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年輕人的方便麵:線上線下兩個江湖

2020-11-23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6M

文/李宇琳

他們說方便麵已死的時候,我知道在當下新世代年輕人的「深夜食堂」裡,方便麵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從1992到2017,從紅燒牛肉麵到火雞面

1992年,第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上市,對於引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麵市場,它功不可沒。

這一年,李大毛出生。

1995年,在東北開往江蘇的綠皮火車廂裡,她死死盯著乘務員每次經過時推車裡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並且一個人吃完整碗,沒給媽媽留哪怕一口。

點擊播放 GIF 0.6M

李大毛26歲時,也就是2017年,一篇「方便麵之死」刷爆朋友圈。

以康師傅為代表的方便麵行業,因為不斷下滑的銷量和營收利潤被外界唱衰,綠皮火車時代的淘汰、農名工的返鄉浪潮、零售渠道的變革、外賣的興起和居民日益崛起的消費升級訴求,都被認為是扼殺方便麵的兇手。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的某日,李大毛在B站閒逛時,無意間看到了很多「XXX吃了X碗火雞面」的熱播視頻,內容不外乎都是博主在挑戰吃播一種被稱為「火雞面」的韓國方便麵。

「前面是甜味,後面是辣味」、「這辣味也許這輩子都會銘記在心」……博主們邊吃邊用逐漸被辣腫的嘴形容這火雞面究竟有多辣。

點擊播放 GIF 0.8M

滿屏的彈幕,也都在討論它究竟辣不辣,以及作為重慶、四川、上海、山東等地人,究竟能不能承受這種辣。很多人表示好奇想試試,李大毛也是其中之一。她隨手就在網上下了單……

20多年過去,在依舊是世界上最大方便麵市場的中國,記憶中那些經典方便麵真的漸行漸遠了?火雞面這類方便麵裡的「新物種」是真網紅還是非主流?現如今,誰在主導中國的方便麵文化?

DT君提取了2017年上半年淘寶和天貓平臺上的方便麵銷售數據,嘗試為大家一窺究竟。

線上線下,方便麵的兩個江湖

李大毛在B站上感受到的熱火沸騰,已轉化到了電商平臺上。

在2017年上半年淘寶和天貓的熱銷方便麵榜單上,火雞面以絕對領先優勢位居榜首,銷量甚至超過了後九名之和。

線上而論,火雞面堪稱是2017年的那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經典也並未完全遠去。

銷量排名第二位的,就是來自河南南街村集團的經典北京麻辣方便麵。它和排名第六位的幸運牌紅燒排骨麵一樣,作為很多地區80、90後的童年經典食物,產品和包裝還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雖然品牌呼聲遠不能和那些大品牌抗衡,但不影響它們變身「網紅」。

而1992年之後已升級了無數回合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還是擠進了暢銷榜單前十,只不過身在末尾,只能抬頭遙望新領頭的那碗火雞面。

當然,線下才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主戰場,從2016年數據來看,康師傅在整個方便麵市場中的絕對統治地位遠未丟失。

在上圖中你還可以看到,如今的方便麵市場格局,線上與整體截然不同。

正是因為電商平臺可以將更多產品跨地域、跨時空地「安利」到五湖四海,三養、南街村等在中國線下渠道建設並不充足的品牌,才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要知道,三養這個品牌2016年在韓國本土的市場份額,都還在農心(NONGSHIM)和不倒翁(OttogiI)之後。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對比是,在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大經典老牌的線上PK中,藉助高端湯達人系列和爆款老壇酸菜面的熱銷,統一也「意外」地在線上大幅縮小了和康師傅之間的差距。

(圖片說明:國產《深夜食堂》裡植入的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

是誰,製造了方便麵新網紅?

所以,那些捧紅火雞面、讓南街村、幸運牌方便麵「翻身」的人分別都是誰?

DT君對比了線上方便麵銷售額前六品牌的消費者中學生、工人的訂單量佔比看到,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黨對於三養、農心和日清這樣的外來口味偏好度較高,其中以火雞面出名的三養又最受到學生黨的喜愛。

相反,在六個品牌的消費者中,康師傅的工人訂單量佔比相對最高,這也多少與它20幾年來的畫風相符。

而從各品牌消費者的城市線級和消費能力來看,一二線城市、高端消費者對於日清尤為偏愛。

三養卻恰恰相反,三線開外、中低檔消費能力的消費者訂單量佔比均相對較高,明顯更接地氣。大家都是海外品牌,它們的粉絲團特徵竟如此割裂,後面會專門剖析~

最後從年齡來看,南街村的80和90後訂單量佔比最為突出,看來「翻牌」經典靠的是大家的懷舊情結。而康師傅和統一這類經典老牌的消費者年齡分布則相對均衡,年輕消費者整體佔比相對較低。

至於三養,最明顯的特徵是00後的訂單量佔比明顯高於其他五個品牌,這與它較高的學生佔比相呼應。而李大毛這樣的跟風90後,在三養的主力消費群裡都有點老了。

如果說當年康師傅的崛起應該感激那些年的農民工潮,那麼現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三養的走紅、南街村的「翻牌」,乃至日清、農心這樣的海外品牌,能在中國線上乃至線下方便麵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無不是因為成功在80、90和00後這個當下中國最主要的消費力群體中,切到了專屬自己的一群人。

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很重要。

隔著屏幕的壓力釋放與好奇心滿足

一般來說,海外品牌在中國往往和高端、健康等形象掛鈎,在方便麵市場上,日清就是這樣的代表。

為什麼三養會成為海外品牌中的異類?低齡、低城市線級的消費者構成,比許多本土品牌還接地氣……且成為了線上市場上一家獨大的贏家。

這,得從開篇中李大毛圍觀過的火雞面吃播說起。

所謂「吃播」,就是博主們坐在家中的網絡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或錄播自己吃飯的過程。這種美食「綜藝」最早興起於韓國,2014年左右經網友搬運開始在日本、中國等其他周邊國家走紅。

百度指數顯示,2016年5月下旬起,「火雞面」開始有了搜索熱度。

正是在這個時候,知名吃播博主「大胃王密子君」在微博上發出了第一條吃播視頻,表演自己一口氣吃了十碗火雞面,隨即爆紅,同期名為《中國大胃王密子君來了!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的視頻同時上傳到了B站,如今播放量已超過218萬次。

點擊播放 GIF 1.8M

對密子君的食量、吃麵速度和火雞面本身辣味的好奇讓密子君和火雞面同步走紅: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密子君並不是第一個吃播火雞面的博主,這個套路其實也是日韓舶來。

在她之前比較有名的火雞面吃播案例,有韓國知名吃播博主BANZZ(俗稱奔馳小哥)和日本知名吃播博主木下佑香,他們分別在2014年6月和2016年2月就吃播了火雞面。

(圖片說明:從左到右依次為大胃王密子君、韓國BANZZ和日本木下佑香)

而吃播之所以能在年輕人中有如此的影響力,還得是因為,對時下的年輕人來說,圍觀吃播是他們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2016年的某一天,青島高二學生張芊芊在刷微博時無意間看到了網友搬運的木下吃播視頻,從此被木下圈粉:

「看她吃的那麼開心,心情會很好,感覺也是一種解壓。」

2016上半年,來自黑龍江大三的小蘇同學正在韓國交換,她的韓國室友將奔馳小哥介紹給她,從此她愛上看吃播:

「看吃播是因為解壓,原來是用吃來解壓,後來發現吃會胖,看別人吃更爽。」

大胃王密子君在接受微信公號「全媒派」採訪中也提到過,她的不少粉絲都曾私信她,說她的吃播視頻看了能減壓。

中國最大的「吃播」節目集散地B站的董事長陳睿曾經公開透露,在B站,17歲以下用戶是絕對主流,接下來是18到24歲的用戶,25以上的用戶加起來不到10%。各網絡直播平臺是另一類吃播節目的主要「地盤」,而按照易觀數據,中國主流直播用戶標籤包括:30歲以下、學生和自由職業者、月收入3000元以下。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這些用戶標籤和火雞面的消費群體特徵是相對應的。正是這群用戶,圍觀吃播發洩情緒之後,往往也會跟隨節目對食物本身產生興趣,尤其是火雞面這種自帶「到底有多辣」話題的食物,更能激發李大毛們的下單熱情。

現在,你多少能理解以火雞面為代表的三養消費者為何如此接地氣了吧?

深夜的孤獨與懷舊

除了依賴吃播這座「橋梁」,滿足了年輕人宣洩情感、排解壓力和滿足好奇心等訴求。火雞面,亦或是南街村和幸運牌這類新老網紅們崛起背後,還有年輕人孤獨與懷舊的傾訴需求。

《深夜食堂》為什麼吸引人?

除了日劇版本裡每一集誘人的美食外,更打動人心的還是深夜食堂裡每一個孤獨食客的動人故事。先不論國產《深夜食堂》裡泡麵三姐妹存在的合理性,便宜、做法簡易、美味的方便麵,實在是適合深夜傾訴孤獨的好夥伴。

淘寶和天貓的網購數據顯示,一天內方便麵銷量在接近凌晨的10點到達高峰,並在後半夜一點持續有較高銷量。儘管下單不代表立馬能吃上,但至少說明了在這個孤獨深夜裡,你有了需要它的欲望。

在大城市裡忙於拼搏的年輕人最是懂得這種孤獨。

在上圖中,後半夜(凌晨0點-6點)一二線城市和90後的消費者訂單量佔比甚至高過了網購的高峰時點(晚上8點-12點)。

南街村北京麻辣方便麵的走紅,就是這種深夜情懷的代表。

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加班回到出租屋,累癱在狹小空間裡佔用面積最大的床上無意識地刷著手機,在不斷質疑從老家來到大城市拼命的意義和彷徨未知的未來時,你也許不禁會在剎那懷念20年前單純無憂的自己和陪伴自己度過最無憂時光的味道……

「我淘寶買了一箱,想回憶下家鄉的味道。」89年的卡人,出身河南駐馬店,如今工作在魔都。自從來南方上大學工作,才發現熟悉老味道在南方並不常見,只能通過網購來撫慰下下自己的味覺。

活著的方便麵

那篇爆款文章「方便麵之死」中稱,方便麵市場與農民工熱潮一同崛起,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的方便麵碗,有如地面上高聳的起重機一樣多,它們是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觀的象徵。

時至今日,消費場景已經切換。

新網紅方便麵與新世代年輕人一同崛起,直播視頻世界裡隨處可見的博主吃播,或許也可以說成是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觀的象徵之一。

所以你說方便麵死了麼?

至少,在當下新世代年輕人的「深夜食堂」裡,方便麵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故事的最後,李大毛終於吃到了火雞面。

26歲的李大毛對於火雞面消費者來說,已經有點高齡了。在跟風滿足了刺激與好奇心之後,她說,「面彈性不錯,但味道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但這也無所謂了,因為她還是吃了嘛不是,作為新世代年輕人。哈哈。

相關焦點

  • 孤獨、好奇與懷舊:新世代年輕人的方便麵哲學
    ▍線上線下,方便麵的兩個江湖李大毛在B站上感受到的熱火沸騰,已轉化到了電商平臺上。在2017年上半年淘寶和天貓的熱銷方便麵榜單上,火雞面以絕對領先優勢位居榜首,銷量甚至超過了後九名之和。線上而論,火雞面堪稱是2017年的那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 從線上類目第一到線下「江湖」,新品牌需要跨越的是什麼?
    抓住線上流量紅利和做私域運營,已經成了很多新品牌的共識,但要落到線下主流的渠道,沉澱出自己獨立的品牌資產,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尤其是一些注重體驗和服務的品牌,如果不儘早在線下場景打通,後面制約的因素會越來越大。況且,線下流量爭奪也日趨激烈,走向線下是很多品牌將不得不選擇的一條道路。 那麼,線上線下做品牌運營的本質差異是什麼?如何在線下殺出一條血路?
  • 《一夢江湖》從線上到線下,統統給安排!
    而武俠手遊《一夢江湖》(原《楚留香手遊》)則把火鍋從線上到線下都給玩家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來看看這份火鍋套餐能不能戳中你的心呢?雖然我們不能在遊戲裡真實感受到冰天雪地,不過在冰天雪地裡約上幾個朋友組個火鍋局還是沒啥問題的!紅棗、辣椒調個鍋底,開胃又滋補,醋辣調成蘸料,一邊涮肉一邊喝口熱酒,冬日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 CBNData發布《2017線上方便麵相關消費系列研究》
    CBNData《研究》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通過洞察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線上各年齡段消費人群對於不同品牌方便麵/粉絲/米線的偏好特徵以及購買行為,還原國民方便麵消費現狀。從線上按月銷售數據與月增長率來看,夏季7月成為全年市場銷售額上升的開始;江蘇和上海成為線上方便麵購買偏好度最高的兩大城市。從消費人群上看,23~28歲人群對方便麵的偏愛最為明顯,且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偏愛度更高;熱門單品中,超辣火雞面、老壇酸菜面和螺螄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 方便麵變換姿勢登上年輕人餐桌,南海鮮北酸菜,長江成口味地理分割線
    記者張珺 攝據天貓《泡麵口味地圖》顯示,2018年,有4000萬名吃貨在天貓上消費了超過6億袋方便麵,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武漢、南京、蘇州、重慶、鄭州的吃貨最為兇猛,位居top10。其中,排名第6的武漢消費者2018年總計買走了1300多萬袋方便麵。
  • 國產方便麵線上銷量增速達311%
    方便食品行業發布會公布數據,方便食品回暖並著手創新轉型新京報訊 (記者王叔坤)9月16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麵製品分會在2017年方便食品行業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主要方便麵生產企業銷售額511.69億元,同比增長4%,全行業呈上揚趨勢,而創新產品已成為方便麵行業轉型的主要路徑
  • 線上線下悄然興起,臨期食品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寵
    線上線下悄然興起,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寵——臨期食品,你會買嗎(長沙一些超市和店鋪設置了臨期食品專區。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 攝)(臨期食品的價格頗具吸引力。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56元一箱的酸奶特價29.9元,保質期還剩36天的蛋黃酥3折出售,一大包康師傅蘇打餅只需0.68元……這些價格打了「骨折」的臨期食品,近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線上線下的購物車裡。
  • 開拓海外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力豆製品領域……南街村奮力求變...
    桌子上還擺滿了南德、賴皮貓、天天向上等乾脆麵,以及麻辣、猴菇、雞蛋等口味的北京方便麵。北京方便麵——伴隨著一代人回憶的食品,如今有40多個「同胞」,南街村也以方便麵食為起點,布局了眾多糧食深加工食品,並遠銷海內外。
  • 線上線下都有「運動圈」
    核心閱讀今年上半年,線上健身迎來高速發展,在線人數增長、活躍用戶佔比增加、運營數據節節攀升。線上辦賽,擴大了「健身圈」。目前,線下賽事正有序恢復。未來線上、線下互相融合的辦賽模式將是大趨勢。企業和社會組織等辦賽主體,要思考如何創新全民健身組織形式、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以更好滿足健身人群的需求。
  • 不是吧啊sir,參加《說唱新世代》跟參加新說唱的是同一批人?
    Youth」為年輕人說唱,自然參賽Rapper也有了年齡上的限制 八賊主理的廠牌LS2H旗下藝人四啊報名參加《說唱新世代》,在此外我們也報導過四啊參加了《中國新說唱》線上海選,不過好像鬧出了烏龍,在官宣海報上有LS2H廠牌的名字,不過參加海選的五人均沒有收到晉級的簡訊
  • 從悅刻看電子菸未來:線上無路,線下無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網際網路江湖(ID:VIPIT1),作者: 劉志剛從2018年6月悅刻拿到3800萬投資開始,電子菸的野蠻生長時代開啟。去年11月1日,一紙禁令下發,電子菸的線上大門被正式堵死。
  • 【特寫】春節進入倒計時 線上線下的年貨大戰正酣
    按照尼爾森2017年的數據,快消行業春節期間整體同比增長13%,其中線上銷售增長45%,持續快速上升趨勢明顯,線下增長放緩至6%。年輕人更偏好在電商上買年貨,但他們對年貨的要求和父母輩截然不同——拿塑膠袋稱一包散裝糖果決不能讓他們滿意,他們更相信「顏值即正義」。
  • NOWRE推出DIY套裝「RENOW」,開啟全國巡迴線下活動
    NOWRE 作為國內專業潮流生活媒體,在成立的六年間,一直致力於以各種形態為新世代年輕人解讀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流行、有趣、新鮮、獨特且品質的年輕生活方式,鼓勵年輕人樹立自我風格,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武漢站、101 時尚工廠 | Via 101 時尚工廠「RENOW」並不僅僅限於線上內容分享,我們還希望與受眾一起從線上走到線下,從不同視⻆了解 Remake 和塗鴉⽂化,⼀起親⾝感受將理論變現實。
  • 線上線下暢跑 飽覽湖光海色
    在疫情防控區入口處及主會場與起終點之間通道處,鋪設消毒地毯,定時灑上消毒液。在選手領物參賽包裡面均提供了一隻單包裝口罩。為降低起跑區選手密集程度,採取分區分時的方式起跑。選手除在跑步期間之外全程必須佩戴口罩,全程均有志願者負責監督。 活動現場還配置了「醫雲急救」專業AED,全方位智能實時遠程監控醫療調度系統,提供最及時的活動醫療保障,為現場參與人員的生命保駕護航。
  • 素型生活林學波:線上線下大融合的契合點在哪裡?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江湖名號風清揚,江湖成名武功獨孤九劍。2016年,馬雲提出五大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由此引發商界大佬罕見的「新舊大戰」,並成為熱議的商業話題!與此同時,國務院發布了支持實體商業創新的有關文件,藉此風口,思忖再三,決定提筆予宗慶後、董明珠、厲玲三位商業前輩,望不惜筆墨賜教!
  • 打擊盜墓,線上線下都是戰場
    近年來,隨著線下的古玩收藏、古物投資不斷升溫,與文物有關的違法犯罪新聞也屢見報端。一方面,文物高昂的市場價格,使文物交易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吸引一些人鋌而走險;另一方面,線上流行文化對公眾的錯誤引導,也誘導相當一部分人對「盜墓獵奇」「一夜暴富」存有嚮往和衝動。
  • 家居,下一個線上萬億級市場?
    伴隨年輕人開始主導家居消費,家居市場正在逐步實現邊界外擴,這一潛在變化催生出的「大家居」有望拓展成為繼服飾後的第二個線上萬億級市場。決定消費者採用邊緣路徑抑或中樞路徑進行決策的因素一般有兩個:價格和產品差異化程度。價格越高、差異化程度越高的品類往往意味著更高的購買風險,而這就會迫使消費者採用中樞路徑做出購買決定。按照這一框架,家居類商品不僅價格較高,並且標準化程度也較低,這意味著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選擇成本」。正因如此,線下渠道似乎比線上更適合承接這樣的需求。
  • 線上"養殖"線下收蝦:大學生"金點子"助力食品安全科普
    原標題:線上"養殖"線下收蝦:大學生"金點子"助力食品安全科普 曾幾何時,線上「種菜」線下收菜的模式讓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實現了完美結合,很多網友樂在其中。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把「菜」換成「小龍蝦」,這種模式還是否行得通?
  • 《線下Costco,線上開心果》
    (原標題:《線下Costco,線上開心果》) Costco向來不缺讚譽
  • 宜家還在觀望線上渠道 部分年輕人已習慣網購家具了
    但其中那些已經嶄露頭角的家居品牌顯然想要更多,他們對「線上宜家」的定位感到不滿——如果說,他們有可能接過一部分宜家培養起來的消費者,那是因為品牌在宜家之外提供了更「好」的選擇,並不是因為線上的渠道起了決定作用。   「大部分(淘寶上的家居品牌)不是有意線上的,而是線下的渠道成本太高。」趙雷說。3 年前,他在杭州創立了家居品牌「木智工坊」,只在淘寶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