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吳用:為什麼聰明人過不好這一生?

2020-12-14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水滸傳》的世界裡,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一介書生吳用,卻以羽扇綸巾、足智多謀的形象貫穿了始終。

然而,他看起來風光獨佔的人生,其實卻千瘡百孔。

最終,吳用在痛苦和悔恨中,自我了結了那本應繼續展開的人生。

一個什麼都知道的聰明人,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一鳴驚人,出場即巔峰

吳用的出場,與眾不同。

楊志一出場,就被林衝搶了行李;劉唐一亮相,就被雷橫綁了;

史進一出場,就被王教頭一棍子打倒了;武松一亮相,就被宋江砸了一臉火炭。

其餘像魯智深、李逵等人,出場時不過是絮絮叨叨聊些閒話。

然而,吳用一亮相,就用兵器隔開了惡鬥五十回合的兩位英雄。

當時,劉唐和雷橫正在廝打,久久不分勝負。

雷橫漸漸抵擋不過,他的手下便想上去幫忙。

眼看對打就要變成群毆,吳用挺身而出,猛舉銅鏈,隔開了二人的樸刀。

據清代程穆衡《水滸傳注略》說,「鏈」即「鐧」。

也就是說,吳用的兵器是一對銅鐧,似劍,有脊而無刃。

銅鐧一出,英雄退步。

這樣看來,吳用的形象不可謂不高大。

然而,更讓人驚豔的還在後面。

吳用聽劉唐說可以截取生辰綱,便去說服阮氏三兄弟參加行動。

他因勢利導、正話反說、步步為營,直說得三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

之後,便是那一系列讓人拍案叫絕的行動。

押送生辰綱的楊志是個精細人,然而根本不是吳用的對手。

那個時候,天氣熱得不行。

吳用就利用這「天時」,在酒中摻了蒙汗藥,專等對方來買。

押送生辰綱的必經之路是黃泥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吳用就利用這「地利」,為這件機密事選好了絕佳的實行地點。

楊志一夥離心離德,互有怨言。

吳用就利用這「人不和」,演了一出雙簧。

楊志的手下想買酒,楊志劈頭就打,邊打邊罵:「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吳用他們便說:「既是他們疑心,且賣一桶與我們吃。」

賣酒的人嫌楊志說他酒裡有藥,假裝死活不賣,吳用等人吆吆喝喝非買不可。

最終楊志被攪糊塗了,覺得喝點沒事,著了吳用的道。

這番好計謀,奇峰迭出、環環相扣,讓人不由地連聲叫好。

其中的喬裝打扮、正話反說、因勢利導等方法,精妙恰當,出神入化。

從此,吳用智多星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這光輝形象背後卻暗藏著濃重的陰影。

正是這些陰影,讓吳用最終選擇了自我了斷,在深深的遺憾中匆匆走完了一生。

重複自我,從此無長進

吳用的出場雖然高調,但是也不無遺憾。

智取生辰綱的實施過程堪稱完美,善後處理卻漏洞百出。

吳用等人一不該去住店,二不該呆在家裡原地不動。

結果,官府從客店入手,順藤摸瓜,很快發現了他們。

要不是有宋江、朱仝、雷橫幫忙,吳用等人很可能會被一網打盡。

但吳用並沒有就此反思,反倒是沉迷於智取生辰綱的方法之中,難以自拔。

在此後的多次行動中,他不斷複製此次行動中的方法。

諸如喬裝打扮等方法,就被不知用了多少次。

有效的事情重複做,這本來沒什麼錯。

但漸漸地,吳用卻只知簡單重複,而忘了推敲細節,更別說提升改進了。

第六十六回中,吳用讓孔明、孔亮兄弟二人扮作乞丐。

「只見孔明披著頭髮,身穿羊皮破衣,右手拄一條杖子,左手拿個碗,醃腌臢臢,在那裡求乞。」

乍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時遷一見,卻連忙搖頭:

「哥哥,你這般一個漢子,紅紅白白麵皮,不像叫化的。北京做公的多,倘或被他看破,須誤了大事,哥哥可以躲閃迴避。」

見了孔亮的扮相,時遷又說:

「哥哥,你又露出雪也似白面來,亦不像忍飢受餓的人。」

就是吳用自己在喬裝打扮時,漏洞也越來越多。

他去騙盧俊義上梁山時,扮成了一個道士。

秀才扮道士,氣質、長相上問題不大,可是他卻讓殺氣騰騰的李逵扮做道童。

果然,過城門時,守門人不客氣地說:「這個道童,倒像賊一般看人!」

不僅如此,吳用見了盧俊義,一直自稱「小生」。

這可是讀書人的自稱啊,真正的道士公孫勝,可是自稱「貧道」的。

糊塗的盧俊義,沒看出吳用的破綻來。

百伶百俐的燕青,卻一針見血:

「休信那個算命的胡講。小乙可惜夜來不在家裡;若在家時,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倒敢有場好笑!」

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燕青在場,吳用鐵定是要露餡的。

另外,在梁山泊的壯大過程中,宋江曾獲得兵書三卷,日夜和吳用研讀。

然而,這兵書卻是宋江用得多,而且用得還不太好,而吳用則很少使用。

他使用的,似乎仍然是早年間讀過的「孫吳兵法」。

按理說,吳用出場之後,大大小小的場合用計無數,本來應該飛速成長。

但他卻固步自封、自我重複,終於導致在徵方臘的戰爭中,江郎才盡、醜態百出。

然而,吳用退步的不僅是計謀,還有心態。

他最讓人齒冷的地方,是忘了初心,終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忘了初心,迷途不知返

當初吳用之所以要截取生辰綱,是因為他發現:

如果按照常規的發展道路,這個世界不會給他留下多大位置。

通過正當渠道成就個人的道路,竟然行不通。

吳用決定反抗這種醜惡。

然而和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便也成了惡龍。

在壯大梁山泊的過程中,吳用不惜坑蒙拐騙偷,甚至殘害無辜。

被他騙、逼上山的人不在少數,盧俊義、李應、徐寧、蕭讓、金大堅、安道全、朱仝等都是被騙來、逼來的。

在這些過程中,吳用多次使用作假、下藥、偷盜、離間、殺人、栽贓等手段,最後騙人家屬、絕人後路。

這種做法,讓當事人無奈之餘,也頗感憤慨。

第五十一回,吳用為了讓一再拒絕落草的朱仝上山,竟然指使李逵殺死了朱仝上司的小孩。

那孩子只四五歲,冰雪可愛。

他和朱仝一見如故,朱仝和他相處了半個多月,其樂融融。

然而,吳用卻全無心肝,讓李逵殺了那小娃。

朱仝焉得不氣?豈能不惱?

儘管在柴進的斡旋下,吳用一再道歉,朱仝還是大罵:「忒毒些個!」。

就是上了梁山以後,朱仝也幾次三番要殺了李逵替那孩子報仇。

最後宋江出面,此事才不了了之。

不能說吳用沒有智謀,他謀劃的幾次戰鬥,的確可圈可點。

而,他雖號稱賽諸葛,但和諸葛亮比起來,明顯陽謀不足,陰謀過多。

可以說,吳用已然忘記了當初上梁山的初衷。

原本是官府逼良民造反,如今是吳用騙好人上山。

但讓吳用沒料到的是,他騙上山的大多數人,最終還是選擇了當初的人生道路。

莊主李應不肯做官,返回故鄉,重做地方富翁。

書法家蕭讓再也不必偽造各種書信,而是在太師府寫字教書。

制印師金大堅再也不用刻印兵符,而是在書畫皇帝宋徽宗御前聽用。

醫生安道全不必整天面對刀創劍傷,而是成了太醫。

軍官朱仝重獲自由身,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官至節度使。

如果徐寧沒有陣亡,也許會走上和朱仝類似的道路。

之前,這些人的人生道路,遽然被吳用斬斷。

然而彎彎繞繞、千辛萬苦之後,他們仍然選擇了原來的那條路。

只因為,他們的初心還在那裡。

吳用以為,為了一路向前,可以不擇手段。

殊不知,若丟了初心,人生不過是在迷途之中兜兜轉轉。

格局窄小,終作繭自縛

在吳用的運作下,梁山泊日益壯大,終於聚齊了108將。

然而梁山泊後續應該怎麼發展?

作為梁山事業的謀劃人,吳用卻缺乏戰略眼光。

宋江一心想被招安,重回官場。

吳用對此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但也沒有堅決反對。

他只是說:

「論吳某的意,縱使招安,也看得俺們如草芥。等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

說來說去,吳用並非反對招安,而是反對輕易就被招安。

吳用的打算是,顯示自己的力量,抬高籌碼。

這自然比宋江急於被招安的想法更有見識,然而仍然缺乏對梁山泊後續發展的遠見卓識。

實話實說,招安並非完全不可行。

畢竟梁山泊難以長期與官府抗衡,大多數人原本也並不想造反。

更重要的是,一旦接受招安,大小罪行就會被赦免。

這意味著,眾英雄的人生面臨著難得的重啟機會。

然而,被招安以後的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

信任、價值觀、行事方式等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觸發大矛盾。

還有,眾人的個人發展何去何從?

這些事情,吳用並沒有仔細規划過。

或者說,吳用也規划過,只不過只給出了一條路——遇上矛盾,就忍著;要想發展,就戰場立功,等著封官。

條條大路通羅馬,吳用的眼裡卻只有這一條路。

格局如此之小,無異於作繭自縛。

果然,災難來臨——

招安之後,眾英雄風流雲散。

財富、自由、乃至性命,都被剝奪了。

這樣的結局,可惜可嘆。

一直到宋江被奸臣害死,吳用才幡然悔悟。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既然吳用已經悔悟,大可以放棄過去,重新啟程。

然而他卻在悔恨交加中,自我了斷,匆匆結束了人生。

每一次重啟人生的機會,都因為吳用缺乏長遠眼光,而被白白浪費。

人這一生,可以勇往直前,可以平靜淡然,可以兼而有之。

怕就怕在,半途而廢又不甘平凡。

壞就壞在,誤入歧途又不肯回返。

實,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自在。

不僅要持續前進,還要不忘初心。

只有如此,方能有始有終,不愧此生。

相關焦點

  • 水滸傳:害死王倫的真兇,並非吳用、林衝,而是城府極深的此人
    水滸傳:害死王倫的真兇,並非吳用、林衝,而是城府極深的此人小編又來給大家講歷史了,今天我們講水滸傳的那些事。我們都知道被逼上梁山的108條好漢,當然應該也都知道這些好漢最後的結局並不好,令人惋惜。今天小編來告訴大家,水滸傳:害死王倫的真兇,並非吳用、林衝,而是城府極深的此人綽號為智多星的吳用,曾經智取生辰綱,並且與梁山大軍們多次徵戰。他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計謀計策的人了。他在劫取了生辰綱後,便和晁蓋等七人成為了官府的要犯,梁山便成了他們唯一的去處。
  • 《水滸傳》中吳用真的跟宋江關係很好嗎?這個小細節出賣了吳用
    《水滸傳》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本小說,就算沒有看過原著的肯定也看過影視作品。水滸傳中確實出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魯智深,武松,林衝這些鼎鼎有名的好漢更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但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卻不是這些個英雄好漢,而是水泊梁山的一號人物宋江跟二號人物吳用。
  • 水滸傳裡,吳用早就看懂了朝廷的不良居心,為什麼還推薦接受招安
    水滸傳裡,吳用早就看懂了朝廷的不良居心,為什麼還推薦接受招安在水滸之中有很多厲害的人物,這些人的戰鬥力無一例外的都是非常的強,很多人一提到了他們之後,就會覺得這些人可能僅僅只是會打架,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想起來,在這樣的一個故事之中,還有一個軍師一樣的人物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吳用
    智取生辰綱楊志負責押送生辰綱,吳用在黃泥岡巧設妙計「智取生辰綱」。吳用設計用藥的過程是:兩桶都是好酒,七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在另一桶酒裡打了半瓢酒吃,故意給軍士等人看。吳用去松林裡取出藥,抖在瓢裡,用瓢去打酒時,把藥攪在酒裡,假意打半瓢吃。最後,白勝奪過吳用手裡的瓢,將酒倒進桶裡。楊志等人上當,喝下了帶有迷魂藥的酒。晁蓋、吳用等人取走生辰綱。
  • 「智多星」吳用,《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文/小擇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水滸傳》很多人都看過,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裡面的人物或者是時間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就和大家講一下《水滸傳》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吳用,他很有智慧,足智多謀,人們稱他為「智多星」。他和晁蓋小的時候就認識,而且關係非常好。
  • 水滸傳中害死王倫的真兇,並不是吳用林衝,而是深藏不露的此人
    水滸傳中害死王倫的真兇,並不是吳用林衝,而是深藏不露的此人水滸傳中對於梁山最早一任老闆王倫的死幾乎是公認的,就是吳用和林衝二人合謀所為,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因為王倫作為表面上的梁山老闆其實自己所佔的股份就那麼點,但一老作出錯誤決策當然會使得梁山義士們很不爽
  • 水滸傳的靈魂人物,宋江的傳奇一生
    說到水滸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物一定是宋江,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水滸傳的靈魂人物宋江,宋江字公明,江湖人送外號及時雨宋江,宋江出生於山東鄆城縣,從小立志要考取功名,長大後果然不負眾望,成為鄆城縣的一個小押司,原本生活應該幸福美滿,前途光明,卻因私自放走晁蓋一伙人,東窗事發被逮入獄
  •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吳用到底有沒有用?
    吳用在《水滸傳》108個好漢中位列第三把交椅,千百年來,他給讀者的印象是:老道,沉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綽號"智多星",是宋江或者說梁山的奇謀軍師。不過,吳用真的那麼有用嗎?這裡結合吳用後來"跳槽"做了軍事,一直到死,大概作者的用意是說:吳用是個亦文亦武的人。雖然他手無縛雞之力,可他能運籌帷幄之中,為人出謀劃策呀。智取生辰綱這不,吳用的計策說來就來,"智取生辰綱"就用上了。
  • 《水滸傳》結局:綽號智多星的吳用,最後為何會自盡在宋江墓前?
    《水滸傳》結局:綽號智多星的吳用,最後為何會自盡在宋江墓前?文/小魚講歷史梁山好漢的一百零八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宋江而另外一個則是落榜的秀才吳用。而在梁山,兩人不僅默契十足,同時也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這也就是為什麼二人死後也是前後一起的緣故。而兩人生死相隨主要有哪幾方面的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原因一就是失去兄弟後的失落。即使好漢們在梁山的日子並不光明正大,但是他們也真的做到了開心快活,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的家人收貨了很多的感情。再加上吳用是第一批上梁山的好漢,所以對此的感情更是濃厚。
  • 水滸裡最聰明的不是吳用,很多人比他還聰明
    說起《水滸傳》裡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一些。說到最厲害能打,大家肯定說是盧俊義。那說到誰最聰明呢?大家可能回答不上來,因為聰明的人實在太多了。那麼誰是《水滸傳》108將裡最聰明的人呢?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智多星吳用,因為他是梁山正軍師、首席智囊。
  • 水滸傳:「沒用」的吳用
    前文說到,吳用在智取生辰綱上出了一點紕漏,從而招致大麻煩。那麼吳用後來的計策是否穩妥可靠,穩操勝券了呢?我們不妨再接著看。吳用得知後,便以蔡九之父蔡太師的名義偽造了一封書信,說是希望將宋江押至東京審問,本意是想在途中劫回宋江。而當"神行太保"已經加急把信送出,追之莫及的時候,吳用才發現事情"壞了"。原來這封信偽造得有明顯破綻,信中落款他竟然用上了蔡太師的諱稱"翰林蔡京",這下麻煩可大了!
  • 智多星吳用到底是水滸傳中的虛擬人物還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
    吳用是小說《水滸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山東菏澤市鄆城縣東溪村人。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張寶瑞的神話小說《落花夢》中,也有吳用兒子吳為出場,在此書中吳為外號"慧多海",為"小梁山"的軍師。而在當代作家孫昌宇的小說《絕代奇才--施耐庵傳》中,則有一位叫"吳鐵口"的軍師,是吳用後人。
  • 宋江死後,為什麼吳用慌忙隨之自盡?原來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大家都知道宋江是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中的老大,有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的暱稱。他渴望正義,經常在危機時刻救人於水火,所以他還有個座右銘叫及下雨。吳用可以說是宋江旁邊的軍師,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穩坐梁山第三的位置,你可以想像是多麼難得。
  • 宋江死了之後,為什麼吳用要選擇在他的墳墓前自殺呢?
    宋江死了之後,為什麼吳用要選擇在他的墳墓前自殺呢?看了《水滸傳》的人都知道,這些梁山好漢們雖然都是以轟轟烈烈的方式開始山上的生活的,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異常的悽涼;死的死傷的傷,最好的結局也無非是歸隱了;這一切和宋江支持招安也有著莫大的關係;但是到了最後宋江去世了,為什麼吳用要選擇在他的墳前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最討厭的人物是吳用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英雄人物是武松,因為他神勇、仗義、聰明、成熟;最討厭的人物是吳用,因為他狡詐、薄情、狠毒、陰險。武松武松神勇說武松神勇,主要是說他在景陽岡打死猛虎,這成為幾百年來英雄好漢的標誌。武松在酒家喝了十八碗酒,帶著幾分醉意上了景陽岡。
  • 你認為諸葛亮和吳用哪個人的智力更高,更厲害!
    在小說中水滸傳的智多星吳用的智力高,還是三國裡面的諸葛亮更勝一籌呢?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演義中,蜀國的軍師,人稱臥龍先生。是漢族人,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 智多星吳用:一個可怕而殘忍的「江湖知識人」
    整部《水滸傳》中涉及現實政治問題的代表人物,除了宋江,最能稱得上「典型人物」的,當屬軍師吳用。他是最不可或缺的梁山聚義實現者。「聚義」在《水滸傳》中意味著新的江湖政治共同體的建立,也意味著舊的江湖政治共同體需要被打破。林衝火併王倫這一事件的主謀就是讀書人吳用。
  • 吳用自殺前,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是宋江
    《水滸傳》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是他也確實很真切的反應了宋朝的風貌,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下層民眾在面對腐朽的宋朝廷壓迫下的無力與反抗。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經濟發展的最好的一個朝代,號稱「文化與經濟盛世」,商品經濟空前發展,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峰,百姓都比較富裕民間也非常的有活力,但是真實的宋朝是什麼樣呢?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 水滸傳中最高明的好漢,「虐慘」吳用,架空公孫勝,結局卻很完美
    對《水滸傳》中的好漢也是這樣,如梁山108將武功對比,除了「馬上林衝,步下武松」外,又不得不承認,還是盧俊義武功最牛。那麼在梁山108將裡,誰最高明呢?根本就不是宋江,也不是號稱梁山大腦的吳用,更不是第一個看透宋江的公孫勝,而是排在72地煞首位的好漢:神機軍師朱武!
  • 宋江被賜毒酒死後,為何吳用也隨之自盡了?因為他看明白一件事情
    說起小說《水滸傳》,我們總會想起水滸的英雄人物。我們不得不佩服施耐庵的寫作風格,他能為我們畫出108個生動的人物。此外,這108位英雄都是勇敢和足智多謀的,非常重視情感和正義。然而,最終的結果卻非常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