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直沒人管的池塘,為何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有魚?原因真想不到
可能許多小夥伴可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出現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國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女媧造人」,說是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物種,都是女媧之神用河邊的泥土捏造出來的。當然,我們都知道,傳說只不過是傳說,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可是,在地球上真切實在地卻有著一些未解之謎,比如,一些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放魚苗等生物的人工湖泊或野池塘裡,怎麼突然就有了魚類等的生物,有的甚至還是一些比較罕見的大魚?還有一些池塘,即使乾涸了很多年,只要一有水流入,裡面很快又會有魚類在活動?那麼,這些原本沒有魚的湖泊與池塘,為什麼會有魚誕生?它們中的魚究竟是哪來的呢?難道真是傳說中的憑空產生的?
其實,沒人管理的湖泊與野生池塘中的魚,之所以能夠「憑空產生」,很多情況都是源於大自然的力量,所以我們的大自然是很神奇的,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一、「千年魚子,萬年草籽」。
俗話說的「千年魚子,萬年草籽」,意思是說「魚子和草籽」可能存活很多年,所以一些魚卵在離開水源而乾涸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還是能夠存活的。據悉,一些鯽魚的魚卵,在乾旱的環境之中,只要不與太陽直接接觸,它們就能夠存活一年之久。此外,泥鰍與肺魚等魚類,非常的耐渴而且搞乾旱的能力又很強,所以它們即使在乾旱的土地中,只要全身被溼潤一些的泥土包裹著,它們往往就能夠活半年以上。
所以,一些原本在淤泥中的魚類,只要所在的地方有了水,它們就會重新回到水中,而且一些魚卵也是這樣,只要具備了孵化的條件,它們就會開始孵化而新生,於是這樣原本沒有魚的池塘,就有了魚。
二、「會走路」的魚。魚會自己來到池塘中來?據說,那些池塘或者是人工湖泊中出現的是魚「攀鱸魚」,極有可能是它們自己一步步「走過來」的。
說起「會走路」的魚,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有一種叫做魚攀鱸魚的魚,卻是一種實實在在「會走路」的魚,如果它們曾經生活的地方變得乾涸了,它們就會自己跑出來,重新尋找水源。因為它們的魚鰭與眾不同,這個地方非常的肥厚,可以幫助它們短時間內在陸地上行走。所以,它們可以自己「走」到新的家園之中。
三、暴雨的衝擊。大自然降下的暴雨,也是魚類尋找新家的工具。所以每年夏天的暴雨過後,往往會使一些本來沒有魚的水域,突然出現了魚兒。所以在雨季時,如果外界水源連接了野生池塘,使得外界的魚兒遊到了這裡,它們就在這裡生生不息。
因為暴雨可以直接使得野外的各個水域中的水位,不斷上升,使許多魚塘或其他有魚的水域裡面的魚和魚卵,被雨水衝出來,之後隨著水流被衝到各種各樣的地方,於是一些原來沒有魚的水域中,便有了魚類。
四、鳥類的羽毛。野生池塘的魚類,肯定不是憑空產生的,雖然我們沒有人為地去做,但很多事物都可以無意為之。我們知道魚是卵生動物,所以那些微小的魚卵很容易粘附在別的東西上面,比如鳥類的羽毛,而且鳥類的羽毛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魚卵。我們知道很多鳥類都在水中嬉戲,那麼當它們在有魚的水域中玩耍並攜帶了魚卵之後,它們又無意識到別了另一個沒有魚類的水域,並將魚卵抖落在這裡,於是一些原來沒有魚的池塘便有了魚。
五、龍捲風力量。其實天上除了下雨,有時候也會「下魚」,於是往往一場龍捲風颳過之後,不管是地上還是水中,往往就會出現很多魚。因此如果一場龍捲風恰好經過了有魚的水域,它就很可能會將水裡面的魚類捲起來,而當它風勢減少的時候,被捲入的魚和魚卵,就可能會降落的那些沒有魚的水域之中,於是這裡便有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