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些地名這麼念 解讀難懂難念的地名

2020-12-17 閩南網

  【這些地名這麼念】

  ●「後江埭」的「埭」念「dài」

  ●前埔等帶「埔」地名念「pǔ」

  ●檳榔的「檳」念「bīng」

  ●篔簹的「篔」念「yún」

  ●大嶝、小嶝的「嶝」念「dèng」

  ●港仔後、豆仔尾的「仔」念「zǐ」

  ●「內厝澳」和「頂澳仔」的澳字「ào」,不能寫成「內厝沃」和「頂沃仔」

  一趟連城冠豸山旅遊,讓市民許先生困惑不已:這「豸」字到底是念「zhài」還是「zhì」?很多人念「zhài」,但字典只有「zhì」音,到底聽誰的?

  其實,不只冠豸山的「豸」有不同念法,不少市民對廈門的一些地名也犯起糊塗——「後江埭」的「埭」字到底是念「dài」還是「dì」、檳榔的「檳」是念「bīng」還是「bīn」,篔簹的「篔」是「yún」還是「yuán」?今天,本報邀請民俗專家,為大家解讀一些難懂難讀的地名,讓您以後不再讀錯、寫錯地名。

有些讀音

  屬於尊重習慣

  舉例:冠豸山的「豸」念「zhài」,

  前埔的「埔」念「pǔ」

  連城冠豸山的「豸」字在當地一直讀作「zhài」,是古代傳說中一種篤忠執著、公正誠信、明辨是非的神獸。在現行的字詞典中,「豸」只注音為「zhì」,注釋為「沒有腳的蟲子」,這一讀音違背了歷史傳承性和群眾習慣。通過考證、研究,最後,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把冠豸山「豸」字的讀音定為「zhài」。

  記者了解到,類似龍巖冠豸山的「豸」,在規範的讀音外,國家再另外「定音」的情況,較為少見。

  不過,在廈門有的地名,也有出於尊重大多數人習慣,不念慣用讀音的。在廈門帶「埔」字的地名很多,如廈門港的大埔頭、中埔頭、小埔頭,以及五顯鎮店仔村上埔社等。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專家說,「埔」為多音字,除讀「pǔ」,另一個讀音是「bù」,主要用於地名,多數帶「埔」地名應該讀bù,但有些如前埔等帶「埔」地名知名度較高,大多數人習慣讀「pǔ」,應尊重習慣。

有些誤讀

  源自閩南話發音

  舉例:「埭、地」閩南話讀音接近,常被誤讀為「dì」

  有些地名則屬於市民念錯,比如將「埭」的「dài」音讀作「dì」、將檳榔的「檳」「bīng」讀作「bīn」,篔簹的「篔」「yún」讀作「yuán」。大嶝、小嶝的「嶝」正確讀音是「dèng」,是四聲,但許多人讀作一聲「dēng」。

  「埭」在廈門地名較常用,如後江埭、後埭溪路、埭遼路、埭遼水庫等,時常聽到人們將「埭」(標準發音dài)讀作「dì」。據查,「埭」沒有發「dì」音的記載。

  廈門民俗專家範壽春說,「埭」字念錯,有些是因為誤解而念錯,有些則是因為「棣」字與「埭」字在閩南話中的發音相同導致的。還有人說,「埭、地」在閩南話裡的發音都與dài音相近,「地」讀音為「dì」, 「埭」 可能受牽連,也被錯念為「dì」音。

有些用字

  關係風土人情

  舉例:「內厝澳」「頂澳仔」在海邊,因此用「澳」字

  「檳」在廈門地名中有檳榔路、檳榔東裡、檳榔西裡等。「檳」為多音字,一音發「bīng」,另一音發「bīn」。在「檳榔」一詞中的標準讀音應為bīng,不是bīn。檳榔(bīng láng)為常綠喬木,果實可食。老廈門說,廈門早時一條名為「栳葉街」的地方曾專賣可食栳葉和檳榔,這種吃栳葉和檳榔的習俗已於八十多年前絕跡。

  範壽春說,還有一個嚴重的錯誤即「內厝澳」和「頂澳仔」,有些路牌都寫成了「內厝沃」和「頂沃仔」,「其實應該是澳門的『澳』字。」範壽春說,不少人認為這是漢字簡化造成的,事實並非如此,「也是因為這兩個字在閩南話的發音中是相同的。」但是,在文字的意義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沃,指一方水土肥沃。澳,則指海灣,船可以在這裡停靠的意思。內厝澳和頂澳仔都位於海邊,應該用『澳』字,且讀音為『ào』。」

  「仔」字的發音在我市也有著很大的分歧,有人讀「zǐ」,有人讀「zǎi」,如港仔後、豆仔尾都有這兩種讀法,「嚴格來說應該讀『zǐ』。『zǎi』的發音是受到廣東的影響,由『打工仔』而來。」範壽春說,閩南話中「仔」字發音為「ā」,是一個連接詞,如果發音為「zǎi」則有罵人的意思,因此閩南人基本不將這個字讀為「zǎi」。

  範壽春說,關於部分廈門地名的發音,有些是從閩南話音譯而來,與諧音、土音有關;有些則與歷史有關,如梧村、石渭頭等,但在歷史考證上還有待研究。

相關焦點

  • 河北最難念的五個地名,第二個讀音當地人都叫不準,你會念幾個?
    如果你把「樂」字念成「le」那就完全錯了,這個字在作為地名的時候念「澇」的音,這是河北唐山下屬的一個縣城,距離北京200多公裡,距離天津150公裡,距離唐山70公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環境也十分優美。在樂亭,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不過,這個地方的名字很少有外地人能讀對,看來,我們經常看到的樂字也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只有兩個讀音啊!你念對這個地名了嗎?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進而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韓國人該怎麼念漢字人名和地名?譬如「樸鍾國」這個名字,中國人很自然就會讀出來,「Piáo Zhōngguó」,聲韻調齊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進而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韓國人該怎麼念漢字人名和地名?譬如「樸鍾國」這個名字,中國人很自然就會讀出來,「Piáo Zhōngguó」,聲韻調齊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
  • 北京這些地名真是怪,外地人一聽就懵,第一次就念對的不多
    從上大學的時候起,一到了周末就喜歡到處逛,但卻遇到了不少尷尬時刻——就是這個地方明明標著漢字,但是為什麼發音這麼奇怪?和北京同學在一起的時候,總讓我懷疑人生,我倆說的這到底是一個地兒嗎?後來發現,這些地背後有不少故事,老北京人叫習慣了,外地人卻一聽就發懵,第一次能念對的真不多。
  • 海南官方回應不規範地名整治 維也納酒店禁作地名
    當天的通報會上,海南省民政廳副廳長石清理就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的主要背景、主要依據、整治工作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作了簡要介紹。 石清理表示,當前一些城市居民區、建築物存在「大、洋、怪、重」 (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名同音)及隨意更名等不規範現象。
  • 浙閩粵的這些地名,怎麼這麼奇怪?
    其實地名也是如此,不知道讀它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它敬而遠之,但是學會了它的讀音,你可能就會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它。比如岙、滘、埕、厝……想不想了解一下?岙[ào]:山間平地、海邊港灣這個字,是念「喬」,還是念「岱」?
  • 江西最難念的3個地名,都同屬一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我國地大物博,有34個省會,共下轄著數百座城市,這起名可就講求了,有些處所對比「懶」,不想操心起名,省和城市、城市和縣市都同名同姓,像吉林省和吉林市,長沙市和長沙縣,重名的處所不要太多,不過,有這麼個省就對比講求,起名共同,有的你還都認不得,十分難念,不信我們一路來看看這3個難念地名
  • 廈門又添178個新地名 首以臺灣縣市命名(圖)
    臺海網9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玉燕) 今後,在廈門就可找到「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等道路。記者昨日獲悉,廈門又添178個新地名,其中12條道路首次以臺灣主要縣市進行命名。這些道路主要位於觀音山營運中心片區、環島幹道兩側。
  • 英文裡的中國人名地名怎麼念,才不栽跟頭?
    退而求其次,由於聲調對外國人來講太難,把四聲拿掉,融入英文的語調(如Kong Yiji念「空伊紀」),這可以接受,但個別漢字的發音則不應遷就。最不理想的情況是,中國人的名字完全按英文拼讀的規律來念,這樣的發音從我們的嘴巴出去實在不妥,有失我們中國人的身份。當然,當事人若有英文名字,按英文的順序、發音辦事,順理成章,不在此限。無獨有偶,人名是一,地名是二。
  • 太原8部門清理不規範地名,摸排開發商動真格,觸碰4條紅線要整治
    虛張聲勢、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複誤導的不規範地名,太原市9部門發文要開始全面收網整治了!擅自稱呼萬國城、夏威夷的樓盤名字,因違法將被叫停。全國範圍整治違法不規範地名已經展開,地名作為主權象徵,絕對不許崇洋媚外怪異比攀豪華,哪些聲名顯赫的「氣派」地名將取締?引起社會的關注。
  • 新鄉開始治理「大、洋、怪、重」地名 這些小區要改名
    哪些是被治理的對象 據了解,被治理的對象主要分三部分:一是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名同音」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 美麗的鼓浪嶼,閩南語中的廈門地名,與我們想像得的確大不一樣
    廈門, 是福建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中國的經濟特區,簡稱廈或鷺。據傳在古代廈門島上白鷺成飛,所以廈門被為鷺島或鷺城,廈門的鼓海峽稱為鷺江。廈門歷史悠久,文字記載的歷史有1140多年,明初洪武年間,明朝在島上築城並命名為廈門,後來也經過了改名,1935年重新改回廈門並沿用至今。
  • 廈門「雞地名」共有20處 多因山形像雞而得名
    ­  尤其有意思的是,今年中國郵政在全國範圍內授予了54個「生肖原地郵局」,廈門「金雞亭」有幸獲選。報導見報後,不少讀者就來電,表達了對廈門和「雞」這個屬相之間關係的濃烈興趣。­  記者帶著興趣一路探訪,發現廈門與「雞」字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的達20個,除了耳熟能詳的金雞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 這些地名,即使老北京人,也不一定都能說明白
    這些地名,即使老北京人,也不一定都能說明白 2020-09-17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繼「歙縣」後,這些地名你念對了嗎?
    認字念半邊那就讀xī縣? 正確讀音是:歙[shè]縣。不讀xī也不讀hé。 除此以外,還有下面這些,你讀對了嗎?
  • 泰國地名的發音 出國必看
    清邁,曼谷,芭提雅等等,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泰國地名,如果是自由行,買票時要怎麼念,當地人才能聽懂呢?有些地名直接發漢語音就可以,當地人絕對聽得懂,比如清孔,它的英文拼寫是:Chiang Khong;清萊的中文發音與英文發音很接近,但還是有區別,在中文裡,沒有一個字能夠十分精準地對應上它的英文發音,它的英文拼寫是:Chiang Rai,念快了,有點像:情如愛,很浪漫,不是麼?
  • 臺灣有許多爆笑路名與地名
    也貼出了許多臺灣爆笑路名與地名。      在這些眾網友張貼的爆笑地名或路名中,有許多都曾經過媒體報導,只是這樣集結下來,還是讓人看了之後覺得一整天都心情很好。許多地名明明很白痴,但政府不改就是不改,這或許是當地居民不願意,也或許就是這些公僕希望為大家在現代社會壓力下保留一些些樂趣,稱得上是用心良苦。
  • 河南最難念的23個地名!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幾個?
    在河南境內,有不少易讀錯地名,有些是因為名字中帶有生僻字,有些則是因為多音字而被錯讀。今天,小南為大家挑選出23個易讀錯地名,快來看看你讀對了幾個?鄭州市祭(zhà)城: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原為祭城鎮,現為祭城辦事處。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
    《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中國地名大會》入選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 南京地名裡「花紅柳綠」,這些與春天有關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不過暮春將盡,不如來看看藏在南京地名裡的春天吧。4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翻閱《南京地名大全》發現,南京和「春」相關的地名很多,蘊藏著獨特的春光。 地名以「春」打頭,看起來一派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