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氣體外洩中,可能也擁有與地球類似的電漿粒團結構

2020-12-23 十輪網

當科學家回首航海家2號探測器的數據時,意外發現了天王星一個秘密:天王星大氣物質正在外洩,可能擁有與地球類似的電漿粒團結構。由於天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異類,科學家現在又多了一個理由重訪這顆星球,探討其獨特的磁場動力學。

NASA航海家2號(Voyager 2)探測器於1977年發射升空,一路走訪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它們的衛星,2019年時被證實已飛出太陽系,如今依然還在運行中,被譽為史上最多產的探測器之一。

最近,科學家檢查了航海家2號於1986年與天王星相遇的數據,驚訝發現居然有電漿粒團的存在──表明天王星磁場正在將物質從行星大氣中拉出。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找到與冰巨行星有關的等離子體,除了表明天王星大氣正在洩露外,也暗示了這個星球獨特且扭曲的磁場動力學。

一般來說,大氣逃逸(atmospheric escape)對行星而言並不是什麼罕見現象,我們知道金星正在洩露氫氣,火星也因大氣逃逸才從過去的潮溼環境變成如今的荒漠,甚至我們的地球每天也都損失90噸大氣物質到外太空中(目前地球大氣質量約5,140萬億噸,要完全消失還需要很長時間,不用擔心)。

大氣逃逸機制有很多種,其中一個途徑即通過電漿粒團(plasmoid)──一種電漿和磁場連接在一起的結構,當太陽風撲來導致磁場面對太陽的那一側破裂時(形成弓形震波),電漿粒團散開並重新於尾部連接,也就是形成電漿粒團,該過程會擠壓旋轉的電漿,一些離子反彈回地球(產生極光),而電漿則沿相反方向飛散並帶走大氣中的離子。

電漿粒團(plasmoid)示意圖。(Source:wikipedia)

對地球來說,這道機制很好理解,但對天王星來說就有點奇怪了,因為後者的磁場軸相對於自轉軸傾斜59°,形成一個非常不對稱的磁層,天王星南半球的表面磁場強度低於0.1高斯,但北半球的磁場強度高達1.1高斯,甚至還有數據指出天王星的磁場只在晚上形成,白天就會消失。

這種怪異磁場如何與行星大氣以及太陽風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一直都很好奇。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文學家Gina DiBraccio、Dan Gershman,便對天王星混亂的磁場產生興趣。當他們分析航海家2號探測器在1986年1月收集的數據時,驚訝發現磁場爆發現象,進一步處理數據後得出結論:天王星確實有個偏斜,搖擺不定的磁場,並且有個寬約40萬公裡、延伸超過20萬公裡的電漿粒團,可能充滿自天王星大氣逃逸、被電離的氫。

這代表天王星大氣正在損失大量物質,並且被電漿粒團轉運至外太空,更也說明了天王星磁場於尾部重新連接,就像地球一樣。科學家建議太空機構應該要發射一艘全新、針對天王星進行探索的探測器,才能更了解這顆冰巨行星磁層諸多未解的秘密。

新論文發布在《地球物理研究通信》(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首圖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天王星如何度過84地球年的一次公轉,冰巨人天王星適合人類居住嗎
    今天,在介紹天王星之前,我們來想一個問題,在天王星度過84地球年的一次公轉,你能想像在天王星上生活一生嗎?冰巨人天王星適合人類居住嗎?大小和距離天王星是一顆巨大的行星,在太陽系中體積排名第三,大約是地球的四倍,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地球是一個蘋果,那麼天王星就會是一個籃球的大小。
  • 人類在旅行者2號的數據中發現來自天王星的古老氣體團
    30多年前,美國宇航局標誌性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在天王星收集的數據中發現了一個巨大氣泡的隱藏特徵。科學家推測,泡泡可能偷走了天王星的一些氣體大氣。這是科學家在分析旅行者2號對天王星周圍磁場的觀察後得出的結論。
  • 聞味識宇宙;天王星的味道、月亮的味道及泰坦的味道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享受美味是人類的幸福源泉之一,地球上的味道人類已經遍嘗,美食家們現在都在探測宇宙的味道,那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什麼味道?(天文學家研究距離遙遠的天體,使用光譜分析是重要手段之一;這是通過天王星大氣層的光譜與硫化氫的光譜進行比對和匹配得出的結論。)天王星躺著也中槍。(由於受到某個天體的撞擊,天王星自轉軸傾斜角度高達97.77275°,堪稱躺在軌道平面上。)
  • 揭開天王星的神秘面紗,天王星圖像展示 - 天王星畫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到的天王星 這是1986年1月14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780萬英裡(1270萬公裡)的地方拍攝的天王星的照片。 哈勃的天王星 這張2006年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天王星大氣中的條紋和一個新的黑點。
  • 最臭的天王星,滿身的臭雞蛋味,隔著屏幕的酸爽!
    科學家近日有一項有趣的發現,他們指出天王星,看起來很漂亮,聞起來可不是那麼美麗。可能會有一股雞蛋的臭味和淡淡的尿騷味。科學家的分析也不是空穴來風。太空環境本身就是十分複雜,現在除了地球,人類暫時也沒有發現另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
  • 天王星雲層與臭雞蛋有什麼共同之處?
    博科園:科學科普-行星天文學類硫化氫是一種能使臭雞蛋散發出獨特氣味的氣體,它瀰漫在天王星的上層大氣中——這是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從未被證實。基於對雙子座北望遠鏡的敏感光譜觀測,天文學家發現了在巨大行星雲層頂部的有害氣體。這個結果解決了我們在太空中一個鄰居而且是一個頑固由來已久的謎題。即使經過了幾十年的觀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的訪問,天王星仍然有一個關鍵的秘密——雲的組成。現在地球雲層的關鍵組成部分終於被證實了。
  • 天王星最大的衛星——關於這顆冰凍星球我們都了解什麼?
    這一重塑過程有可能與天王星被撞擊而倒向一側是同時發生的。人們認為天衛三的內部在其形成之後的某個時點膨脹了,導致其地表形成了被稱為陡坎(scarps)的巨大裂縫。天衛三內部的膨脹撐裂了其冰凍的外殼。如果它曾擁有液態水-氨的海洋,在之後冰凍起來的話,可能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些陡坎之間沒有多少撞擊坑,暗示從地質學角度,尚無很多時間形成大量撞擊坑的傷痕,也支持了前述理論。
  • 古老的旅行者2號數據中發現的來自天王星的舊氣體團
    圖源:美國宇航局/科學可視化工作室/Tom Bridgman30多年前,美國宇航局標誌性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Voyager 2),在天王星收集數據中,顯示出一個巨大氣泡,它可能「偷走」了天王星的一塊大氣。
  • 天王星有多恐怖,人類在上面活不過1秒
    天王星和地球一樣,同屬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太陽第七遠,僅次於海王星。同時,天王星也是太陽系裡體積較大的行星,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天王星的內部構造與大氣結構很特殊,它和海王星都很大部分是由冰構成,無論是地幔之中還是大氣,因此,科學家將他們劃為冰巨星。
  • 美宇航局規劃2030年發射天王星或海王星探測器
    如果能夠成行,毫無疑問將大大增加我們對於這兩顆冰凍巨行星以及其他類似行星的了解。目前檯面上已經有4個不同的探測方案備選,其中三個是軌道器項目,一個則是飛掠天王星的項目,但它將攜帶窄角相機,用於拍攝高清圖像,尤其是天王星的諸多衛星。同時它還將釋放一臺大氣探測器進入天王星大氣層,對其不同高度上的氣體成分和元素含量進行測量。
  • 天王星、海王星質量比地球大,但其衛星為何比月球小很多呢?
    目前有這幾種猜測:共生說、捕獲說、撞擊說,其中捕獲說、撞擊說是主流學說,比如咱們的月球,主流學說猜測月球就是地球與一顆如火星般大小的天體相撞之後形成的。 1781年3月13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爵士發現了天王星,1846年9月,勒維耶與約翰·戈特弗裡德·加勒發現了海王星。
  • 太陽死亡時體積膨脹100倍,地球可能被完全燒焦!
    當前的太陽非常龐大,直徑為140萬公裡,重量是地球的30萬倍,但與紅巨星相比,這個尺寸根本不值一提。仍是相同的質量,我們的太陽將膨脹為現在體積的100倍以上,這將吞噬最鄰近的水星和金星。隨著太陽體積膨脹和質量減少,地球很可能向外推開,偏離原有運行軌道。雖然地球也可能被膨脹的太陽吞噬,但科學家對於地球是否倖存的可能性仍存在分歧。
  • 天文知識——天王星(Uranus)
    直到1781年3月13日,定居在英國的德裔風琴樂師、業餘天文學家F · W · 赫歇爾,在雙子座中看到了一個星圖中未記載的天體,而且相對於周圍的恆星,它在改變位置。不過赫歇爾沒有做大膽的推測,而把它當作了彗星向皇家學會做了報告。隨著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的關注,人們終於發現這是一顆行星。
  • 瑞典科學家發現新電漿控制法 或有助核融合反應
    但瑞典的研究人員似乎發現了控制電漿的線索,或能使我們更接近「聖杯」。據報導,各國科學家從1950年起就開始研究核融合,但太陽是靠著強大重力場去穩定核融合反應,因此若要在地球上重現核融合,必須增加溫度和壓力,甚至比太陽表面溫度(6000度)還高,至少要達上億度才行。
  • 如果整個太陽系中,只剩地球的話,是不是我們就擁有更多的資源了
    如果水星和金星不復存在了,地球可能會向太陽漂移而去,如果木星或者土星消失了,地球可能會飄得離太陽更遠,這會給我們地球人帶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很幸運地生活在所謂的太陽系宜居帶內,也就是地球位於正好可以維持生命的軌道範圍內,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就會變得非常熾熱,我們可能會被高溫毀滅,如果離得遠一點,溫度下降得越多,地球會太冷而無法維持生命。
  • 科學家重溫旅行者2號數據,揭開了天王星奇異斑點之謎
    在旅行者2號的歷史數據中發現了來自天王星的舊氣體團一個動畫顯示了天王星奇怪的磁場。黃色箭頭指向太陽和深藍色箭頭代表行星的軸。美國宇航局標誌性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30多年前在天王星收集到的數據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氣泡的特徵,這個氣泡可能偷走了地球上一團含氣的大氣層。根據科學家們對旅行者二號觀察天王星四周磁場的分析存檔,之前已經研究過這些測量,但是僅僅使用了一種相對粗糙的視角。
  • 是什麼讓地球每天都在繞軸轉動?
    為了解答這個頑皮的問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45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疑問:地球為什麼會開始轉動?我們的太陽系起源於宇宙中的氣體雲,它被稱作星雲。由於引力的作用,無數氣體、塵埃聚在一起,因此形成星雲。氣體和塵埃圍繞它們的中心點做圓周運動。這些物質聚集在一起,這就是太陽和行星的出生地。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地球可能是由一堆小的空間「鵝卵石」形成的?
    在這些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在布滿灰塵的圓盤耗盡了製造它們所需的原材料之前,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模型顯示,在大約100萬到1000萬年的時間裡,這個圓盤將會被清除掉,因為它的氣體蒸發了,它的塵埃變成了新生太陽的引力。最大的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在圓盤消失之前,以某種方式將大約10個地球質量的核心聚集在一起。
  • 如果人類可以登陸天王星開礦,那麼鑽石將變得「一文不值」
    在太空的星河當中,不用說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連直徑達2光年的太陽系也不過是滄海一粟,類似太陽系的星系在銀行系中就有數千億個,而太陽系卻是一個屬性特殊的星系,正是它,孕育了地球這顆有著人類文明的星球。迄今為止,人類對於宇宙中智慧文明的探索從未止步,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也讓太陽系因此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