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Make AI everywhere」的騰訊,在AI技術的研發上正逐步邁入快車道。繼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產品「覓影」及軟體空間安全測繪系統「阿圖因」之後,騰訊近日宣布另一項人工智慧安全產品——TRP-AI反病毒引擎正式落地。該引擎基於騰訊先進的AI應用場景研究,結合騰訊安全團隊長期對Android平臺惡意代碼檢測,和病毒攻防對抗經驗,設計的實時行為監測、抗免殺技術強、深度學習的AI反病毒引擎,可大幅提升病毒查殺效率,被行業認為是下一代反病毒引擎的代表之一。
AI驅動,可大幅降低運維成本
根據騰訊發布的《騰訊TRP-AI反病毒引擎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顯示,TRP- AI反病毒引擎首次引入基於APP行為特徵的動態檢測,並結合AI深度學習,對新病毒和變種病毒有更強的泛化檢測能力,能夠及時發現未知病毒,變異病毒,和及時發現病毒惡意代碼雲控加載,更為智能的保護用戶手機安全。
《白皮書》指出,傳統殺毒引擎雖然可以及時響應並查殺病毒,配合現有成熟的雲查技術更是可以將響應時間降低至一天甚至數小時內,但響應再及時依然無法阻止已感染用戶遭受病毒威脅,阻斷用戶隱私洩漏、財產損失。另外,隨著當前病毒攻防技術的提高,自動化免殺工具、payload動態下發、加載技術的使用,使得「0Day」病毒越來越多,樣本捕獲難度高(捕獲周期長、捕獲渠道少)、逆向/動態分析對抗嚴重,造成當前傳統反病毒引擎捕獲難、分析成本高的困局。
傳統反病毒引擎應對方案逐漸捉襟見肘,越來越多響應不及時、難以及時止損、0Day病毒發現難等問題擺在反病毒引擎運營人員面前。安全廠商亟需利用新的技術或解決方案突破當前反病毒困局。
與此同時,騰訊TRP-AI反病毒引擎具備實時防護系統,不需要定期掃描策略,可大大降低運維成本。這對於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有公開數據顯示,到 2021 年,網絡安全支出將超過 1 萬億美元,高額的網絡安全運營成本,必然會對企業發展形成掣肘。
有業內觀點認為,對於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深水區的企業來說,網絡安全成本已經不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預算。而幸運的是,更高效的網絡安全流程可以幫助降低成本並簡化整個過程。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可能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檢測、解決並預防威脅。
騰訊全面聚焦AI+網絡安全:賦能網際網路+
騰訊公司的安全技術、AI技術以及大數據優勢,正在成為反詐騙和打擊網絡黑產的重要武器。TRP- AI反病毒引擎的出現,也讓外界切實看到了騰訊在AI+網絡安全領域的實力。
2017 年,騰訊安全先後在AI反詐騙、AI漏洞挖掘、AI反病毒等領域全面出擊。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反詐騙實驗室基於人工智慧對黑產模式的研究,研發出「反詐騙智慧大腦」,涵蓋金融反欺詐引擎「靈鯤」、資金流查控系統「神偵」以及事前預警的「網絡態勢感知」,與更早之前建立的反電話詐騙系統「鷹眼」、打擊偽基站系統「麒麟」、情報分析平臺「神羊」、網址反詐騙系統「神荼」等十餘款反詐騙產品,覆蓋通訊、金融等領域的詐騙黑產作惡的各個環節,能夠在詐騙的事前、事中以及案情分析等關鍵環節起到作用,為警方以及金融、食品藥監、通訊等監管部門提供了全方位的AI+大數據反詐騙體系。
而在漏洞安全研究領域,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玄武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大數據安全組聯合研發的「阿圖因」軟體空間安全測繪系統,通過對全網軟體的自動發現、自動安裝、自動分析,實現對多平臺軟體安全性的多維度聯合分析,最終可得到整個網際網路的軟體漏洞、脆弱性、供應鏈汙染等安全信息。通過阿圖因系統,研究人員可以得到整個網絡上的軟體安全性的全面、可視化的數據,並實現了對軟體安全隱患和攻擊界面的自動發現,使得寶貴的漏洞研究人力資源可以從低技術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最關鍵的地方。
而在TRP-AI反病毒引擎之前,騰訊電腦管家還協同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反病毒實驗室、哈勃分析平臺,形成了「以TAV殺毒引擎坐鎮+前沿技術應用」的新一代威脅檢測體系——毒歌反病毒系統,實現對已知威脅和未知威脅的全平臺檢測,還能預測病毒的下一步動作,進一步提升打擊病毒的能力和效率。
目前,騰訊已擁有千億節點黑產知識圖譜的海量數據,並能夠實時掌握動態趨勢,對發現罪案苗頭有重要幫助;相關的安全平臺擁有強大的計算力,能在 50 毫秒內完成數據調用;並且還擁有長達 20 年的網絡黑產對抗經驗,為機器智能判別提供更大幫助。伴隨著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應用實踐,全球網絡安全也將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在威脅加劇、挑戰升級的過程中,擁有海量大數據的公司,優勢將更加明顯。在整個 2017 年到 2018 年初,騰訊已經與國家工商總局、北京金融局、深圳金融辦、無錫食藥監等多家地方政府機構、企業在安全領域展開合作,AI技術能力全面向合作夥伴開放。
不難看出,致力於推動構建「開放、共享、合作」網絡安全生態的騰訊,在AI+網絡安全領域的能力已經凸顯,依靠在安全生態和技術方面的優勢,騰訊的網絡安全也將逐漸步入「AI」的快車道。