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水料理中,豬腳這種食材的應用十分廣泛,同時也廣受食客們的歡迎,而同樣的一份滷水豬腳,卻能因為烹飪細節的改變,從而產生不同的口感,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在老師傅眼中,滷水豬腳的用水量以及火候的變化,在搭配香料上以及最後的成品帶來的變化。
對於多數朋友來說,在烹飪滷水豬腳的時候,他們覺得用水量,也就是滷水只要能淹沒豬腳即可,而且在烹飪滷製的時候,他們往往喜歡不蓋鍋蓋滷製,這種方式對於一些較為精瘦的豬腳是不錯的。因為滷水只是剛好淹沒過食材,這樣在滷水的過程之中,豬腳對於水分的吸收並不會加大,同時不蓋鍋蓋熱氣並不會形成一個高壓悶煮的形態,豬腳的皮脂在這兩個原因下,最後滷製成品會比較彈爽,一些香料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也能更好地發揮它們的性能,如香葉、山奈、乾薑這類,這樣便會帶來表層的香氣比較明顯,這種方式對於比較精瘦,同時喜歡有韌性口感的朋友,無疑是比較合適的。
而面對一些較為肥膩的豬腳時,上面聊到的那種方式便太合適了。豬腳較為肥膩時,比較合適突出其糯香,而並非皮脂的香氣和彈爽的口感。在這樣的需求下,同樣滷製豬腳,便比較合適使用倍於食材的滷水,一般都是兩倍以上,甚至有達到四倍的情況。滷製的時候也應該要蓋住鉤蓋,使用文火慢滷。這樣的好處在於數倍的水量有利於較為肥膩的皮脂和肉質吸收水分,慢火和蓋鍋蓋則會形式一個高壓悶煮的形態,讓肉質纖維慢慢的被撕斷,而不是蹦斷,這樣有利於肉質的糯口。在這種情況下,如草果、白芷、山楂、草蔻、肉蔻則能更好地發揮它們的本領,讓成品的脂香和軟糯的口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