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曉京
有了吃貨們的「加持」,國內三大滷鴨巨頭業績又增長了,吮著鴨脖覺得它們家財報上的數字太扎眼睛。
三季報中絕味食品和煌上煌的業績均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9%,已經公布中報的周黑鴨營收也增加了16.5%。
三足鼎立的中國滷鴨界,鴨製品企業的一舉一動,資本和市場都盯得很緊。
如不出意外,到今年年末,三家滷鴨製品企業會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那麼,這些企業靠什麼實現業績增長呢?
斑馬消費覺得,在宏觀經濟回暖和新消費趨勢,都給滷鴨企業增長提供了先決條件。同時,三足鼎立的局面並非牢不可破,規模最大的絕味食品市場佔有率也不到10%,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除了開店跑馬圈地之外,各家企業也並非在滷鴨製品這一棵樹上「吊」著,比如周黑鴨介入小龍蝦領域,煌上煌開始賣粽子,只有絕味食品仍在悶頭開疆拓土。
三大鴨企業績齊齊增長
很少有人能料到,10多年前靠賣鴨脖起家的這些企業如今一飛沖天。
今年第三季報出來後,斑馬消費梳理發現,絕味食品、煌上煌和周黑鴨不同程度出現增長。
絕味食品(603517.SH)前三季度營收實現28.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07%,扣非淨利同比增長37.36%達到3.65億元;
一直不溫不火的煌上煌(002695.SZ),在今年前三季度營收達到11.33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加19.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達到1.22億元,同比增加49.19%;
周黑鴨(01458.HK)在今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6.18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幅16.50%。
如果要理解上述三家滷鴨企業的業績增長態勢,現金流是考核企業活力的指標之一。
大家知道,絕味食品商業模式以加盟為主,90%營收來自加盟店的銷售。報告期內,絕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73億元,去年同期為4.94億元,增加36.24%。
煌上煌報告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比上年同期增加5449.53萬元,增長幅度30.02%。
周黑鴨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也有3.26億元。
從單店收入來看,周黑鴨還是位列第一,今年前半年門店達到892家,按照營收來算,上半年單店收入為約181.42萬元;絕味食品門店主要是加盟店,按照九成收入來自加盟店來算,前三季度單店收入為24萬元左右;煌上煌門店規模不如絕味食品,單店收入遠不及周黑鴨。
靠什麼增長?絕味食品開了黃腔
單純依賴於門店規模來增加營收,並非競爭的最明智之舉。
首先來看,三大鴨企開店模式不一樣,絕味食品和煌上煌專注於加盟制,周黑鴨著力推進直營店規模。
絕味食品擴張店面,本身公司不負擔店租,營收的重要一環,是收取4000至8000元/年的加盟費以及同等規模的管理費,再就是保證金。
就憑這一點,絕味食品開一家加盟店僅加盟費和管理費的淨收入合計8000至16000元,開店越多公司收得越多。
再就是以折扣價將產品賣給加盟商,絕味招股書顯示,一般前三個月按照進貨額的5%至30%進行折扣。
去年,絕味食品的門店新增幅在10%以上,淨利潤增速超過26%,高於近3年的淨利潤平均增長水平。
對於這位市場老大來講,中國地域廣大,還有很大下沉的空間,另外滷製品行業有逐漸向龍頭靠攏的趨勢,此前招商證券預測其門店翻番的可能性是有的。
專注直營的周黑鴨則不一樣,因為普遍選擇機場、高鐵站等人流量大的地點開店,開店店租成本以及人員成本折算起來,收回成本周期較長。
斑馬消費注意到,2016年周黑鴨直營門店規模比2015年增長21.4%,不過當年的淨利潤增速為近3年新低,尤其是單店平均收入,從去年上半年194.01萬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81.42萬元。
在店面的絕對數量上,周黑鴨應該很難幹過絕味。於是,周黑鴨在產品上動起了心思。
今年5月,周黑鴨推出了小龍蝦產品,「周黑蝦」只賣了3個月,就悄然撤下產品。
不過,周黑鴨砸下10億元在小龍蝦原料產地湖北潛江開工建廠,小龍蝦是否會成為周黑鴨的另一個爆款,得等到明年龍蝦季了。
周黑鴨也推出了滷牛肉產品,目前尚不知其營收狀況。
身在南昌的煌上煌,把自身的增長歸結於市場開發力度加快和樂鮮裝產品升級推廣,至於它砸下近7400萬元投資真真老老粽子公司等產生的業績影響,估計要等剛剛上任的褚浚董事長來講了。
即將到來的「雙11」,各家滷鴨企業也是磨刀霍霍。
最近絕味食品備戰「雙11」發布的文案,就有點荷爾蒙衝昏頭而廣受批評。公司雖就此公開道歉,但第二天又在官方微信再次推送。
都還能不能好好做一隻鴨?
點擊播放 GIF 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