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被稱為中國娛樂的國粹,在炎熱夏天的樹蔭下,街頭巷口大多都能見到一攤攤搓麻的人民。紙牌,麻將在清末民初時期更受歡迎。胡適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麻將》,說中國當時每天至少開100萬桌麻將,每天中國人浪費400萬個小時,麻將是中國的四大害,甚至是明亡清興的禍首。梁啓超則有不同意見,他有理有據地把麻將和救國結合起來:「麻將不能不打,要救國一定要打麻將。」
1995年——據說一個清華機電系高材生搞定日本麻將機,胡適稱之為「國戲」的麻將,來歷有多種說法。
說法一:
元末明初,有個崇拜水滸英雄的人叫萬秉迢(後取諧音萬餅條),用108張竹牌隱喻108條好漢。九條為「九紋龍」史進,二條為「雙鞭」呼延灼……108條好漢從「東南西北中」匯聚梁山,有人富(「發」)有人窮(「白」)……
說法二:
明鄭和率萬名將士七下西洋,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士兵精神委靡。鄭和想出了竹牌遊戲,供將士解悶。取「萬」祝大家發財,「餅」為船員們日常主食,為改善生活時常捕魚,「一條、二條……」鄭和說,既然這種遊戲能夠麻痺將士,那就叫它麻將吧。
……
在麻將機發明前,打麻將一直是手工的,梁實秋稱之為——上肢的蛙泳。
1995年——據說一個清華機電系高材生搞定日本麻將機
第一臺麻將機在日本誕生。大約1995年,有人從日本帶了一臺回到中國。
日本人造的這臺麻將機,結構相當複雜,據說是一個清華機電系畢業的高材生,研究了幾天幾夜,終於搞懂了全部結構和運作原理。
後來,市面上出現了極少量的仿製麻將機,不過都還沒有批量生產。
「1995年,大概是6月,我帶了這麼兩臺麻將機,參加重慶的一個展會。你都想不到當時有多轟動,當地報紙電視臺都去了,展臺旁邊人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每個人看完都張了個大嘴:玩了這麼多年麻將,怎麼世上還有這種東西……」重慶隆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軍提起當年盛況,依然興奮不已。
1996年至1998年——不少做服裝、自行車、摩託車的企業轉行造麻將機
這一時段是研發生產期。國內麻將機配件很少,每個想生產的廠家到處找配件,找不到,就自己摸索著製造模具。這是一段最為艱難的創業時期,很多原本做機電行業的技術人員沒日沒夜研究、調試。
第一個向市場推出全自動麻將機的正規廠家,是上海的「中路」(很多人對這家廠的保齡球產品印象更深)。
很快,上海、浙江幾家廠也開始了研發和仿製。一些過去做服裝、自行車、摩託車的企業,都開始轉向製造麻將機。
1999年至2002年——老大「雀友」
這是市場推廣和繁榮期。國內市場已經開始接受麻將機,有了大量民間需求。在龍頭品牌「雀友」的引領下,帶動蕭山眾多中小企業加入。2002年和2003年,「雀友」在市場的佔有率曾一度佔到六七成。
2002年至2005年——一臺麻將機利潤可達2萬元
這是整個行業的爆發期,目前中國麻將機行業前幾位的企業,都是在這幾年發展起來的。比如宣和,立明,唐幫,雀康……
這時的麻將機十分「暴利」,利潤最高的時候,一臺可以達到2萬元。業內當時有個傳說:一廠家以每臺兩萬的價格賣給一女老闆,而女老闆賣出價格達到一臺8萬。
2006年至今——港臺明星紛紛代言
這是麻將機行業混戰和整合調整期。
隨著大量企業競相加入,利潤也開始大幅下降。據說,近幾年利潤下降的幅度大約是一個月一百元。到現在,一臺機器的利潤甚至降至三五十元。
一些廠家開始思考出路,開始重視品牌品質和宣傳營銷。先後聘請馬季、侯耀華、陳寒柏、成奎安、曾志偉等港臺明星代言。
麻將機賣得最多的地方排名
四川、重慶、廣東、湖北
湖南、江蘇、上海、浙江
問題一:據你們的了解,麻將機在哪個地區賣得最多?或者說,中國哪個地區的人最愛打麻將?
4位被訪者中,三位回答:重慶、成都。一位回答:四川人和廣東人(業內以省會城市代表該省份的銷量)。
四川人和廣東人的愛打麻將又有不同。
比如廣州,人口流動性很高,很多人跑去住一陣,買個麻將機,打上一陣,又跑到別的地方做生意去了,機器就送給別人或是閒置下來,廣東的麻將機銷售量很大程度上是這樣上去的。
排在四川和廣東之後的,分別是湖北、湖南、江蘇、上海和浙江。
問題二:一年當中,麻將機什麼時候銷售最好?什麼時候最差?(其實也就是說,一年中什麼時候打麻將的最多?什麼時候最少?)
4位被訪者全部回答:每年春節前後。這兩三個月裡,麻將機的銷量能夠佔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最慘澹的銷量,出現在五六七三個月,原因可能有二:
1. 這幾個月正是一年之中的農忙時期。現在大城市的三星以上酒店和棋牌房已經基本上都用上了麻將機,而農村市場和家庭市場是最具潛力的兩大塊。
2. 天氣太熱,跑出門去搓麻的人也少得多了。
問題三:從麻將機的類型上看,中國各個地區的麻將打法有些什麼不同?
賣往全國各地的麻將機,都因當地的打法不同而有些不同,這個不同,主要體現在麻將牌的總數上。
比如,杭州人打136張牌的麻將(沒有梅蘭竹菊和春夏秋冬),四川人打的麻將有108張和120張的,廣州人打136張,廣東清遠,108張,梅州144張,江蘇人打152張……
最少的是江蘇豐縣,三個人打72張。
發到全國某個地方的產品,就會配上當地人習慣打的麻將牌。
問題四:中國人幾百年來習慣了手工搓洗的麻將,為什麼馬上就能接受機麻?機麻為什麼會有這麼廣的群眾基礎?
四位被訪者一致認為:相對手工麻將,機器麻將的最大優勢,首先是公平,其二是方便。而機麻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是更公平和更方便。
人工洗牌,如果耍個心眼搞個鬼還是比較容易的,比如,左手抓幾張壘到一塊兒,右手抓幾張壘到一塊兒,自己知道哪幾張牌位置在哪的事,放在機器上就不可能了,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起點上。
打麻將的人,無不「惜時如金」,特別是輸的人,廁所都捨不得上。最早出現的第一代麻將機都是單口機(也就是說,牌從一個口子自動出來),人們打完一把,等待「長城」自動碼好的時間,大約為六七十秒。
現在,單口機幾乎不生產了,現在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主要是四口機(從4個出口自動出牌),時間縮短到了30-40秒。
四口機之後,又有一種八口機,更節省時間。因為4口機給你自動碼好了牌,還得四張四張輪流抓啊,8口機連抓牌的時間都省了,機器會把牌自動分好,整整齊齊地碼在每個人面前。
問題五:既然8口機連抓牌都成自動的了,差不多已經省時省到極致了,那麻將機今後還怎麼發展?
4位受訪人士一致認為:麻將機今後的發展方向,一是更公平更公正,二是更快捷更方便,三是質量更優服務更多。比如,現在許多廠家爭相在打的「不影響孩子睡覺」的靜音牌,用海綿和隔音設備,讓洗牌的聲音降到最低。
還有蕭山的一家麻將機廠正準備在9月正式向社會推出一種專利產品:把自動飲水機和麻將機相結合。
創意來自該廠技術人員和領導的一次「基層」體驗。老闆和銷售經理定期到棋牌房回訪。有一次,在一家棋牌房發現一個現象:大部分時間,正在打牌的牌友按鈴叫服務員來,都是說「添點水」。經過調查發現:一家15桌機麻的小型棋牌室,就要有兩三個服務員給添茶倒水,每人每月以欠發達地區的最低工資600元算,一年就是7200,還要管吃住。而現有的飲水機呢?水溫不高,泡麵泡茶達不到最佳效果。
回到廠裡,他們用了三個月研製了這種產品:安裝在臺面,容積為4.3升(這也是經過測算的,略高於四個成年人一晚的飲水量),能把水燒開,再保溫到80℃,在桌子下面安裝兩個出水口。
同樣以那個15張麻將桌,兩三個服務員的棋牌室為例,花大約5000元全部安裝上,兩個服務員的工資就可以省了。
責任編輯:肖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