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在蔬藝館,一片片巨大的南瓜葉子下,拳頭大小如同小土豆的嬌嫩南瓜已經掛上藤蔓。 「別看它現在小,等過3個月,就能長到200斤。 」布展方山東紅梅園藝董事長劉紅梅說,這是太空育種的南瓜,與尋常的南瓜比,它的生長周期特別快,個頭也特別大。劉紅梅指著蔬藝館裡裡一個玻璃搭建的太空艙形狀溫室說,這裡展示的植物是經過改良的品種和太空蔬菜。
爬高地瓜省空間產量大
沿天水路向東行進不遠處可以遠眺成片的花卉大棚,花卉園以「溢彩花田」為設計主題,因勢利導利用天然臺地,營造自然立體的視覺盛宴。這裡重點對山東半島及青島本土特色花卉進行展示,也是世園會花卉儲備的「大本營」和花卉交易的場所。花卉園的蔬藝館著重展示多種前沿種植技術,包括只有世界上少數國家能夠掌握的太空蔬菜種子技術,國內首次引進的太空艙種植技術,國內較為領先的無土栽培、立體栽培技術,具有高產遺傳潛力的番茄樹種植技術等,在這裡,遊客還可看到通過不同育種方法繁育的花卉新品種,其中有多個是世界上首次出現,如三色堇、高山杜鵑、世園百合等。在大棚中部,一種爬上架子的地瓜讓人覺得新奇。這種地瓜是無土栽培品種,普通地瓜藤在地面上匍匐,它則能爬高,高高架起的枝葉不但節省了種植場裡的空間,還能增產,工人只需要在開花的枝葉下面吊上一個桶,地瓜就會乖乖地在桶裡生長,並且產量更大,口感更好。
建「太空艙」展示太空蔬菜
形態特異的太空蔬菜、五彩椒、香爐瓜、葫蘆2號等近30個品種和太空花卉百合、瓜葉菊、大麗花等,都是最新的太空植物科研品種。這裡通過栽植這些最新品種,重點展示我國太空科技育種的技術成果,這些奇異的太空植物也成為世園會「海陸空」植物集體亮相的一個有力註腳。這裡建設了低碳或零碳排放的「太空艙」,將當代高效太陽能技術、當代溫室園藝技術和當代環境智能控制技術相結合,模擬太空環境,種植蔬菜等作物,展示特殊的「田園風光」。我國自1987年利用返回式衛星和神舟飛船,先後進行了10多次搭載,有1000多個品種的種子和生物材料上天。通過太空育種,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變類型和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例如太空黃瓜,藤壯瓜多,瓜體奇大,單果重850-1100克,抗病力強。特別是雌花開得多,是地面瓜秧的1.5倍。雖然它的皮厚了點,但瓜肉非常清涼爽口、汁多肉嫩。 「太空櫻桃番茄」,含糖量高達13%,與柑桔含糖量相當,口感鮮甜,可當水果食用。 (記者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