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2月14日電題:吉林松原查幹湖:一條「跨界魚」能遊多遠?
新華社記者劉碩、金津秀
吉林松原查幹湖方圓400多平方公裡的廣闊冰層之下,一條條膘肥體壯的魚正等待破冰而出。從2002年第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到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查幹湖的魚為這片水土代言,也遊出了更廣闊的天地。
從「家常菜」到「網紅魚」
再過十多天,一年一度的查幹湖冬捕就要拉開大幕。56歲的「魚把頭」張文一個月之前就和漁工們開始準備今年冬捕用的備品。「今年冬捕預計能出魚280萬到300萬斤,比去年只多不少,必須好好準備。」張文說。
胖頭魚、鯉魚、草魚、嘎牙子、黑魚……60多種魚類在查幹湖裡和諧共生。做了23年「魚把頭」的張文對查幹湖魚的巨變感觸頗深。早年間,查幹湖的魚沒啥名氣,賣不上價錢,漁場職工們的收入也不高。
2002年冬天,第一屆「中國·吉林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舉行。大網被從冰眼中徐徐拉上來,一條條肥美的魚在網中打挺、躍動,遊客看到冬捕大網撈上來的大魚高興得直蹦……
當查幹湖冬捕的壯觀場面通過媒體報導展現在世人面前,查幹湖的魚開啟了進階之旅。
張文說,普通的胖頭魚每斤只能賣幾塊錢,查幹湖的魚是採用生態放養的模式生長的,肉質細嫩,體格普遍比較壯,15斤以上的魚通常能賣到每斤30多元。
查幹湖民俗顧問肖慧超全程見證了查幹湖魚的驚豔蛻變。他說,以前冬捕之後都要拿到市場上去賣,現在冬捕的魚不夠「搶」。不僅冬捕現場觀眾和周邊魚莊爭相購買,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也能夠第一時間買到天然速凍的查幹湖魚,不少電商企業還在冰面上搭起臨時工作區,場面甚是壯觀。
一魚多「吃」旅遊升溫
「這些年遊客明顯越來越多,熱度越來越高。」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朱伏金說,查幹湖的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更成了查幹湖旅遊的金字招牌。
「家裡一共六鋪炕,能同時接待十多桌,冬捕這幾天的住宿提前一個月就訂滿了,從元旦一直到春節遊客都不斷。」查幹湖北岸李記魚莊老闆李書先說,現在看來經營規模有點趕不上遊客增長的速度,等開春之後還得繼續擴大規模。
2018年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組委會指揮部總協調聯絡人孫樹輝說,今年除了冬捕之外,查幹湖還將在旅遊節期間舉辦查幹湖冰雪徒步大賽、冰上越野車爭霸賽、冬釣大賽等活動,讓遊客更全面地感受查幹湖的魅力。
朱伏金說,隨著查幹湖的名氣越來越大,查幹湖旅遊不再「冬熱夏冷」。春季開湖品魚,夏季避暑賞荷,秋季觀鳥,冬季冰湖騰魚,查幹湖一年四季都是好時候,熱度輻射到了松原市乃至周邊更廣的地方。
去年,查幹湖接待遊客1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10億元。今年僅國慶黃金周7天時間,查幹湖的遊客數量就突破31萬人次。松原查幹湖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冠男介紹,今年以來該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15萬人次,連同高速公路、高鐵,便利的交通配套網絡讓查幹湖日益繁忙,松原的城市節奏越來越快。
一躍而成最靚「名片」
最近在廈門舉行的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來自松原的查幹湖品牌大米備受關注。松糧集團總經理苗鳳祥說,自2012年集團組建以來,松糧集團一直堅持以查幹湖大米品牌為旗幟,大米賣得好,企業和農民的收入也節節高。
查幹湖因魚聞名,湖裡的魚不僅是這個湖裡最典型的物產,更是松原這座城市最典型的「代言人」和最靚麗的「名片」。如今,這條魚遊進了越來越多人心中和越來越多領域。除了大米,查幹湖的品牌影響力正在擴展到更多方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商。
松原市委宣傳部部長施大寧說,為了讓查幹湖的魚有更好的成長環境,當地在生態資源開發利用、汙染防治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為了展示好查幹湖魚這張「名片」,松原把傳承逾千年的查幹湖漁獵文化和遼金文化元素植入城市的每個角落,充滿濃鬱歷史和民族特色的廣場、雕塑隨處可見。
松原市農委市場信息科科長柳楠說,查幹湖品牌給松原農業注入了活力,目前松原正在打造雜糧雜豆、瓜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松原農產品在查幹湖品牌的帶動之下將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吳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