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應節戲」與《嫦娥奔月》

2020-12-10 騰訊網

以前年代,戲班唱戲也講應時到節,五月初五唱《白蛇傳》,七月初七演《天河配》,在行內被稱為「應節戲」或「月令戲」。京劇大師梅蘭芳編演的《嫦娥奔月》便是一出中秋節的「應節戲」。

1915年,梅先生與齊如山、李釋戡等先生在聊戲時覺得中秋節沒有真正的「應節戲」,便商議將神話傳說《嫦娥奔月》搬上京劇舞臺。他們根據《淮南子》和《搜神記》中「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兩句,將劇情設計為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丈夫葫蘆中的仙丹靈藥,引得后羿大怒,嫦娥怕遭責打而奔入月宮。

為塑造出與觀眾心中理想仙女契合的嫦娥形象,梅先生和他的團隊借鑑中國畫中的侍女圖對傳統京劇的頭飾和服裝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經過多次探索和實踐,年僅22歲的梅蘭芳用正面梳兩個髻,上下疊成呂字形,右邊斜插帶有珠穗兒長玉簪,左邊戴翠花的新頭飾,及明顯有別於傳統京劇的長裙短襖服飾來塑造嫦娥形象。這不僅活化了身居廣寒宮的美麗仙女,也在京劇舞臺上塑造了全新的旦角扮相,一種被稱為「古裝新戲」的京劇新品從此誕生。

該劇首演當天,劇場座無虛席。嫦娥奔月前依然為京劇傳統戲打扮(穿帔、梳大頭),直到第十場才在簾內唱罷「瓊樓玉宇是兒家」後隨著「長錘」的鼓點兒手抱花鐮以新形象緩步出場。全新頭飾和服裝的仙女配以燈光照射的全新舞臺布置,令觀眾耳目一新,眼界大開。那隨即而來的雷鳴般彩聲表達出戲謎對這一京劇創新的完全認可。

很快,全國各地旦角演員,紛紛效仿,古裝新戲風靡一時,《嫦娥奔月》也成為中秋佳節京劇舞臺必不可少的「應節戲」。

來源:今晚報

相關焦點

  • 中秋傳說故事——嫦娥奔月
    中秋傳說故事——嫦娥奔月 2013-09-13 14:14:20  來源: 中國文明網  編輯: 董樂  責任編輯: 馬蘭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中秋佳節,細說梅蘭芳《嫦娥奔月》,一部經典戲劇的誕生和淵源
    那麼在中秋佳節,最適合看的京劇劇目是什麼呢?我認為要首推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嫦娥奔月》。中秋佳節裡的嫦娥,就像七月初七裡的侄女一樣,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然而很遺憾,經過時代變遷,梅蘭芳先生的《嫦娥奔月》已經失傳了。在各種介紹裡,它的後面都帶著一個括號,標明是梅蘭芳的失傳劇。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又到一年中秋節,又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中秋夜晚,在月光的沐浴下,大人們又開始和孩童們講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中說「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裡讀羲為娥,後來就演變成了嫦娥奔月。我們都知道嫦娥是吃了她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要來得不死藥才奔月的,但關於奔月的原因有很多的說法。最典型的一個就是被逼無奈了,說是后羿射日後將求得的不死藥交予嫦娥保管,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被逼無奈,危急關頭吞了藥就飛升了。后羿知道後就擺香案遙祭在月宮中的嫦娥,當地百姓知道後也紛紛在月下擺香案,這也成了後世中秋拜月風俗的最初由來。
  • 「嫦娥奔月」和「嫦娥奔月」
    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的神仙故事之一就是嫦娥奔月,嫦娥是人們心目中美麗而又能帶給人間吉祥的聖潔女神。嫦娥奔月的傳說最早見於《山海經》,此後在《淮南子》《搜神記》等典籍中都有著相似的記載。嫦娥是羿的妻子,羿曾射落九個太陽,是扶助夏朝建立的功勳人物。羿在西王母那裡討來不死之藥,尚未服下,嫦娥偷食後,自此成仙,奔入月中,成了月中之精。
  • 中秋團圓莫忘賞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來源《周易》
    中秋佳節馬上到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代表團圓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中秋月圓夜,人們總會不自己的抬起頭,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和孩子們聊聊月宮中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詩中的這一名句早已家喻戶曉。關於嫦娥與后羿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的少男少女。然而,你是否想過這個傳說故事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開始的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嫦娥奔月和月餅又是如何扯上關係的?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又到中秋團圓時,嫦娥奔月回家忙:一路的嫦娥誰更強
    傳劉松年的月宮又到中秋團圓時,嫦娥奔月回家忙。既然是回家,那就得趕路啊,還得帶點禮物啥的,有帶兔子的、有帶仙草靈芝的,居然還有帶人的......現代 高馬得 採仙芝不好意思,嫦娥從無到有,從有到多,來歷不明,身份不一,變化無常,還真就不是一個,嫦娥奔月的神話是漢代以前西北的西王母神話、中原的女媧神話、黃河下遊的羿神話等多個上古神話的整合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 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這是迄今為止書面可查的「嫦娥奔月」最原始記載。這一記載也說明,嫦娥奔月這一神話相當古老,早在商代就已經為古人所熟知。在《歸藏》裡,嫦娥的原名叫「恆我」,也沒有提到老公后羿,能確定的是,她偷了藥,奔月。他說,姮娥奔月之後,成了月亮裡的神仙精靈。嫦娥名字的由來咦?
  • 香港維園中秋晚會7米嫦娥奔月彩燈高掛
    原標題:香港維園中秋晚會7米嫦娥奔月彩燈高掛 據香港文匯報訊 為了讓市民歡度中秋節,香港康文署於各區舉行多項免費活動彩燈晚會及展覽。3場中秋彩燈晚會亦將於本周六起,一連三天於不同公園舉行,當中以正日於維園舉行的彩燈晚會最大型。曾於今年臺灣燈會展出的霓虹燈箱大型彩燈組將重現維園,燈會內亦有高約7米的嫦娥奔月故事大型彩燈。3場中秋彩燈晚會分別於本月26日於沙田公園;中秋節正日(27日)於維多利亞公園,及28日在青衣公園舉行。
  •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介紹 這個故事和中秋有著莫大淵源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這個故事也給中秋佳節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連小孩子都知道。   中秋佳節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緊密關聯,這一美麗的民間傳說,在中華大地上流傳千百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 「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多種版本?
    首先,最能肯定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一定是和我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掛上鉤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傳說,歷經千年的發展,成為了最動人、影響最大的神話。試想,如果缺少了月亮和嫦娥奔月的傳說,中秋節還會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著神奇色彩。嫦娥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之一,是天帝的女兒、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有著美麗的容貌。
  • 中秋小知識,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嫦娥奔月!
    中秋之夜,月光皎潔,古時候,人們把圓月亮視為團圓,因此八月十五也俗稱為「團圓節」。古人為中秋節作的詩詞也多與月亮有關,他們常把月圓形容團圓美滿,月缺形容悲歡離合。唐·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蘇軾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等,都是千古絕唱。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中秋過後"嫦娥奔月"即將上演 快來伊對尋找屬於你的浪漫
    今年"十一"恰逢國慶和中秋兩個節日,地上的人們忙賞月,而天上的月亮也正等待著中國探測器的再次造訪。"十一"期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都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那你知道嫦娥是在哪裡飛升成仙的嗎
    都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那你知道嫦娥是在哪裡飛升成仙的嗎馬上就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自從這樣的習俗形成之後,中秋就和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寄託對家鄉和團圓的期盼之外,各種傳說故事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
  • 「嫦娥奔月」寓意說
    對於「嫦娥奔月」暗含的寓意,眾人見仁見智,主要存在有女性生殖崇拜說、月亮「死而復生」說、否定死亡說、被貶后妃說、月相變化說、宗教儀式說、祈生巫儀說、反抗父權制說等八種觀點,先選擇認可度較高的寓意加以說明:
  • 傳說:嫦娥奔月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