問蒼穹。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3次飛行。
  • 長徵艱辛路上之雪山
    在1934年,紅軍被迫長徵,經歷了艱難險阻在1936年結束,其中長徵過程中爬雪山的過程讓人尤為記憶深刻,今天呢我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四座掩藏著眾多長徵途中未能回家的英雄的雪山。長徵路線圖金夾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南部,這裡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萬裡長徵與紅四方面勝利會師的地方。
  • 金色的魚鉤老班長原型:把針做成魚鉤,在長徵路上給戰士生的希望
    這段發生在長徵時期的故事,也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可忘卻的回憶。而今天我們所有講述的這個人就是小學課本《金色的魚鉤》當中老班長的原型,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玉清,與課本當中描述的不同,王玉清並沒有到在長徵的路上,反而還好好的活到了現在,所以人們才能夠從他口中得知到那個時候發生的其他事情。
  • 長徵.四渡赤水 徒步重走長徵路將從四川古藺出發
    記者從上獲悉,2021年1月至6月,主辦方每月將集中3至6天時間,組織志願者,通過徒步穿越的形式重走長徵四渡赤水行軍路線,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苦難歷史,發揚長徵精神。發布會上,活動領隊鍾勝明致辭,解讀了組織這次徒步重走長徵路的目的意義。古藺縣關工委長徵精神報告團團長、紅色文化研究專家郭毅老師演講長徵油畫(作者:黃同江)長徵的每段路上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故事,讓我們刻骨銘心。
  • 5500名幹部爬雪山過草地 用心體會長徵永遠在路上
    在兩河口會議會址現場上課。來自阿壩州金川、小金、馬爾康3縣(市)的42名人才遞進班的年輕幹部,身穿紅軍服正在聆聽老師講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把他們帶到這裡上課,為了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和學習紅軍長徵精神。」帶隊的長徵幹部學院紀委書記李勁向四川新聞網記者介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年輕幹部們還將參加爬雪山過草地等體驗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學活動。
  • 11部長徵獻禮電視劇近期首播 歷史再撼人心
    網易娛樂10月20日報導 據文匯報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具有深意的日子裡,螢屏上即將紅旗招展,引領觀眾在光影中回望那段慷慨激昂、驚天動地的歲月。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列出了11部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重點電視劇劇目。這些新拍電視劇陸續登上中央電視臺及各地方衛視。
  • 帶著車輛模型「重走長徵路」,寶安青少年重溫紅色歷史
    帶著車輛模型「重走長徵路」,寶安青少年重溫紅色歷史 2020-10-03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01-06【徒步長徵路】信豐縣嘉定鎮·遊覽紅軍長徵第一仗
    【行程統計】自2019年12月16日起由江西瑞金長徵第一山(雲山古寺)開始徒步長徵路,目的地:陝北延安(寶塔山)。省份:江西省——徒步長徵路上的第1個省份地市:贛州市——徒步長徵路上的第1個地級市縣級:信豐縣——徒步長徵路上的第4個縣級市縣區鄉鎮:大橋鎮——徒步長徵路上的第12個鄉鎮街道(乘車途經)鄉鎮:嘉定鎮——徒步長徵路上的第13個鄉鎮街道(縣城)【今日記實】講述長徵路上的故事:上午在住宿的新田商務酒店寫完《記實
  • (踏訪長徵路)第十站:會寧將臺堡,長徵勝利結束(組圖)
    歷史就這樣選擇了會寧,也將會寧這個普通的山城同長徵永遠聯繫在一起。圖為會寧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內的紅軍蠟像。  會師聖地  回望長徵的眼神  2006年10月18日,記者抵達會寧的第二天,就趕上了「紀念紅軍會寧會師暨長徵勝利70周年大會」,作為承載了巨大歷史意義的會師聖地,會寧的大街小巷到處飄舞著彩帶、氣球,到處可見帶有「長徵」、「會師」等符號的標語。
  • 【「長徵路上奔小康」 重慶全媒體「走轉改」】獼猴桃變成搖錢樹...
    (原標題:【「長徵路上奔小康」 重慶全媒體「走轉改」】獼猴桃變成搖錢樹 重慶彭水善感鄉發展特色農業摘掉貧困帽)
  • 長徵路上,此上將吃一物,結果「中邪」了!
    在長徵路上,他卻遇到了一個怪事——「中邪」了。1935年夏,為了執行松潘戰役計劃,紅13團隨大部隊向北挺進,先後翻越夢筆山、長板山及打鼓山,到達了卓克基。(事件: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