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菩提心,菩薩手中的蓮花各有不同,又代表什麼?

2020-12-19 冷眼看網界

《西遊記》裡的觀音菩薩經常拿著蓮花寶瓶,這個瓶子神通廣大,一滴水就可以收妖伏魔,或救苦救難,法力無邊。她時常踏著蓮花而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蓮花這個神奇的植物,在不少菩薩手裡都有,但每一個菩薩拿的蓮花都不一樣。有的菩薩拿著白蓮花,有的拿著紅蓮花,還有的菩薩拿青蓮花。這些都是有寓意的,比如白蓮花比喻遠離煩惱,內心清淨,而青蓮則比喻蓮花的暗香和靜雅,有點像是佛微微睜開的法眼。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來救苦救難的,也是漢傳佛教最受人喜歡的菩薩。觀音菩薩面相慈顏,在漢傳佛教之地,觀世音最多的化相是勸念觀音,其形象為手拿著淨瓶和楊枝,時以瓶子裡的露水灑向人間,救護那些信仰的眾生。

在藏傳佛教裡,觀音像有四條胳膊,又稱四臂觀音。面相也是慈祥端莊,其中有一隻手拿著的是初開的蓮花,象徵眾生都有的菩提心,但還沒有開放,需要多做善事,多行善念,就有機會修成大道。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文殊菩薩的化身很多,又是掌管智慧,常見到的化身多為騎獅子的造型,但有一個化身為慈祥的菩提化身,面帶慈祥,面容清秀,宛如童子的年齡。菩薩雙手均拿著蓮花,不同的右手的蓮花盛開在寶劍之上,左手是盛開的蓮花,蓮花上面有一本經書。

白度母

藏傳佛教裡的白度母也是拿著蓮花的。

白度母,藏音譯卓瑪嘎爾姆,又稱為增壽救度佛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有32種應化身,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變化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為聖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傳密教中,綠度母與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傳最廣的。

白度母手裡拿著的是完全盛開的蓮花,表示已經開了菩提心,具有種種莊嚴之相。

由此可見,佛教和蓮花有著密切的聯繫,蓮花的寓意也有含苞未放、剛剛盛開、完全盛開三種狀態,每一個狀態都代表不同的寓意。

含苞開放,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菩提心,只是隱藏在心中沒有發現罷了;剛剛開放,就是說雖然是剛剛開放,但也有修行的緣分,有機會修得正果;完全開放則是花果都有,具有了種種莊嚴。

佛教的宇宙觀就是認為宇宙就是一個大蓮花,大蓮花位於無數的香水海之中,每一瓣蓮花都是一個大千世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華藏世界」。

歡迎關注,感謝您的慈悲轉發。

相關焦點

  • 菩提心論(菩提心是大乘菩薩的心)
    菩提心從本體的角度來劃分:世俗諦菩提心與勝義諦菩提心,其中勝義諦菩提心是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的菩提心境界。如何生起菩提心?修持四無量心,什麼叫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本來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按字面排序應該先修持慈無量心,但如果首先沒有修成舍無量心,對一切眾生就沒有平等觀,那麼慈,悲,喜三無量心就會偏於自己喜歡喜愛的一方,不慈悲自己討厭厭惡的眾生,達不到清淨平等的大乘菩薩的心。
  • 清淨大海眾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那麼我們今天接著講,我們為什麼要念這些菩薩名號,回向偈有什麼作用,回向偈每一句都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還是以問答的形式來一一解答。問:佛,法,僧為什麼都稱做三寶呢?答:這是因為它能發生增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就像世間的財寶能養活人的生命一樣。禮念一句,是表明我全心全意以佛和佛說的經,以及菩薩高僧等為我的師。
  • 淨空法師:佛法裡的每一位菩薩,都代表著一定的意義
    這一切眾生裡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他們接受等覺菩薩的教化,下面三乘菩薩、緣覺、聲聞,再下面六道眾生。這是說菩薩幫助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發十大願王」,像《華嚴經》上所說的,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菩薩具體的表法,真的做出來給我們看。五十三參第一參是吉祥雲比丘,他代表初住菩薩,圓教初住。
  • 佛理智慧:蓮花代表什麼?
    在佛教中,蓮花常用來表法,代表著清淨。蓮花生在泥土裡,花開在水面上。把泥土比喻六道,六凡法界,用水代表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花,透過十法界,開在水面上,代表一真法界。用意非常深,教育我們對六凡法界不要染著,四聖法界也不要染著,也就是說,十法界都不要染著,要超越十法界,達到一真法界。
  •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普賢行願品》: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修行人"恆時不忘菩提心",時時刻刻不要忘了菩提心。
  • 佛與蓮花有什麼關係呢
    一次國王烏提延打獵路過看見地上有蓮花七重,便四處打聽鹿女,將她領回宮中,納為王妃。到王宮不久便懷孕 ,一胎生了五百兒子。個個面目端正清秀,長大之後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為國家的保護者。國五欣喜萬分,封鹿女為第二夫人,時人又稱蓮花夫人。在印度的佛經中,荷花的分類也與佛教相聯,與今天的科學分類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義是廣泛的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等。
  • 「蓮花」象徵著什麼?蓮花與佛教有著怎樣的關係?
    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 文殊菩薩手中的寶劍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手中的所持物,右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拿著劍,這個寶劍在我們世間上是殺人的,菩薩還殺人呀?不會的!那拿寶劍幹什麼呢?這個寶劍是代表智慧的,智慧能夠斷煩惱,所以形象化地把這個智慧用寶劍來表示。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文殊心咒注音嗡ōng 阿a 若ro(彈舌,舌尖顫動,即大舌音)巴ba 扎zha 吶na 的di (喉音,重讀),即類似 地。
  •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才能發起菩提心?
    很多學佛的朋友都經常會聽說「菩提心」三個字,但是卻不盡了解菩提心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才能發菩提心,今天昱遠居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兩個字,是來自於古印度的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識是「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簡單來說就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之心。可以認為,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然後,我們來看如何發菩提心?
  • 「問答」七彩的蓮花代表什麼?
    有一位師兄的蓮花先在七彩蓮花裡,然後在白色蓮花裡面。請問,七彩的蓮花代表什麼?師兄的蓮花為什麼先在七彩池裡,然後在白色池裡?答:七彩蓮花說明蓮花長的很漂亮,他在忍辱、精進、守戒等各方面修得都很好。白色代表純潔。就像穿衣服一樣的,別人穿這件衣服很好看,你不一定要去和他穿一樣的。
  • 蓮花憑什麼能成為佛教的象徵?
    網友的提問@張璦蓮花這個東西好像和佛教的關係不小,比如寶座或者拜墊上,它是因為什麼才被「選中」的?不是說眾生平等嗎?蓮花為什麼比其他的花更受佛家喜歡?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提為伴侶!質疑與解答@去留不可出淤泥而不染和佛法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
  • 菩提心就是真誠心,「一念不生是謂誠」曾國藩說透了
    學佛要找到佛的根本,菩提心是佛菩薩的根本。是智慧、覺悟的意思。菩提心是真誠、清淨、平等覺悟的心;是至善圓滿的心;是佛菩薩大慈大悲、普渡一切眾生的心;是不夾雜自己得失利害的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到極處,絲毫沒有妄念,有念頭的心不是真心,很多人說我是真心為你好,不要相信,假的!曾國藩先生講的標準「一念不生是謂誠」,誠心裡頭沒有其他念頭。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受汙染,這是清淨。如果待人處事有喜怒哀樂愛惡欲,心裡有分別執著就被汙染了,最嚴重、容易犯的是自私自利、貪嗔痴慢的心,所以要時時警惕!
  • 蓮花象徵著什麼,和佛教又是什麼關係
    蓮花象徵著什麼,和佛教又是什麼關係文·小風看文化佛教對於蓮花是很看重的,可以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你所見到的佛陀,菩薩,都會是乘著蓮花而來,而往生的人也是坐著蓮花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三聖,觀音菩薩,等也同樣是端坐在蓮花之上的,其餘的菩薩有的手持蓮花,有的站在蓮花上,有的做蓮花的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在寺廟上也到處都是雕刻的這種各樣的蓮花。總之,只要和佛教有關的地方,就永遠都不會缺少蓮花的出席,哪怕是我們跪拜佛陀用的拜墊上,也全部都是蓮花。蓮花代表了聖潔,美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
  • 普賢菩薩六字真言與象徵意義什麼?
    普賢菩薩是漢傳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同時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菩薩之一,與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及文殊菩薩齊名,因此,供奉普賢菩薩的人並不在少數。  菩薩因何名為普賢《悲華經》中記載:「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而對普賢一名的解釋,歷代大師各抒己見,其中有較多人接受的解釋有:「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 《彌陀經》若發10種菩提心,當往生彼佛淨土
    那麼這十種心,佛一定也曾經說過,否則的話,彌勒菩薩怎麼會問?「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下面這10種心,是什麼心呢?給諸位說,就是菩提心。講「發菩提心」這一句叫總說。菩提心怎麼個發法?
  • 南懷瑾:十方佛菩薩如何降伏其心?達摩祖師傳了什麼方法給二祖神光...
    經云:「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真護念。」「護念」,這兩個字要注意。《金剛經》只有一句話,你懂了就悟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一切修行法門只有兩個字「護念」而已,起心動念要處處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這句話「善護念。」護念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佛之心:慈悲心、菩提心,心心相印
    佛的菩提心正等正覺其實佛是「無心」的,佛是以眾生心為心,佛的心和我們是一體的。因此佛「心無掛礙」,佛心清淨,不「染著」,所以佛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是那麼的清靜什麼是慈悲心?佛說:慈悲心是對事對物的不忍之心。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之一,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 初一十五供佛,佛前這些供品寓意不同,切勿隨意擺放!
    對於佛菩薩來講,正確的拜佛首先要心誠,善信供佛,只是表明自己追隨佛法的心,而不是用供品與佛菩薩形成交易,讓佛菩薩幫助自己實現某種世俗的利益,發心是第一位的,誠心禮拜,日常為自己多做功德,自然會收穫善業和福報。對於佛弟子來講,如法供佛是最重要的,最常見的就是用花、水果、燈、香、清水,不同的供品代表的寓意不同!
  • 至心念佛,定有這樣一朵蓮花為你而開!
    往生極樂淨土分三輩九品,蓮池大師告訴我們,其實並非只有這九種情況,而是隨往昔信願和淨業資糧的不同積累,而有無量種情形。有怎樣的信願,積集怎樣的淨業資糧,就有怎樣的蓮花作為我們的化生之處,毫無錯謬,勝劣分明。正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一切的修行,都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