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俗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能夠流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民間老百姓最喜歡的就是俗語,這是老祖宗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而且很多俗語都是數字,就像今天說的:三不問,四不吃,在以前農村人的文化並不高,所以很多俗語都特別的接地氣,這樣才好傳播,比較通俗易懂。
這種俗語非常容易記住,別看它簡單,背後蘊含的道理那可是非常多的,這六個字概括了很多東西,我們下面就來說一下,三不問指的是哪三個,第一:年齡,年齡不只是在城市人們不願意提到,哪怕是在農村也一樣不能隨便提,尤其是關於兩種人的年齡,女子和老人的年齡,女子年齡人們一直都很忌諱,人們不能肆意的去問,尤其是在以前女子地位本就不高,而且年齡更是一個女生的隱私,不能隨意告知他人。
老人的更是,如果九十多歲的老人,當別人問自己多少歲的時候,心裡是很不高興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回答一次年齡,就代表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少了,第二就是不能問別人家裡有多少錢,這也是隱私,只有政府或者是銀行才有這個權利知道,個人是不能去查看的,這樣的話別人還會覺得你是惦記人家的錢財,別人不願意告訴你,也怕你將來會借錢。
第三就是感情生活不能問,每個人內心都有最柔軟的地方,有自己的秘密,不願意和別人提及,如果過於去探索別人的私生活,那麼別人一定會反感你,就像是給別人傷口撒鹽一樣難受,所以做到這三不問,那是對別人的禮貌,不能夠輕易說出口。
四不吃,中國美食文化也源遠流長,因此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吃的,可農村人看來,有四個東西不能隨便吃,第一是狗肉,狗是人類的好朋友,能幫助人照看屋子,很是忠心,所以不能隨便殺狗,第二就是牛肉,古代是農耕社會,牛在耕作上的作用很大,可以幫助農民多耕作,這也是一個勞動力,誰家殺牛呢?
第三是燕子肉,燕子代表著財富,誰家飛來了燕子,都代表你家快要好運來臨了,要是抓住燕子吃掉,那豈不是壞自己好運?誰家會這麼做。第四是烏龜肉,大家都知道,烏龜是一個很長壽的動物,但吃烏龜並不能讓人長壽,所以吃了沒什麼用處。
因此,這三不問,四不吃,是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告訴人們該做啥不該做啥,這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