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是許多80後,90後小夥伴們的童年不可或缺的經典,電影中的大俠思國憂民,一身正氣,是男孩子心中的精神偶像。
何為「俠」,行俠仗義、濟人困厄是對「俠」最直接的解讀,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個關於俠義的故事。
戰國時,韓國大臣嚴遂與相國韓傀在政見上產生分歧,兩人在朝廷上多次當眾爭吵了起來,甚至到了拔劍相向的地步。韓傀是個器量狹小、睚眥必報的人,嚴遂怕被報復,使逃到了齊國。他一心想找個人除掉韓傀。後來,他聽說有個勇士叫聶政,因殺人避仇,藏身於市井當屠夫,就帶者酒食前去拜訪。但聶政以母親年老、需要有人侍奉為由,拒絕了他,但嚴遂仍然十分禮遇他。
等聶母壽終,聶政守孝期滿後,長嘆道:「我一個窮屠夫,受到位極人臣的嚴仲子看重,又是送酒食,又是送黃金。先前沒有報答他,是因為要供養老母,現在母親已終天年,我要為知己獻身了。」於是,他就投奔了嚴遂。
嚴遂對他說:「我的仇人是韓相韓傀,他宗族盛多,住處警衛森嚴。我己經準備好堅車駿馬,勇壯猛士,助您成就大事。」
聶政說:「行刺諸候的相國,勇士再多也不頂用。另外人一多,行事中難免有被活捉的,審問時就會帶出指使的人,這樣,韓國絕不會放過您。我還是獨來獨往吧。」
就這樣,最政仗劍獨行來到韓都陽翟,穿越重重護衛,拔劍刺殺了韓傀,未待護衛靠身,他就自毀面容,剖腹自盡。傳說,那天有白色的虹光貫日而過(聶政之剌韓傀也,白虹貫日),後來人們就以此來形容發生了不平凡的事情了。
聶政為知己者死,可謂俠士,為國為民,可謂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