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0-12-17 國學每日讀

眾所周知,我們影視劇中,會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稱呼,那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稱呼為「師傅」或者是「師父」,那麼這兩種稱呼在基本含義、詞源、尊重程度和關係親密度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因為一字之差便會產生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然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兩個字眼,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麼,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對這兩種稱呼一一來做一個解析。

一、在基本含義上的區別:

1、師父是學生對向自己傳授技藝的老師的尊稱或者近稱。而師傅則是老師的一種朦朧的通稱,比如太師、太傅或少師、少傅的合稱等等。

2、老師這個名稱最常見於學校與傳統武術界的稱呼;而師傅則常常是對僧道的尊稱,或者古代衙門中吏役的尊稱, 也有對專門技藝的工匠的尊稱(木匠師傅、鐵匠師傅、畫匠師傅等等)。

3、師父和徒弟之間有著極其嚴格的師承系統關係,但也總有意外發生的時候。二師傅大多數民間對某行當的權威或有技術的人的尊稱。

二、詞源上不同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戰國時期稱老師為師傅,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了專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師,所謂「身為師傅,貴極人臣」,「師傅」這一稱呼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隨便使用的。但是到了南宋之後,「師傅」一詞才逐漸開始回歸民間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師父」一詞源自唐代起流傳,基本含義即老師,也可用於對出家人的尊稱。「師父」一詞在感情色彩上要強烈得多,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在古代,往往師父自己收養徒弟,徒弟住到師父家裡,由師父貼錢教養,把徒弟當成自家人或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假如說,師父如果沒有親生兒女的話,那麼徒弟也可以繼承師父的所有的家庭財產,所以說有時候徒弟也有義務給師父披麻戴孝和養老送終。即便沒有如此親近,在傳統觀念中,父和師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因此舊時也使用「父師」一詞。注意,對女老師亦稱師父。

三、尊重程度不同

「師傅」作為尊稱,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比較籠統,而「師父」將「師」當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比「師傅」更加深摯。

師 傅

傳授技藝為餬口,

因而尊敬感情有;

本領並非娘胎帶,

依仗師傅領路走。

師 父

教養之恩重如山,

師徒父子不一般;

若無此人傳幫帶,

估計命喪鬼門關。

配詩:荷塘月色

相關焦點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個字、一個詞或者是一句話,都會隨著環境和語氣的變化有著不同釋義,如果沒有很強的理解能力,有些時候也會鬧出不少笑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之中自然也有求知若渴的好學之人,他們往往會選擇背井離鄉,拜訪大家名士,提升自己的學識和內涵。因此,就有了「師父」一詞,與之對應的就是「徒弟」,這是一種教授與被教授的關係。
  • 「師父」與「師傅」有什麼區別?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差便有很大的區別,「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師傅」的由來】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榖梁傳》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  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了專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師。師傅的這一意義,來源於太師和太傅的合稱。這時的「師傅」,總是和「宮廷」、「東宮」、「儲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聯繫在一起。
  •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師父和師傅這兩個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了,所以今天末學就和大家一起學習總結一下,看看這兩個詞到底有什麼不同?一,師父。
  • 「師父與師傅」有何區別?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
    「師父與師傅」有何區別?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師父與師傅,一字之差究竟有何區別?單一的從意思上來說,估計好多人會從字眼上來摳,說來說去也說不出所以然。說白了,也不能給大家說明白問題的本質。基於此,老梁表示好多人對於師父和師傅的使用不是太準確,這兩個詞不能亂用,好多人不懂怎麼一回事。這是老梁的解釋,也算是為我們回答了師父與師傅二者的區別,但是不怎麼完善,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本質。我們再來看看馬未都的解釋,就能明白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馬未都所處的古董行,對於資歷與輩分還是非常看重的。
  • 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其中的學問太大了,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其中,漢字也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體現,語言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彰顯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漢字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語言了。比起英語等,漢語的發音有上萬個,而且很多時候存在著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而在漢語的文化中,對話語也是很講究的,有時候寫錯一個字或者是讀錯一個字那麼所表達的意思將是天差地別的。
  • 生活中常常有人被叫做師傅,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
    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接觸到師傅和師父這兩個詞。而這兩個詞語不但讀音相近,連意思都差不多。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用哪個稱呼和合適的。現在,小編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兩個詞不同的意思和用法。小說中常經常會出現「師從某人」這樣的話,其實這裡的師就是師父,在我國古代,一旦拜師了,那麼他就要給師父行三跪九叩之禮,一切都要聽從師父的教導。一些學藝的人們甚至好幾年內都不能和家人團聚。其實師父不僅僅是授業解惑的老師,他有時候更像是一位父親,要為弟子操心包括婚姻在內的各種大事。我們熟知的孔子弟子三千餘人,他們的關係就亦師亦友,讓人動容。
  • 「師父」與「師傅」有區別嗎?千萬別混淆了
    在漢語中,有很多同音但不同字,而且意思很接近的詞語,使用起來很容易混淆,這種現象恐怕也是漢語獨有的。比如,「師傅」與「師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麼,兩個詞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先看一段對話。小和尚問老和尚:「為什麼要稱您師父,而不是師傅呢?」老和尚說:「你也可以叫我師傅呀,比如我當司機的時候,你就可以說,師傅,不要闖紅燈!」
  • 「師傅和師父」到底有什麼不同,千萬不能亂叫,看完真長學問!
    而當被問及這個詞是什麼含義的時候,好多人也是閃爍其詞,不知道其中的真意。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兩個詞彙「師傅」和「師父」,就不能亂喊亂叫,看完還真是長學問呢!師傅「師傅」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老師。
  • 我們常說的「師傅」和「師父」,區別到底在哪?可千萬別用錯地方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師傅」和「師父」這2個詞,一般人也會隨口一說,也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區別。尤其是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很多咬文嚼字的時候已經不多見了,這更讓很多人對這2個詞的差別摸不著頭腦。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師傅說起師傅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那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既然從事教學工作,那就和今天的老師一樣,是傳道授業解惑的。
  • 師傅和師父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用錯了,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現在來講雖然已經用不著那些了,但有的至今還在延續著,我們要接著傳承中國的漢字文化,比如跟老師有關的,師傅和師父的差異,在現在很多人都將這兩個弄錯了,儘管不是很在意,但之前並不是這樣的。師傅是最早出現的,它其實有兩個讀法,意思也有所差別,首先是四聲的,這個跟古時候的意思接近。
  • 「師父和師傅」有何區別?這些年來你用對了嗎?
    就像今天我們要談的「師父」和「師傅」也是一樣的。別說外國人不好理解,這麼多年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想必也有很多人沒用對吧?那麼這兩個詞語有何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師父」的含義師父,概括來說是對授業恩師的尊稱。
  • 師父、師傅與老師
    師父和師傅及老師這三個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相近,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了,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學習總結一下,看看這三個詞到底有什麼不同?在什麼環境下使用哪一個詞更為貼切、合適。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何區別?現代人隨意使用,古代此稱呼沒人敢亂用
    看起來一個非常簡單的詞語,卻有很多種意思,並且還有許多的多音字,更是有趣,經常將學漢語的老外搞得是一臉懵。如今很多漢語人們已經不會詳細去細分,但是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可是分的非常清楚的,絕對不能混淆使用,比如說師傅和師父,這個稱呼大家都不會去注意,兩個隨意使用,實際上在古時候,這個稱呼不能亂用。
  • 「師傅」和「師父」的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具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性,無論是在音形意,還是在聲調等方面,都是有很深的學問和講究的。因此,許多文字詞語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可是卻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只有一字之差的「師傅」和「師父」,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在稱呼出家人時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詞的區別。 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專指帝王的老師。 從西漢到南宋,「師傅」的涵義幾乎為帝王之師,這一特定的所指獨佔,很少例外。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蒙受此稱。 清代中後期以後,民間多稱某一個行業裡的手藝較高、資歷較老的人為「師傅」,比如「修車的王師傅」「做燒餅的武師傅」等。
  • 佛教常識:「師父」和「師傅」不同,千萬別再叫錯了!
    記得在剛皈依的那一年,在群裡和法師聊天,因為「師父」和「師傅」同音,不小心就打出了「師傅」兩個字,當時也沒在意,覺得無所謂。可法師提醒我說,應該叫「師父」,而不是「師傅」,後來就專門查了這兩個稱呼的區別,今天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以後千萬別再叫錯了。
  • 在中國古代,「師傅」和「師父」都曾是皇室老師的專稱
    在現代生活中,"師傅"和"師父"是兩個意義及詞義色彩完全不一樣的稱呼語,這兩個稱呼語有著彼此不同的適用對象。但是很多人好像不太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似的,在打字選字或者書寫時經常"師傅"和"師父"混用。這兩個稱呼用錯了其實倒也無傷大雅,但如果碰到一個很較真的"師父",可能會鬧不愉快。為什麼呢?請容我慢慢道來。
  • 當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師父,「師父」與「師傅」的辨析
    人家靠什麼存在?應該有多一層思考在裡頭。」節目團隊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試圖還原古代的師徒相處模式。關於「師」的概念,周朝《詩序》(卷下)曾記錄「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師,以相之」。《周禮》中寫,「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但「師父」與「師傅」兩個詞各自演變至今,已經有了不同的解讀。「師傅」一詞在戰國時期已出現,指老師。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這裡面大有文章
    對於恩師的稱呼,在漢語言中通常有兩種:「師傅」和「師父」。兩種稱謂,一字之差,卻內涵不同,這也反映出了漢字的博大精深。那麼「師傅」和「師父」究竟有何不同,接下來讓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所以,從文字結構來看,「傅」通常引申為那些手上有分寸、知火候的人。傅,《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傅,相也。從人,尃聲。」相,有輔助的意思。所以,師傅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某一領域有專長,能夠在專業技能方面幫助你的人,這類人我們常常稱之為「老師傅」。
  • 汽車的原廠件和副廠件到底有什麼區別?資深維修師傅說出了真相!
    汽車的原廠件和副廠件到底有什麼區別?資深維修師傅說出了真相!很多車主如果自己想要購買車輛的零配件,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是要原廠件還是副廠件?這兩者是什麼概念呢?又有什麼區別呢?資深維修師傅來告訴你。當然,廠方在選擇備件供貨商時都會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畢竟備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車輛的質量,最終受損的還是車企本身。當然,原廠件因為理論上只能在4S店購買到,並且其質量還是有一定保證的,所以價格偏貴。很多私家車主購買備件也要算計一下的,畢竟花的是自己的錢。所以,如今副廠件的需求也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