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2020-12-19 書影九點半

當年的奧斯卡角逐,#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

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01若你身處深淵,不妨改變深淵

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殺罪並被判處無期徒刑後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無法為自己辯解,只有他知道自己無罪。

在那裡,他見到了那個被監獄裡其他人捉弄、大哭著說「我不該在這裡,我想媽媽」的小胖子在來到肖申克的第一晚就活活被殘暴的獄警打死。

在肖申克,沒有人會在乎他人的死活,死的人連名字也沒能留下。

他也遭遇到監獄裡漫長的痛苦折磨與侮辱,但這些都沒能使他放棄生的希望。

他交到新朋友,年復一年向州政府寫信,接洽圖書館、慈善團體,把臭烘烘的儲藏室改造成了新英格蘭最棒的圖書館。

他始終在努力地把生存著變成生活著,努力對生活充滿希望。

命運給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讓他從雲端跌落塵埃,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落差,可安迪始終沒有屈服於命運。

生活有時太難了,我們需要自我救贖。

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在身處絕境時對生的欲望有多強烈。

安迪用一把小小的石錘,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在他人看來要花六百年才挖得通的隧道,爬過及其髒臭的五百米下水道,成功越獄,成功獲得了自由,獲得了新生,也成功實現了自我救贖。

困難荊棘在人生道路上長布,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當困難將人打倒寸步難行,成為深淵,有的人於深淵中怨天尤人,從此一蹶不振;有的人陷落深淵,但始終保有對生活的希望,改變深淵,戰勝深淵。

大多數人缺少的,正是安迪那種,若深淵讓我深陷其中,那我就戰勝深淵的魄力與勇氣。

而對生活不滅的希望,是擁有這種魄力與勇氣的前提。

02打敗一個人的不一定是生活,而是那顆對生活充滿恐懼的心

在肖申克監獄中住了五十年的老布,在聽到被假釋的那一刻,並沒有終於得到救贖的興奮,而是絕望地挾持了前來道喜的獄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繼續留在肖申克。

出獄後的老布,用佝僂蒼老的身軀和滿是病痛的雙手努力適應著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但結局宣告失敗。

他對這樣的生活充滿恐懼,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顯然,這不是老布追求的「救贖」。

五十載的監獄生活使他「制度化」,早已不想去追求出獄、追求新的生活。

在老布看來,在肖申克裡救下一隻掉下鳥巢的烏鴉並悉心照顧、管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和一群熟悉的獄友一起吃飯聊天,這才是他熟悉的生活,這才是他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找到的救贖。

這種現象折射在現實生活中,極其類似於我們如今所說的「舒適圈」。

所謂舒適圈,就是我們常常會於無形之中給自己的生活營造一個界限。我們只在這個界限中做自己熟悉的事,和熟悉的人交往,過熟悉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在自己看來都是可掌握可規劃的。

當邁出這個界限,遇到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生活,遇到的一切超過預期後,我們就會退回到自己的圈子裡。

我們無法評判一個人不願走出舒適圈到底是對是錯,只是對於體驗新生活來說,當新生活無法掌控,有的人選擇直面新生活的挑戰,有的人無法承受,不是生活把他打敗了,是他自己把自己打敗了。

對於老布來說,監獄裡的生活已然成為了他的舒適圈,所以他萬分懼怕出獄。而出獄後的新生活,一個新圈子,使他給自己了無形的重壓,最終產生了悲劇。

很多人固執地守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不願輕易邁出,因為他們對自己未知的世界充滿恐懼。而對生活的恐懼,才是真正能打敗一個人的魔鬼。

打敗一個人的不一定是生活,而是那顆對生活充滿恐懼的心。

03不要懼怕正視自己的內心,活得透徹,歸於淡然

影片最後,瑞德在回答例行的假釋談話中不再重複那說了幾十年的固定模板,而是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說出自己最真實最誠懇的想法。

那是活過半生、歷經苦難後對生活的透徹,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後,最真實的釋然。

而瑞德本來打算走老布老路的想法,也被安迪給的「希望」所打敗。

在去往錫瓦塔內霍的路上,他說:「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與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我夢中一般的藍,我希望......」

多美好啊,他希望……

真正的監獄是無形的。它禁錮人的思想人的活動,徹底磨滅一個人所有的希冀。

沒有希望的生活是無法繼續的,在黑暗中找不到救贖的人是痛苦且無助的。但永遠保有希望的人不會被禁錮。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生活本身百態,我們無法要求它始終一帆風順,平安順遂。當生活很糟糕時,願你仍然善良,願你學會勇敢,願你充滿希望。

一步難,一步佳。黑夜過後總會迎來光明,大雨過後總會天空晴朗,寒冬過後總會擁有春意。

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不是樂觀的傻瓜,只是生活有時太苦了,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救贖。

生活無非就是苦中作樂,聰明的人永遠充滿希望。

本文作者:顧南安,平安喜樂,萬事勝意。小夥伴們《肖申克的救贖》記得@書影九點半一起討論討論劇情,分享分享觀點哦。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到達,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這是電影裡的一句經典臺詞,他讓我們在一個壓抑,充滿了罪惡的監獄裡看到了希望
  • 希望、自由與救贖——淺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 安迪和肖申克的救贖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朋友的知道安迪一共在肖申克監獄呆了27年,並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成功越獄。可為什麼安迪就不申請假釋呢,這個得從安迪第一次第一次為獄警申請避稅時,安迪就知道在以不可能走出肖申克監獄了,但從安迪和獄警做的交易中不難看出,犯人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瑞德在樓上喝啤酒時說的話。我們坐著喝啤酒,陽光灑在肩我們坐著喝啤酒,仿佛是個自由人。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和瑞德到底誰年長?
    經典電影無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影迷朋友們都看過,很多人也許都看過許多遍。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可能許多人都困惑的問題:影片中到底是安迪年長,還是瑞德年長?他倆年齡差多少?如果電影忠實原著小說,那麼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扮演安迪的演員蒂姆.羅賓斯出生於1958年,參演《肖申克的救贖》的1993年是35歲。而扮演瑞德的演員摩根.弗裡曼出生於1937年,參演《肖申克的救贖》時是56歲。這樣就會出現影片角色與演員之間年較大的年齡差問題。完全忠實原著有技術難題。
  • 能比肩《肖申克的救贖》的越獄大片你看過嗎?
    象徵著自由,這部電電影號稱史上最偉大的越獄電影與《肖申克的救贖 》齊名。好萊塢。電影史誕生經典無數,如果要不假思索地。選出一部最經典的電影。許多人的選擇可能是經典越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Top250排名第一。超過150萬人打出9.7的高分。他是豆瓣評價人數最多的電影。可見《肖申克的救贖 》有多麼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在牢裡關了10年了,竟還是這麼意氣風發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高居第一的作品,今天小影給大家解讀一下《肖申克的救贖》中到底救贖了什麼?解讀1、獄友的救贖主角安迪的所有行為讓獄友得到了本不該在圍牆內出現的自由.何為自由?④懲戒了獄警"3姐妹",讓獄友們得到了相對乾淨的生活空間,不用再受到騷擾2、自我的救贖在湯米被槍殺,安迪被關2個月的禁閉之後,他開始了自我的救贖.我們都知道安迪進來監獄時一直都有一個執念:自己是無罪的.
  • 《肖申克的救贖》象徵著自由的感染力,救贖之道就在其中
    看完電影我學到了一個新名詞,「體制化」,這個詞剛出現時我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直到看到老布的經歷才明白這個詞的恐怖。老布是肖申克監獄圖書館的管理員,20歲不到就來到了肖申克,50年之後才出獄。當他被宣布可以假釋出獄時他非常驚恐,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留在監獄。假釋後他來到一個類似中轉站的地方,夜不能寐,對於這世界的變化不能適應。老布就在自己自由的第二天自殺了。
  • 《肖申克的救贖》說說安迪和他的朋友們
    《肖申克的救贖》居然排在豆瓣第一名,記錄的就有120萬人觀看。對這部經典,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我也有自己的解讀。我喜歡《肖申克的救贖》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喜歡這個充滿希望的故事,這兩個魅力十足的男人,同時,也喜歡影片的敘事結構。這部影片的敘事很有特點。
  • 肖申克的救贖—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而在這部影片中的一位身陷囹圄的銀行家,為我們展現一場追尋自由與自我救贖的旅途。 命運看似無情,卻暗中將選擇權交到你手中。肖申克的壁牆讓人如困獸般去謀生,但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剝奪的同時也孕育著自由,一邊滋生絕望,一邊播種希望。肖申克的救贖,是自由與希望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騙了我們25年,安迪既不是男主,也沒有得到救贖
    猶記得第一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感覺自己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覺得男主又帥有厲害,最後能逃離監獄簡直大快人心,除此之外再無吸引人的地方。直到二刷,三刷之後,才慢慢理解安迪的自我「救贖」之路。如今再看一遍,回顧電影的整個脈絡,竟然把此前對電影的理解幾乎全盤推翻。被救贖的根本不是安迪,甚至連主角也不是安迪!瑞德才成了那個唯一被救贖的人。
  • 《肖申克的救贖》:都不要忘記希望與自由給人的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句子,句句經典,令人回味無窮!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其實是一道關於自由的選擇題,如果你一定要喪失某一部分自由,你是願意肉體的自由還是靈魂的自由?對於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們來說,就是選擇被體制同化安於現狀而尋求相對的行動自由還是選擇雖然被監禁行動受限但仍然保持自由的意志和對自由的嚮往?
  • 地球科學經典教材《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簡介:一場謀殺案使得銀行家Andy蒙冤入獄,被判無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裡,他目睹了獄中黑暗、腐敗、以及人性泯滅,最後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場長達19年的自我救贖爆發,憑藉一絲不苟的本性和對希望的堅守,Andy成功越獄,重獲自由。對於愛好地球科學的我們這也是一部地球科學的啟蒙教育片。
  • 《肖申克的救贖》:人不應該被外界所束縛,最珍貴的是遵從自己
    《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有兩部電影角逐最佳影片等獎項。最後,《阿甘正傳》獲得最佳影片等共7項大獎,而《肖申克的救贖》雖顆粒無收,卻也是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無冕之王。那麼它為什麼成為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呢?
  • 25年經典重映,《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贖》在北美公映。時至今日,25年過去,這部電影早已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長年高居IMDb和豆瓣影史評分冠軍寶座。近日,北美率先宣布,將在《肖申克的救贖》25周年之際,在9月22、24、25日登陸部分院線,開啟經典重映,引發無限感慨。
  • 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是《肖申克的救贖》成為不朽經典的要義
    時間成就了《肖申克的救贖》,而它也有著一個好故事的內核,一個可以完美適用於電影語言來展現的好故事。視點、立場、閉環《肖申克的救贖》的成功在於它找到了恰當的講述方式,或者說敘事方式。《肖申克的救贖》找到了一個好故事完美講述的方法,儘管這個方法沒有那麼特別、複雜,但卻是最契合的方法。換言之,這種講述方法無論在它以何種形式呈現給大眾時,都不能被抹掉。
  • 喜劇版肖申克的救贖會是什麼效果?韓國「老臘肉和小鮮肉」告訴你
    喜歡看電影的觀眾,大都對《肖申克的救贖》不陌生。如果《肖申克的救贖》改編成喜劇版,會是什麼效果?韓國導演就做了這樣一次大膽的嘗試。這部片子被稱為韓版《肖申克的救贖》。在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和第53屆韓國電影大鐘獎中均獲得了最佳新人導演(提名)。
  • 《肖申克的救贖》運用知識,鑿穿牆壁,最終重獲自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主要講述了蒙受冤獄的主角Andy在獄中與獄友們和監獄當權者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影片最後Andy越獄,和獄友Red在墨西哥的海邊重逢。關於救贖也許很多人會思考,片名中的「救贖」一詞究竟是指什麼呢?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豆瓣評分9.6,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根據一個很著名的作家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6,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